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台风闪电 (2015年)

条目标题讨论

编辑
引用日本气象厅在2015年8月15日,04:00JST命名报文。

台风第16号 (アッサニー) 平成27年08月15日04时00分 発表

“台风第16号 (アッサニー)”中“アッサニー”在此为音译,台湾提供的名称——“闪电”为意译。
从不转换语言上,标题已有歧义,标题使用日本气象厅的分级,名称使用意译。为消歧义,请提出建议。Deprave413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08:45 (UTC)回复

  • 事实上不少台风使用意译,不认为使用台湾译名有问题,字词转换已解决显示问题,因此根据先到先得原则,可以让热带风暴闪电留下来。但注意的是,若今后被改为强烈热带风暴艾莎尼或台风艾莎尼的话,也应用样遵从先到先得原则而变成先移动先得,而非因为首次开条目用了闪电,之后就必须沿用。--180.94.137.121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08:57 (UTC)回复

(:)回应但非所有用户进入维基后都是字词转换后的页面,始终日本气象厅在报文中使用音译,此标题略带误导性质或会令部份用户存有误解,若要保留意译,建议移动至“轻度台风闪电 (2015年)”。Deprave413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09:06 (UTC)回复

  • (:)回应:此名称由泰国提供,为"อัสนี",指闪电之意。港澳翻译为"艾莎尼",与原有命名的意义不同。P.Choco 2015年8月15日 (六) 10:16 (UTC)
  • (▲)同上:在台风季页面一直以来都是先抢先得原则,而非因为首次先得而后面继续遵照。本人为此台风的联合主编之一,请先洽询我们的想法再移动而非私自行动。向来台风季一直都是很和谐的版面,命名虽有争议但还是和平的去遵照原主编的想法,而非私人行动而不遵守先抢先得原则。P.Choco 2015年8月15日 (六) 10:21 (UTC)
  • (~)补充:根据Talk:台风黄蜂_(2014年) 2015年8月2日 (日) 02:14 (UTC)的纪录,也有明确表示若台风季页面第一个创立为任何语言,都必须要尊重先抢先得原则。因此贵用户尚自移动其实有违“先到先得”原则,因为条目创立时用了"闪电"为标题而非"艾莎尼"。--—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Karta0800900对话贡献)于2015年8月15日 (六) 10:31 (UTC)加入。回复
  • (:)回应:说真的,无论艾莎尼或是闪电,二者均为普遍使用之中文译名,为什么中港澳译名可以,台湾译名就不允许?请遵照先到先得原则,如果之后强度增强,移动时可以变成另一个译名,这在下就绝对不会干涉。--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15日 (六) 11:13 (UTC)回复
  • 一直以来都是有气象机构使用的中文名称都予以承认(菲律宾名那种只有媒体使用而非气象机构使用例外),因此艾莎尼或閃電都应该予以承认,而至于不是所有用户进入都是转换后的问题,只有在登入的时候才会出现非转换页面,一方面在大多数不清楚字词转换的非登入用户的版面下是没有非转换页面的,因此他们理应不会看到非转换页面;另一方面很难证实,且很难相信大多数登入用户都是不知道有字词转换的初心者。--60.246.152.94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1:37 (UTC)回复
  • (:)回应:如果台湾译名真的是“闪电”,而创立页面时就用了,这没问题,不过需(※)注意在之后强度有变时,仍必须维持使用“闪电”,否则便违反“先到先得”,“先移动先得”一说不成立。另外“先到先得”在每一个条目也是独立处理,今次用了台湾译名,6年后有同名风暴时用上中港澳译名是符合方针、没人能阻,反之亦然。但请恕本人(-)反对移动至“轻度台风闪电”,因为这个就真的违反方针,风暴条目命名的强度必须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建议分级。——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8月15日 (六) 11:52 (UTC)回复
  • 其实更好的方法应该是效法英语及日语维基,在一切明朗化后才开始创立条目,现在这样每次创了条目又移动其实不是好办法,本来就只是个折衷方法而已,维基本来的原意就不鼓励这样的编辑,但过去既有如此共识就没办法,今后若要有新的规则都需要另外讨论达至新共识才可实行。--60.246.244.201留言2015年8月15日 (六) 12:38 (UTC)回复
  • (:)回应60.246.244.201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有规定"条目采用“新台风命名”、“旧台风命名”及“气象及台风类条目常见用语”转换组,能将大部份常用词语转换以便各中文使用者阅读。因此,请勿转换现有用语(包括将中港澳之台风名称改为台湾采用的,或如左述之相反情形)。因此,条目内文译名,应以先到先得为准。至于热带气旋级别部份,尽管有些特别需要而有例外状况,但通常则为视有关段落描述该处,如台湾一段采用台湾分级,香港一段采用香港分级等。首段依日本分级。"P.Choco 2015年8月15日 (六) 12:54 (UTC)回复

  总结:根据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编辑指南/常规的规定,此风暴之中文译名已无任何异议,(○)保留此条目存在,不得再将其移动页面。P.Choco 2015年8月15日 (六) 12:57 (UTC)

台风信息模板改了?

编辑

@Tenbeens为什么把台风信息模板从Template:台风基础资讯改成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Ohnogo 2015年8月18日 (二) 07:23 (UTC)回复

  • (:)回应:纯粹是为了方便排版。--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18日 (二) 07:24 (UTC)回复
    • (:)回应:你方便了,别人不方便,很多信息都没了。-- Ohnogo 2015年8月18日 (二) 07:31 (UTC)回复
      • (:)回应:一、在下认为飓风模板其实比台风基础资讯简洁多了,并且不会长长一条,后者极其影响排版和行文阅读。二、没有规定一定得使用台风基础模板。三、机构对比繁杂的问题,因为如果真的要一一拿出来对比,还有一大堆可以搬出来,比如PAGASA,KOR,可能北韩、俄罗斯什么的都有,如果写出来不会太过多馀?强度这种东西在下认为其实不需要过分追究,飓风模板也不是显示不出原风速,不是吗?如果阁下将西北太平洋这些热带气旋均一并使用基础资讯模板,与外洋那些气旋岂不是搞双重标准了?统一模板会不会比较好一点?相对来说,飓风模板之适用性会大一些,以免出现模板不统一的现象。--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18日 (二) 07:44 (UTC)回复
        • (※)注意:每次在作出重大改变之前可否先谘询一下社群的共识?--122.100.238.17留言2015年8月19日 (三) 11:27 (UTC)回复
        • (-)反对:第一:用SSHS五级制度表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并不恰当,因为JTWC只采用台风及超级台风作分类。第二:艾莎尼有可能成为本年最强台风之一,有必要将各大气象局数据列出。另若要将本条目硬改成飓风模板,显示不了气象部门资料,在出现分级分歧,如香港及中国内地评为台风,日本评为强烈热带风暴,或更常见的强台风及超强台风中,不将其他部门评级列出,则难以令人明白标题与模板出现的分别理由所在(如热带气旋莲花)。第三,飓风模板都说是飓风,太平洋这边叫台风,一个采用1分钟平均,另一个为10分钟平均,飓风模板根本不是为太平洋台风季条目而设,为何要张冠李戴? TK留言2015年8月19日 (三) 12:04 (UTC)回复
        • (▲)同上:同意TK君的说法,改模板是张冠李戴。本人(-)反对改用{{Infobox Hurricane}},因为该模板是较适合东北太平洋及大西洋的热带气旋,用在西太风暴根本是错配;而{{台风基础资讯}}则是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而设,说成“双重标准”、要“统一模板”根本站不住脚,否则当初就不该创立“台风基础资讯”。此外更换模板亦不会有明显改进,一来“Infobox Hurricane”之所以短是因为没了路径图,改模板后路径图反而要另外放置,由此可见改善排版只是自欺欺人之说(如有冒犯请见谅);二来强度方面亦只能显示区域专责气象中心(西北太平洋是日本气象厅)及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所有其他部门评定的强度均需另外记述,若像某些旧条目般散落在“影响”章节内,分开写“当地热带气旋最高分级”,不便比较之馀,条目质素亦只会不升反跌。至于“没有规定”一说,太平洋台风季专题页面的编辑指南其实是写明用“台风基础资讯”,只是近期半翻译条目多了,才特别于专题首页注明会有一些带模板翻译的情况,但很明显这条目不是半翻译而成。——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8月19日 (三) 12:42 (UTC)回复
          • (:)回应:第一是关于JTWC强度的问题,飓风模板上是写SSHS而非JTWC,如果非得移除C1-C5,{{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是不是也要跟著改参数?第二,多个气象机构的强度评级,在下认为如果真的要列,直接在内容中列出“强度比较”就行了,而若强度各有歧异(如约克玉兔莲花等)须再补充的话,“气象历史”当中可以写进去,前提是需要有来源论据来叙述歧异点,否则如果再写某机构于某时将其升格为某等级,一直这样写下去肯定会很繁杂且又是欠缺来源;第三,如果飓风模板仅能适用于飓风,教北印、南半球的气旋怎么办?然而,飓风模板也有JMA参数不是吗?第四,在下是不太明白使用台风基础资讯这么长的模板,是会比飓风模板还好排版而且便于行文阅读?第五,强烈热带风暴史特拉热带风暴思雅等亦非翻译条目,但也使用了飓风模板不是吗?对了,关于这点其实也有讨论过,请详见此讨论串。--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20日 (四) 08:33 (UTC)回复
            • (:)回应: 第一,SSHS的分级不适用于西北太平洋,用飓风模板是为中及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的‘‘‘飓风’’’,而本洋面是‘‘‘台风’’’,所以不适用。第二,于发展过程才列出其他部门数据怎会更简洁?其他用户要查看岂非更混乱?正是因为西北太平洋有多间气象机构,台风模板才有存在价值,用以列出所有数据,而非东太平洋及北大西洋只美国一个气象局,所以飓风模板在当地风暴才较简洁。最后,在达成共识前请勿再改模板,沿用一向格式。即使阁下说非翻译条目用飓风模板,亦只是少数漏网之鱼,你大可以逐个条目查看,别再用这些少数例子支持改模板。TK留言2015年8月20日 (四) 10:18 (UTC)回复
              • (:)回应: 第一,有SSHS不适用于西北太平洋的依据?如果实有,那这样{{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是不是有修改的必要?第二,到底是谁说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只有美国一处气象机构的,古巴、墨西哥、盖亚那、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哥伦比亚、牙买加、古巴、宏都拉斯、贝里斯还有加拿大呢?将多机构数据列在上面会让模板很长,难不成气象历史当中的插图悉数置左?在下从未说不能列其他机构的数据这回事,只是觉得列在内容即可,不然整观而言会相当繁杂。最后阁下所说的“漏网之鱼”,请问将飓风模板放上去是有什么问题的?若有请点出,谢谢。--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20日 (四) 11:40 (UTC)回复
              • (?)异议:SSHS的确是由始至终不适用于西北太平洋,因为所有对西北太平洋风暴发布的部门也不是用SSHS,只是气象爱好者、民办气象网套用,还有未修改前的“台风基础资讯”模板不知为何竟强行把SSHS套进JTWC的分级;不然本人也不必强调只可写“若对比SSHS,即相当于/等同⋯⋯”。确实{{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要修改——用SSHS就不能有“超级台风”,因为SSHS只有1-5级,JTWC才是用“超级台风”,两者不可混合使用。还有改了模板不代表排版问题即时解决,本人已提到路径图要另外设置——即是说模板不错是短了,但插图却多了一张。——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8月20日 (四) 12:02 (UTC)回复

(~)补充:首先请各位(※)注意,现时情况已接近编辑战,请立即停止更换模板,先在此商议。改以“强度比较”表来显示RSMC和SSHS以外各部门的评级,这是一个可考虑的方向,始终这也算是集中显示。不过加了比较表的条目很少,一来2013年才试用,二来只于成熟台风的条目才出现,TD、TS、STS甚或一般台风都没有,例如较早前的莲花,及去年的海鸥。一般是达到以下任何一个标准才会加:

  • NMC或HKO的“超强台风”
  • CWB的“强烈台风”
  • JMA台风级的“猛烈”程度
  • JTWC的“超级台风”

需注意这些还要是不成文规定,因为比较表尚未写入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的编辑手册内,连讨论也从没开始。现时的比较表只有10分钟、2分钟、1分钟平均的注明,km/h风速数据,以及德法T指数和CI值,的确可以再加上强度分级,但得在专题讨论页从长计议,因为若每一条目也要加,岂不是会滥用比较表,和弄得比较表太长?届时会否要用上{{HideH}}和{{HideF}}?

另外就著“台风基础资讯”显示太多部门强度的问题,本人早前在台风红霞讨论页提出改善措施的时候,适逢有用户开始增加模板支援的部门,有匿名用户当时也提到此问题。本人曾说,要么所有处理西北太平洋地区风暴的部门也加入,以一视同仁;否则就要删去所有新加部门之馀,连PAGASA也得删去,因为PAGASA在风暴发布的公信力甚低。前者当然会令模板太长;后者会只馀JMA(RSMC)、CWB(分级与别不同)、HKO(公信力大增)、NMC(用2分钟平均)和JTWC(用1分钟平均)可令模板简洁,然而究竟要删除哪些部门、保留哪些部门,必定引起争议,特别是“公信力”一点,始终只是气象爱好者们自行评价,不可能有独立的部门来评定,要是真的用后者,肯定引起激辩。无论如何,再次恳请各用户,尤其是匿名用户,停止更换模板,直至有共识为止,否则发展成编辑战,管理员实施保护令时,对这个需频密更新的条目百害而无一利。——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8月20日 (四) 12:02 (UTC)回复

  • ( ✓ )同意:在下刚才想到有个方式,因为这里是中文维基,就只要使用JMA、JTWC、CWB、HKO、CMA五机构的数据便足矣,这边是参考南韩维基是采取JMA、JTWC、KMA三机构的做法。但问题是澳门的SMG要怎么办啊……该放进去吗?--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20日 (四) 12:54 (UTC)回复
    • (:)回应:这正是问题所在,SMG在风暴而言的公信力也不是那么高,责任范围又小(不过今年起在天气图上公布热带气旋强度);只是澳门不如香港和中国大陆般有“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港澳维基分拆前问题更严重),如果删SMG又未能顾及澳门用户需要,恐怕会惹不满。这个还是到该模板的讨论页商议会较佳。——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8月20日 (四) 14:36 (UTC)回复
  • (?)疑问:顺便再问一下,为何其他语言的维基在编写西太台风条目时,模板仍皆保有SSHS等级?--  天秤P  留言  2015年8月20日 (四) 13:01 (UTC)回复
    • (:)回应:这个本人不清楚,但最少英文维基的用户在撰写条目时大多也很注意用字,会写上“equivalent”(相当于);此外那边的模板是SSHS就真的是SSHS,不会把“Super Typhoon”混进去,这还可以接受。怎可以把两套不同的风暴分级混在一起?当初也不知是谁弄出这些“4级超级台风”出来,找到的话必需强烈谴责。简而言之,SSHS、JTWC只可二选一。——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8月20日 (四) 14:36 (UTC)回复
  • (※)注意肯定是没四级超级台风这种怪物,若真的要改回SSHS,至少该改回四级台风和五级台风,而且后面不要缀写JTWC而改为和台风季模板一样用SSHS。若以机构为单位,应以机构发布的台风类型作分类,JTWC从来不发布SSHS风级的,若用SSHS有原创研究之嫌。(-)反对:不认为SMG公信力有什么问题,SMG最大问题是SMG有两点问题,一是SMG的事后报告没有台风的风速资料,只有定位和移速、增强为台风减弱为热带风暴之类、还有热带气旋讯号发出和除下讯号;二是SMG在发布风速时间不稳定,特别在凌晨一报经常不在整点时间发布,而当台风威胁解除后,资讯往往很快就在网页上移除,若台风移速快,有难以确认风速的时候,泰国气象部也可能有同类问题,但越南和印尼则可在事后一段时间内确认,基本上没此问题。--180.94.137.121留言2015年8月20日 (四) 19:10 (UTC)回复
  • (&)建议个人认为韩国、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等气象部门的风速可以在条目相关段落写,不用写到模板,模板还是简洁一点好。--180.94.137.121留言2015年8月20日 (四) 19:12 (UTC)回复

建议改名:“台风闪电”→“台风闪电 (2015年)”

编辑

台风闪电” → “台风闪电 (2015年)”:未来会有台风亦同样叫做“闪电”--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2月18日 (一) 07:34 (UTC)回复

返回到“颱風閃電 (2015年)”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