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纳·大卫·连恩
隆纳·大卫·连恩(英语:Ronald David Laing,1927年10月7日—1989年8月23日),通常被称为“R·D·连恩”(R.D. Laing),是一位苏格兰精神科医师,撰写了大量有关精神疾病的文章,特别著墨于疾病经验。在精神病理现象的成因和治疗上,连恩对存在哲学的研究影响了他的看法,这与主流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动力式精神病理学发展背道而驰。
隆纳·大卫·连恩 Ronald David Laing | |
---|---|
出生 | 苏格兰格拉斯哥高文希尔 | 1927年10月7日
逝世 | 1989年8月23日 法国圣特罗佩 | (61岁)
母校 | 格拉斯哥大学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精神病学 |
1962年连恩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传统的临床精神医学是将精神病患孤立于生活之外,视其为单个人、单个生物或简单的机器;然而人不仅仅是生物系统而已,个体从一出生即处于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只有从存在-现象学的观点出发,才能解释真正人的意义及人与人间的关联[1]。连恩拒绝反精神病学这个标签[2]。在政治上,他被视为新左派的思想家[3]。2017年发行连恩的自传电影《Mad to Be Norm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早期生活
编辑1927年10月7日连恩出生于格拉斯哥郊区的高文希尔,是家中唯一的孩子[4]:7。
连恩四岁时即进入约翰·尼尔森·卡斯伯森爵士公立小学(Sir John Neilson Cuthbertson Public School)接受教育,并于欧玛姊妹音乐学校(Misses Ommer School of Music)学习钢琴。八岁毕业后进入哈其森中学。哈其森中学奠定连恩教育的基础,连恩在此学了希腊文、拉丁文,并读完原文的西方思潮经典,学校课程著重於哲学,如荷马、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艾斯奇勒斯、奥维德、圣奥古斯丁、圣方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也包括犬儒学派、怀疑学派、普罗提诺等。
1944年连恩通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师检定资格,隔年五月又取得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演奏文凭。1945年连恩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医学系,他在此创立“苏格拉底社”(Socratic Club),课馀会参加精神科讲座,进入学会参访精神病院等,使连恩对精神科产生兴趣。1950年大学毕业前全科被当是连恩求学时期的重大挫折,致使他与所有“体制”为敌,年底重考全数通过,1951年2月14日自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并取得医师资格[5]。
经历
编辑1951年10月至1953年9月期间连恩服役于皇家陆军医疗部队,新训结束后被派往皇家英军精神医学小队(British Army Psychiatric Unit),此段对于深度胰岛素昏迷疗法的经历[6],连恩将之写成《分裂的自我》(The Divided Self)和《自我与他人》(The Self and Others)两本书。1953年,连恩回到格拉斯哥,参加了一个以存在主义为导向的讨论小组,并在格拉斯哥皇家精神病院工作[7]。连恩的同事认定他为“保守派”,因为连恩反对电痉挛疗法及当时引进的新药[8]。
1956年连恩进入塔维斯托克诊疗中心担任资深主治医师看诊,并加入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实验性计划,此计画能让新进精神科医师能在国民保健署 (英国)的体系下任职,同时接受精神分析研究学院的训练[1]。培训期间,连恩接受查尔斯·莱克劳福的分析,玛莉安·弥尔纳及唐纳德·威尼科特的督导。
1964年4月16日正式出版著作《正常、疯癫和家庭》(Sanity, Madness and the Family),同日出刊的《新社会》上也刊载连恩的文章〈精神分裂与家庭〉(Schizophrenia and the Family),当时《国际社会精神医学期刊》也刊出相关文章〈精神分裂是种疾病吗?〉(Is Schizophrenia a Disease?);连恩不认为精神分裂是疾病,而是重新组织后的沟通形式,是有理可循的,文句间展露连恩对精神分裂者的关怀。
1964年连恩的名字在杂志、媒体间大量曝光,九月底到美国参加研讨会、讲课[1]。年底出版著作《理性与暴力》(Reason and Violence)。
1965年连恩与人一起创建了友爱兄弟协会,协会于六月搬进金斯利会所,开始进行社区精神科计画,患者和治疗师在会所共同生活[9]。连恩不仅在金斯利会所活动,也积极上节目及参与研讨会[1]。友爱兄弟协会于1970年5月31日正式离开金斯利会所。
著作
编辑- 《分裂的自我》(The Divided Self, 1960)
- 《自我与他人》(Self and Others, 1961)
- 《正常、疯癫和家庭》第一册(Sanity, Madness and the Family, vol, I, 1964)
- 《理性与暴力》(Reason and Violence, 1964)
- 《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1966)
- 《经验的权力关系与天堂之鸟》(The Politics of Experience and the Bird of Paradise, 1967)
- 《心结》(Knots, 1970)
- 《家庭的权力关系》(The Politics of the Family, 1971)
- 《你爱我吗?》(Do You Love me?, 1976)
- 《十四行诗集》(Sonnets, 1976)
- 《残酷的现实》(Facts of Life, 1976)
- 《与孩子对话》(Conversations with Children, 1977)
- 《与孩子对话》第二集(Conversations with Children, vol, II, 1977)
- 《经验之声》(The Voice of Experience, 1982)
- 《智慧、疯癫和愚昧》(Wisdom, Madness & Folly)
延伸阅读
编辑- 安德烈·连恩(Adrian Laing)著,连芯译,《疯狂与存在》,2012年,心灵工坊出版,ISBN 978-986-611-239-3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陈登义. 瘋狂與存在〈看哪,這個人!R. D. Laing!〉. 台湾: 心灵工坊. 2012-04-13: 18. ISBN 9789866112393.
- ^ Kotowicz, Zbigniew, R.D. Laing and the paths of anti-psychiatry, Routledge, 1997
- ^ “R. D. Laing,” in The New Left, edited by Maurice Cranston, The Library Press, 1971, pp. 179-208. “Ronald Laing must be accounted one of the main contributor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rhetorical armoury of the contemporary Left.”
- ^ Miller, Gavin. R.D. Laing. Edinburgh review, introductions to Scottish culture. Edinburgh: Edinburgh Review in association wit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1859332706. OCLC 58554944.
- ^ Beveridge, A. (2011) Portrait of the Psychiatrist as a Young Man: The Early Writing and Work of R. D. Laing, 1927-196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Kynaston, David. Family Britain 1951-7. London: Bloomsbury. 2009: 97. ISBN 9780747583851.
- ^ Turnbull, Ronnie; Beveridge, Craig, R.D. Laing and Scottish Philosophy, Edinburgh Review, 1988, 78–9: 126–127, ISSN 0267-6672
- ^ Mad to be Normal: Conversations with R.D. Laing [Paperback]
- ^ Kingsley Hall. [13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9).
- ^ The 1968 CBC Massey Lectures, "The Politics of the Family".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 ^ R. D. LAING COLLECTION.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 ^ Plans, projects, etc. of R.D. Laing..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