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超
生平
编辑黄伯超于1939年入学台北高等学校寻常科,1943年直升同校高等科,1945年3月再直升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同时被征召为学徒兵,8月退伍,10月再入学台湾大学医学院。1949年6月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8、9月进入台大生化学科任教。1954年参与台湾进行首次大规模营养调查。1955年赴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医学院进修,1957年返国,1958年再取得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61年与董大成等人发表台湾产常用食品之营养成份分析表。1965年到1967年间再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1][2]
1971年进行国内最早的膳食调查。1972年出任国际营养科学联盟(IUNS)之高蛋白食物评定小组成员。1975年和游素玲共同出版《营养学精要》,为国内营养相关科系最普遍被采用的教科书。1978年出任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之蛋白-热量营养不良症小组成员,同年出任台湾大学医学院教务分处主任(至1984)。
1980年9月主持国内首次的大规模膳食营养状况调查。[3]1981年争取台湾营养学会加入国际营养科学联盟。同年获教育部学术奖(医科)。
1983年主持台湾最早的减肥班。1984年出任台湾大学医学院生化学科主任(至1987)。同年起十度出任卫生署食品卫生安全谘议委员会委员。
1985年其蛋白质需要量研究为WHO/FAO/UNU的报告书所引用。同年获台湾营养学会杰出营养学贡献奖、出任中华民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至1989)、出任纯青婴幼儿研究基金会董事(至1995)等。
1987年提出标准体重公式,成为普遍被采用的标准体重计算方式。同年8月出任台湾大学医学院院长(至1991)。
1991年出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至2001),以及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常务委员(至2001)。同年出任台湾大学景福基金会董事长(至1996)、出任台北高校同学会总干事(至2003)。
1992年出任中华民国台湾医学会理事长(至1995)。1993年获颁国际营养科学联盟杰出会员(IUNS Fellow)。1994年出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arty国际中心奖学金提名委员会主席(1994前后四至五年)。
1995年出任纯青婴幼儿研究基金会董事长。1996年获颁中华民国营养学会特殊贡献奖,以及卫生署一等卫生奖章。
1999年出任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第一任及第二任董事(至2004)、教育部医学教育审议委员会召集人、国家卫生研究院医学院评鉴规画委员会委员。2002年出任台湾医学教育学会创会理事长(至2007)。同年与潘文涵等人修订台湾成人肥胖标准,由卫生署公布并延用至今。
2004年出任台北高校同学会会长(至2009)。获颁保健食品发展特殊贡献奖。2007年出任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会长(至2011),并主办第十届亚洲营养大会。[1]
2024年1月病逝。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黄伯超口述、蔡锦堂主访、徐圣凯撰著,《黄伯超先生传:台湾营养学研究领航人‧本土医学教育改革先驱》(台北:前卫,2012年5月)。
- ^ 〈M.D.走向基础医学之路---回顾谈〉:http://mi.mc.ntu.edu.tw/common/issue/newsletter/No.28(93.12)/big%20man_1.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国内历次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参考:徐圣凯,〈台大生化学科的营养学术调查(1940s-1980s)〉,收于陈翠莲、川岛真、星名宏修主编,《跨域青年学者台湾史研究第五集》(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2013年8月),页4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