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友(1923年—1990年),生于日治台湾台中州员林郡埔盐庄(今彰化县埔盐乡),企业家,为源泉制油厂与总源企业创办人。他是台湾最早以工业方式制造食用油的先驱者,由日本引进制油技术与沙拉油,开启了其他制油企业,被称为台湾沙拉油之父。

生平

编辑

其父陈诗兄,其母杨嫌,在家中排行第三。在好修公学校(今彰化县埔盐乡好修国民小学前身)毕业后,进入台中师范教员讲习所,取得教师资格,回乡任好修国民学校教员。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被征召为台籍日本兵,至东南亚作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返乡。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陈书友回到家乡后,在员林开设山产店,兼卖日常杂货。员林在日治时期就盛行制油产业,陈书友随后在员林惠来街经营大有制油行,之后改名源泉制油厂。1954年,经济部高雄农业化工厂由美国引进溶剂萃取炼油设备,建立全台湾第一座溶剂炼油厂[1]。受此启发,为学习溶剂制油技术,陈书友决定至日本房总株式会社,由基层开始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得到其公司允许,将制油机器蓝图带回台湾。

1958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奖励萃取式炼油投资政策,提供优惠贷款方案,协助民间建立炼油厂。经由泰源铁工厂的协助,根据日本房总株式会社的制油机器蓝图,制作出炼油设备,于1959年登记成立总源企业公司,1960年开始制造米糠油,获得很好销路。1962年再度至日本,进入近畿大学工学部,于1965年取得应用化学学士。

1966年,中华民国政府开放民间由美国进口黄豆,他将日本制作沙拉油技术带回台湾,引进一部全自动作业制油设备。于1969年推出总源沙拉油,为台湾沙拉油的开端。至1971年达到月销量2000吨。自行兴建了总源线轻轨,将原料大豆送到仓库。

1971年后,邀请日本人中川任总经理,陈书友则致力研发。于1973年,以总源W式抽油机和Z型完全连续式脱臭机等取得多项国际专利。1976年开始捐助彰化县境内的国中小学,兴建了十馀座图书馆。1978年,中华民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颁发给他杰出食品企业家奖。自1981年起,连任两届黄豆联合委员会主委,并担任植物油制炼公会理事长。

因为企业扩张过快,以及中川总经理造成的经营问题,总源企业于1980年代出现经营危机。因资金问题,于1985年结束营业[2]

注释

编辑
  1. ^ 陈介武〈台湾食用油脂工业五十年〉
  2. ^ 《员林镇志》第四篇〈经济篇〉,页296-299。彰化县员林镇公所出版,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