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F型蒸汽机车
中国铁路KF型蒸汽机车又称为联盟型(Confederation),为1936年粤汉铁路株韶段通车时向英国武尔坎铸造厂(Vulcan Foundry)订制得4-8-4型式机车。最初编为粤汉铁路600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为ㄎㄈ型(K(o)-F(o),取自“Confederation”的首二音节),后改KF型。
KF型蒸汽机车 | |
---|---|
概览 | |
类型 | 蒸汽机车 |
设计 | 武尔坎铸造厂 |
生产商 | 武尔坎铸造厂 |
生产型号 | KF |
生产年份 | 1935年—1936年 |
产量 | 24辆 |
技术数据 | |
华氏轮式 | 4-8-4 |
AAR轴式 | 2D2 |
轨距 | 1,435 mm |
动轮轮径 | 1,750 mm |
轴距 | 3,660 mm |
机车长度 | 28,410 mm |
整备重量 | 138.598 t (整备质量) |
煤水车重量 | 32.00 t |
燃料 | 煤 |
燃料储备量 | 15.00 t |
水储备量 | 35.00 m³ |
锅炉 | 过热式 |
锅炉压力 | 15.5 kg/cm² |
炉箆面积 | 6.34 m² |
总传热面积 | 394.64 m² |
汽缸数量 | 2个 |
最高速度 | 120 km/h |
设计加速度 | 0.288km/h/s |
联盟型机车在1933-36年之间由中华民国铁道部路政司任职的应尚才组织团队设计[1]、同时在南京铁道部任职技术顾问的肯尼斯·康德黎(Kenneth Cantlie)(孙中山好友詹姆斯·康德黎之子)为主要设计者。[2]应并赴英监造联盟型机车,回国后任中华民国铁道部技正。康德黎也因功被任命为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
概要
编辑1933年7月国民政府借用中英庚款修筑粤汉铁路韶关株洲段,由于株韶段须翻越南岭,坡度约高达20‰且曲度半径小于250公尺,南北衔接之路线多为早期建造,路线标准相当低,尤其是桥梁承载重量不足,不能行驶总重及轴重较高之机车。为因应株韶段之特殊环境,需要一种轴重小,爬坡力强之机车。故由当时铁道部路政司的应尚才组织设计,委托英国武尔坎铸造厂(Vulcan Foundry)公司细部设计并制造24辆4-8-4型蒸汽机车。
设计特色
编辑一、锅炉部分:透过改进锅炉、炉床结构和大小烟管配置,采用效率较高之E型过热器与复式汽阀,在不增加锅炉尺寸之条件下,增加蒸发、传热及过热面积,提高锅炉之热效率。锅炉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锅炉压力达到15.5 kg/cm²(1.55兆帕),高于平绥线之ML2型之14kg/cm²及ML4型15kg/cm²,提升了机车功率。
二、车轴配置:采用4-8-4轴式(2对导轮、4对动轮及2对从轮),以较多之导轮及从轮分散机车重量,适当减轻动轮轴重,将机车重量控制在139.598吨,动轮上重量(黏著重量)控制在68公吨,使机车可以通过承载能力为古柏式E-35级以上桥梁。且导轮与从轮采用双轴转向架,亦可确保机车可安全、平稳的通过曲度半径较小之湾道,可以行驶于路线标准较差之路线。
三、驾驶环境:改进驾驶室布局,从轮与煤水车轴箱装配恒温式自动给油装置,以及加装自动加煤机等先进设备,改善司机与司炉工作条件。
四、整体设计:设计上重视锅炉供汽能力、汽机工作能力并与68公吨之黏著重量(动轮上重量)均衡配合,整体设计较为经济合理。轮周功率达2350马力,除平绥线之马来式机车外,功率最大之车种(甚至超过日本资本之南满州铁道パシナ型机车之2,156马力)。
机车运用概况
编辑沃尔冈(Vulcan Foundry)于1935年及1936年分二批完成24辆KF型蒸汽机车,明细如下:
制造年 | 粤汉铁路编号 | 原厂制造编号 | 战后编号 |
---|---|---|---|
1935年 | 601-616 | 4668-4683 | KF 1-16 |
1935年 | 617-624 | 4696-4703 | KF 17-24 |
1936年1月第一批6辆机车运抵青岛,于胶济铁路四方至沧口、女姑口路段测试,之后又在津浦铁路进行测试。1936年3月第二批6辆运抵上海,铁路当局组织专家于沪宁铁路进行一连串测试,并用于牵引特快列车及货运列车进行营运考核。剩馀12辆机车则直接运抵广州,并与先前运抵之12辆机车,于1936年株韶段通车后运用于粤汉铁路,编为粤汉铁路600型,车号601-624。
1937年中日战争开战后,粤汉铁路陆续为日军占领或自行拆除,KF型蒸汽机车仍继续运用于残馀路段,至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日军陆续占领衡阳、柳州、桂林等地,由衡阳撤退至桂林之KF型机车受困无法撤离,遂由铁路职工于锅炉安装炸药炸毁,以免资敌。
1950年4月,铁道部组织技术鉴定小组至湘桂铁路实地调查国共内战国民政府军队撤离时对沿线设备破坏情形时,发现距桂林北站30公里处有40辆机车尚可修复使用,其中包含KF型机车21辆。这批机车于1954年运抵戚墅堰铁路工厂修理并对机车重要零部件进行技术改造,增强汽缸鞍座、汽缸、汽室体、锅炉膨胀板、月牙板支座、汽阀、大轴平斜铁、车架托板、煤水车均衡梁等部件之结构强度,使机车运行更为平稳[3]。 并于1954年运用于沪宁铁路,当时称为ㄎㄈ1型蒸汽机车[4]。1958年2月26日ㄎㄈ1-19于上海南京间牵引客车15辆,以3小时53分跑完全程311公里,技术速度达81.6公里[5]。1959年“ㄎㄈ1型”改称为“KF1型”,并且用于牵引沪杭铁路货运列车。直到1976年KF型蒸汽机车之任务才完全被东风型及东风三型柴油机车取代[4]。
机车保存
编辑大英铁道博物馆之KF1-7
编辑1956年11月孙中山先生90周年冥诞,出席者肯尼斯·康德黎[2](即孙中山伦敦蒙难时救援之詹姆斯·康德黎之子),曾于1930年代于国民政府铁道部担任顾问时在应尚才领导的设计团队内担任主要设计任务,并就应赴英监制KF型蒸汽机车给予协助。于纪念活动结束后,分别于上海、北京与设计者应尚才先生(时任北京铁道学院机械系主任)会面,并特地前往上海机务段参观KF型机车,并亲自登上驾驶室驾驶。康德黎返国前,曾郑重表示希望能有一台KF型机车展示于英国铁路博物馆展示。
1979年7月中国铁路代表团于访问英国期间,英国正式表示愿意购买一台KF型机车陈列展示。铁道部1981年决定将已退役之KF1-7赠送英国,上海机务段于将KF1-7整修并重新油漆,并于1983年海运送回其制造国英国。1983年3月30日,大英铁路博物馆举行盛大的交接仪式,正式成为该馆之陈列品。
保存机车一览
编辑备注
编辑- ^ 机械系第一任系主任——应尚才生平简介. [2015-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6).
- ^ 2.0 2.1 大英铁路博物馆 - KF型机车[永久失效链接];参见The British 4-8-4 for China。
- ^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上海鐵路志 第二篇運輸生產 第五章機務 第二節機車檢修。.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7).
- ^ 4.0 4.1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上海鐵路志 第二篇運輸生產 第五章機務 第一節機車運用.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9).
- ^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上海鐵路志 第二篇運輸生產 第三章旅客運輸 第三節客運組織.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