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劇(The Thirty-Six Dramatic Situations)是一個喬治‧普羅蒂(Georges Polti)所提出的一個總括所有可能在一個故事或表演中出現的情景。為此普羅蒂分析了許多古希臘的文本,以及古典和當時的法國作品;此外,他亦分析了一些非法語的作者。在他所寫的介紹中,普羅蒂聲稱其此作乃延續卡洛·戈齊的研究的,而卡洛·戈齊亦鑑定了三十六種的劇情模式。

出版歷史

編輯
「戈齊指出有卅六種悲劇情景存在。席勒(Schiller)花了很多心思,想找出更多,但他甚至不能找到像戈齊找到的那麼多的情景。」
歌德[1]

這列表在同名的書中出版,該書並包含了相當的解釋與例子。該書的法語原文在十九世紀時撰寫。一個英語譯本在1916年出版,並持續刊印至今。

做為作家寫作的輔助,這列表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但它亦受劇作家(dramatist)和說書人(storyteller)和許多其他人的歡迎。其他相似的列表在那之後也已出現。

三十六劇中各情景之內容

編輯

以下內容之每一種情景,皆以其必要角色與一段簡短描述進行說明。

  1. 哀求脫罪(Supplicat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迫害者(Persecutor);哀求者(Suppliant);裁判有疑之有司(Power in authority, whose decision is doubtful)
    • 內容:迫害者指控哀求者有罪,而有司之裁決不利於哀求者。
  2. 救人離禍(Deliverance)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不幸者(Unfortunate);脅迫者(Threatener);拯救者(Rescuer)
    • 內容:不幸者引致衝突,脅迫者欲執行正義,而拯救者則欲拯救不幸者。
  3. 伐罪復仇(Crime pursued by vengeance)
    • 必需角色及事物:犯罪者(Criminal);復仇者(Avenger)
    • 內容:犯罪者所犯之罪不受制裁,故復仇者欲以處罰犯罪者之做法尋求正義。
  4. 親族仇怨(Vengeance taken for kin upon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有罪之親(Guilty Kinsman);復仇之親(Avenging Kinsman);受害者之追憶,此受害者為兩造之親(remembrance of the Victim, a relative of both)
    • 內容:有罪之親與復仇之親因對受害者之錯誤之行為而起衝突,而受害者對雙方皆友善。
  5. 逃離冤罪(Pursuit)
    • 必需角色及事物:處罰(Punishment);逃罪者(Fugitive)
    • 內容:逃罪者因受誤解之衝突而逃避處罰。
  6. 天災人禍(Disaster)
    • 必需角色及事物:被征服之力量(Vanquished Power);得勝之敵(Victorious Enemy)或傳信者(Messenger)
    • 內容:受敵人攻擊後,力量失去其原有之地位,或此事為傳信者所告知。
  7. 落於災殃(Falling prey to cruelty/misfortune)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不幸者(Unfortunate);主人(Master)或災殃(Misfortune)
    • 內容:不幸者因主人或災殃而受苦。
  8. 誅國一夫(Revolt)
    • 必需角色及事物:暴君(Tyrant);謀反者(Conspirator)
    • 內容:謀反者意圖對抗暴君。
  9. 立業奠基(Daring enterpris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大無畏之領袖(Bold Leader);目標(Object);對手(Adversary)
    • 內容:大無畏之領袖藉勝過對手而從對手手中得取目標。
  10. 押人為質(Abduct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綁票者(Abductor);肉票(Abducted);監護者(Guardian)
    • 內容:綁票者自監護者處押走肉票。
  11. 不解之事(The enigma)
    • 必需角色及事物:問題(Problem);提問者(Interrogator);尋解者(Seeker)
    • 內容:提問者向尋解者題問,並予尋解者較高之能力,以使其能達成目標。
  12. 事物之得(Obtaining)
    • 必需角色及事物:「求者(Solicitor)+拒絕之對手(Adversary who is refusing)」或「仲裁者(Arbitrator)+對反之團體(Opposing Parties)」
    • 內容:求者與對手不和,該對手拒絕予以求者於對手手中之物,或仲裁者決定對反之團體所渴求之物該歸予誰(求者與對手)。
  13. 親族之恨(Enmity of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歹毒之親(Malevolent Kinsman);受憎之親(Hated Kinsman)或互憎之親(reciprocally-hating Kinsman)
    • 內容:歹毒之親與受憎之親或第二名歹毒之親共同謀事。
  14. 親族之爭(Rivalry of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偏愛之親(the Preferred Kinsman);受拒之親(The Rejected Kinsman);爭執之的(the Object of Rivalry)
    • 內容:爭執之的選擇偏愛之親而非受拒之親。
  15. 引殺之姦(Murderous adultery)
    • 必需角色及事物:兩名通姦者(Adulterer);受欺之元配(Betrayed Spouse)
    • 內容:兩名通姦者合謀殺害受欺之元配。
  16. 人之狂狷(Madness)
    • 必需角色及事物:瘋狂者(Madman);受害者(Victim)
    • 內容:瘋狂者發狂並害到受害者。
  17. 致死輕率(Fatal imprudence)
    • 必需角色及事物:輕率者(Imprudent);受害者(Victim)或所失之物(Object Lost)
    • 內容:輕率者因輕忽或無知而失去所失之物或害到受害者。
  18. 愛之瞽罪(Involuntary crimes of love)
    • 必需角色及事物:愛人(Lover);所愛(Beloved);揭露者(Revealer)
    • 內容:揭露者背反愛人或所愛之信任。
  19. 殺親不知(Slaying of kin unrecognized)
    • 必需角色及事物:殺者(Slayer);未認出之受害者(Unrecognized Victim)
    • 內容:殺者殺掉未認出之受害者。
  20. 捨身為道(Self-sacrifice for an ideal)
    •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理想(Ideal);債權人(Creditor)或犧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 內容:英雄為理想犧牲掉人或事物,後該人或事物為債權人所得。
  21. 為親犧牲(Self-sacrifice for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親人(Kinsman);債權人(Creditor)或犧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 內容:英雄為親人犧牲掉人或事物,後該人或事物為債權人所得。
  22. 為情皆舍(All sacrificed for pass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愛人(Lover);致死熱情之的(Object of fatal Passion);犧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 內容:愛人為其(致死熱情之)的而犧牲人或事物,該犧牲之人或事物自此一去不復返。
  23. 必舍所愛(Necessity of sacrificing loved ones)
    •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所愛之犧牲者(Beloved Victim);犧牲之必要性(the Necessity for the Sacrifice)
    • 內容:英雄因犧牲之必要性而害其所愛之犧牲者。
  24. 上下之爭(Rivalry of superior vs. inferior)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上之爭者(Superior Rival;下之爭者(Inferior Rival);所爭之的(Object of Rivalry)
    • 內容:上之爭者勝過下之爭者,並贏得所爭之的。
  25. 不倫通姦(Adultery)
    • 必需角色及事物:兩名通姦者(Adulterer);受欺之元配(Deceived Spouse)
    • 內容:兩名通姦者謀劃對抗受欺之元配。
  26. 愛生之罪(Crimes of love)
    • 必需角色及事物:愛人(Lover);所愛(Beloved)
    • 內容:愛人與所愛介入一場紛爭。
  27. 所愛之恥(Discovery of the dishonour of a loved one)
    • 必需角色及事物:發現者(Discoverer);有罪者(Guilty One)
    • 內容:發現者見有罪者所做之惡行。
  28. 情愛之障(Obstacles to lov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兩名愛人(Lover);障礙(Obstacle)
    • 內容:兩名愛人共同面對障礙。
  29. 所愛之敵(An enemy loved)
    • 必需角色及事物:愛人(Lover);所愛之敵(Beloved Enemy);憎惡者(Hater)
    • 內容:相互為盟的愛人與憎惡者對所愛之敵有截然相對之態度。
  30. 所圖之物(Ambit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野心家(Ambitious Person);所圖之物(Thing Coveted);對手(Adversary)
    • 內容:野心家尋求所圖之物,其行為對手所阻。
  31. 與神爭勝(Conflict with a god)
    • 必需角色及事物:凡人(Mortal);不朽者(Immortal)
    • 內容:凡人與不朽者介入一場紛爭。
  32. 有誤之妒(Mistaken jealousy)
    • 必需角色及事物:妒嫉者(Jealous One);妒嫉者妒嫉其所有者所有權之事物(Object of whose Possession He is Jealous);有疑之同謀(Supposed Accomplice);事件起因(Cause)或錯誤之始作俑者(Author of the Mistake)
    • 內容:妒嫉者受事件起因或錯誤之始作俑者所害,並開始妒嫉該事物,並與有疑之同謀發生衝突。
  33. 有誤決斷(Erroneous judgement)
    • 必需角色及事物:誤者(Mistaken One);錯誤受害者(Victim of the Mistake);事件起因(Cause)或錯誤之始作俑者(Author of the Mistake);有罪者(the Guilty One)
    • 內容:誤者受事件起因或錯誤之始作俑者所害,並在需下不利有罪者之決斷時,下不利錯誤受害者之決斷。
  34. 悔恨所為(Remors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始作俑者(Culprit);受害者(Victim)或罪行(Sin);提問者(Interrogator)
    • 內容:始作俑者害到受害者或犯下罪行,並與欲了解狀況之提問者間有所不和。
  35. 復得所愛(Recovery of a lost on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尋找者(Seeker);所得之物(the One Found)
    • 內容:尋找者尋獲所得之物。
  36. 失其所愛(Loss of loved ones)
    • 必需角色及事物:被殺之親(Kinsman Slain);見證之親(Kinsman Spectator);謀害者(Executioner)
    • 內容:謀害者殺被殺之親之事為見證之親所見。

參見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Polti, Georges. The Thirty-Six Dramatic Situations. Franklin, Ohio: James Knapp Reeve. 1921: 3 [1916] [2012-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