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馬是馬的一個品種,與伊犁馬河曲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產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該馬種由當地的蒙古馬其它各國優良馬種綜合雜交改良而來,至今有100多年的馴養歷史,血統及為複雜,據說最多時有十四種之多,三河馬是民國時期中國騎兵的主要戰馬。

內蒙古三河馬
抗日戰爭時期騎著三河馬的中國國民革命軍騎兵
特徵耆甲明顯,胸廓深廣,背腰平直,關節明顯
別名三河馬
原產國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
Equus ferus caballus

起源

編輯
 
抗日戰爭時期騎乘三河馬的中國國軍騎兵

遼闊、富饒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天下聞名的優良牧場。在它的北部,美麗的額爾古納河自北向南不息地奔流,在它流過的三河地區盛產良馬,而「三河馬」是這裡所產良馬中的佼佼者。

二十世紀初葉,在呼倫貝爾草原上生長了千萬年的蒙古馬接納了外國良馬的血統,一個新的馬種——三河馬逐漸培育了出來。

起初,俄國人攜帶後貝加爾馬在額爾古納河畔放牧或定居。1917年至1918年,一些俄國貴族為了躲避蘇俄的十月革命而越過國境,進入中國東北地區。他們帶來了一些品質優良的馬匹——如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1934年以後,偽滿時期日本人在海拉爾設種馬場,引進了英純血馬、美建米馬、盎格爾阿拉伯馬、盎格爾諾爾曼馬以及貝爾修倫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本地蒙古馬雜交,使得它的品質得以改良。後來,又通過有計劃地改良馬種,從而培育出了今天的三河馬。

1955年,中國國家農業部明確了「三河馬向乘挽兼用型發展」的育種方向和「本品種選育」的育種方針。1966年,內蒙古科委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三河馬企業標準。1986年,國家標準局發布了三河馬國家標準。同年,三河馬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驗收命名為「內蒙古三河馬」,確定為地方優良品種。

特徵

編輯

外形

編輯

體質結實幹燥,結構勻稱,外貌俊美,肌肉結實豐滿,氣質屬平衡穩定型,有悍威,性情溫馴。頭乾燥,直頭,部分呈微半兔頭,眼大有神,鼻孔開張,顎凹寬。頸略長,直頸。髫甲明顯。胸寬而深,肋拱腹圓,背腰平直寬廣,尻較寬略斜。四肢乾燥結實有力,肢勢端正,關節明顯,肌腱、韌帶發達,管骨較長,系長短適中,關節發育良好,部分馬匹後肢呈外向,蹄質堅實。鬃、尾毛疏而細,距毛不發達。毛色整齊一致,主要為騮、栗兩色,雜色極少。

三河馬體尺

編輯
性別 體高 體長 胸圍 管圍 備註
公馬 146.2cm 151.1cm 167.9cm 19.5cm 1955年三河馬調查隊資料
母馬 141.1cm 147.6cm 165.5cm 18.4cm 1955年三河馬調查隊資料
公馬 155.2cm 160.9cm 188.6cm 20.9cm 1972年測
母馬 145.5cm 150.5cm 173.2cm 18.8cm 1972年測

歷史發展

編輯

參考

編輯
  1. 海拉爾農墾1985年出版《三河馬》
  2. 三河馬的悲哀中國馬業網
  3. 《三河馬企業標準》編纂單位:海拉爾農牧場管理局史志編纂委員
  4. 《養馬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畜牧獸醫學校主偏,1979年農業出版社出版

外部連結

編輯

中國國家馬業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大陸賽馬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