阿尔波特·班杜拉

加拿大心理學家

阿尔波特·班杜拉(英语:Albert Bandura,1925年12月4日—2021年7月26日[1]),中文翻译有时也翻:班都拉。加拿大心理学家,以其社会学习论著称。

阿尔波特·班杜拉
出生1925年12月4日 编辑维基数据
Mundare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2021年7月26日 编辑维基数据 (95岁)
斯坦福 编辑维基数据
教育程度PhD in Psychology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心理学家、大学教师、教育家 编辑维基数据
雇主
奖项古根海姆奖、桑代克奖、William James Fellow Award、James McKeen Cattell Fellow Award、心理学终身成就奖、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honorary doctor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Salamanca、Honorary doctor of Leiden University、Q126728033 编辑维基数据

生平

编辑

班杜拉出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曼达尔,一个有大约四百名居民的城镇,是六口之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城镇中,教育的局限性使班杜拉在学习方面变得独立自主,这些发展的特质被证明对他漫长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班杜拉具有波兰和乌克兰血统。他的父亲来自波兰的克拉科夫,母亲来自乌克兰。

班杜拉的父母是鼓励他离开所居住的小村庄探索的关键影响因素。中学毕业后的夏天,班杜拉在育空地区工作,以保护阿拉斯加高速公路免于下沉。班杜拉后来将他在北部苔原上的工作归功于他对人类心理病理学的兴趣。正是在育空地区的这种经历中,他暴露于饮酒和赌博的亚文化中,这有助于拓宽他对生活的看法和观点范围。

班杜拉于1949年到达美国,并于1956年成为美国公民。他于1952年与弗吉尼亚·瓦尔恩斯结婚,他们抚养了两个女儿,卡罗尔和玛丽。班杜拉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951年获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次年又获得该校博士学位。

1953年,班杜拉加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班杜拉的第一本书《青少年的攻击》(1959年),和后来的《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一书(1973年)。

1963年,班杜拉发表了他的第二本书《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77年,班杜拉发表了the ambitious 《社会学习理论》一书。 1986年,班杜拉发表了《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一书,提出社会学习论。

在班杜拉1997年发表的著作《自我效能》(英语:Self 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中,他建立了自己关于自我效能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在许多领域上,如生命历程发展 、教育、健康、精神病理学、运动、商业和国际事务。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选举班杜拉担任主席。

个人生活

编辑

班杜拉和他的妻子 Ginny Varns 有2个女儿:Carol and Mary。

学术研究

编辑

班杜拉在史丹佛大学开始研究心理治疗的交互作用,以及导致孩童的攻击行为的家庭型态,和其研究生沃尔特·米歇尔共同研究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引起学界对性格发展中仿效历程的重视,也就是性格发展可以透过观察别人行为而习得。

班杜拉也致力于探讨“自我历程”,研究个人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表现能力信念的思考历程,将人看成是自己的“代理人”,也就是我们能够影响自身的发展,且不单只分析个体,他同时也强调社会的影响,例如社经状况如何影响人对于自己能够改变事物的信念。

班杜拉从事多面向研究的目的是为建立更完善的人类行为论,增进对于人类各层面的了解,他在1986年出版的《思考与行为的社会基础》(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为其不朽之作,此书整理庞大的心理学知识,并统整了性格历程性格结构,树立班杜拉在性格理论中的卓越地位。  

著作

编辑
  • Bandura, A. (1973). Aggression: A social learning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 Bandura, A. (198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In R. Vasta (Ed.),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 6. Six theories of child development (pp. 1-60). Greenwich, CT: JAI Press.
  •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W. H. Freeman. ISBN 0-7167-2626-2
  • Bandura, A. (1999). Moral disengagement in the perpetration of inhumanities.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3, 193-209.
  • Bandura, A., & Walters. Richard H. (1959). Adolescent aggression;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hild-training practices and family interrelationships. New York: Ronald Press.
  • Bandura, A., & Walters, R. H. (1963). 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 Evans, R. I. (1989). Albert Bandura: The man and his ideas: A dialogue. New York: Praeger.
  • Haggbloom, S. J., Warnick, R., et al (2002). The 100 most eminent psycholog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6(2), 139-152.
  • Zimmerman, B. J., & Schunk, D. H. (Eds.)(2003).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entury of contributions. Mahwah, NJ, US: Erlbaum.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1. ^ Albert Bandura, Leading Psychologist of Aggression, Dies at 95. The New York Times. 2021-07-29 [2021-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