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嶺煤礦,是一座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三道嶺鎮的大型煤礦,亦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露天煤礦。[1]該礦的開採歷史可追溯至清乾隆時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定為西北地區能源供應基地開始工業化開採[2],且至今仍在開採。在管理上曾經屬哈密礦務局,今屬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管理[3]。另外,其還是除調兵山鐵法線中國大陸境內最後仍在運用准軌蒸汽機車牽引列車的單位,是故該礦亦被鐵道迷群體所熟知。[1]

JS-8195牽引重車通過礦下線路,該車2022年夏季之後隨線路廢除而封存

歷史

編輯

開礦

編輯

三道嶺礦區的開採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年間。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該地豐富的煤礦資源就業已被發現。乾隆年間,在平定準噶爾部以及大小和卓的叛亂後,在哈密駐紮有大量清軍,哈密軍民的燃料供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當時駐哈密欽差大臣在聽聞三道嶺地區有煤炭後,便於1760年(乾隆25年)9月聯名上書陝甘總督,請求遣人勘察。後經勘察試采,發現果然有煤礦,且煤質較好,「火炎甚烈,煤價賤於木柴[4]」。陝甘總督得知後,立即報請朝廷請求開採。1761年1月(乾隆26年),清高宗正式批准在三道嶺開採煤礦資源。[5]

早期的三道嶺煤礦採煤,僅僅在煤層較淺處,以挖坑、開小斜井或開小立井,內掘平洞等方式開採,運輸則純靠人工進行。倘若發生礦難,下礦工人的安全沒有任何保障。[5]

近代歷史中的煤礦(1840年-1951年)

編輯

同治年間,新疆政局不穩,受此影響,煤礦第一次停產。同治末年至光緒初年,清兵及左宗棠大營陸續設至哈密,商賈亦隨之而來。為解決燃料問題,1875年(光緒元年),哈密辦事大臣明春派遣軍隊至三道嶺,復設官辦三道嶺煤窯,煤礦恢復開採。[5]

1884年(光緒10年),設立新疆省,裁撤哈密辦事大臣,左宗棠大營移至迪化(烏魯木齊),哈密人口大減,官辦煤礦再度停產。隨後煤礦變為私營,由漢族商人運營。在1891年陶保廉著《辛卯侍行記》中,提及了當時私營三道嶺煤窯的狀況。

後因該漢族商人欲返回漢地,經多次交涉,最終哈密回王沙木胡索特以3000兩白銀購得煤礦及所有開採工具的所有權。1895年(光緒21年),煤礦正式由哈密回王經營。哈密回王經營期間,其徵用附近農民下礦做工,且工作條件惡劣,事故頻發。1907年(光緒33年),礦井發生礦難,壓死工人17人,因此引發了吐爾巴克三兄弟帶領民工包圍哈密王府的衝突,史稱「吐爾巴克事件」。[5]

1930年(民國十九年),沙木胡索特病故,哈密暴動發生,在此期間,三道嶺煤礦第三次停產,直到1934年堯樂博士任哈密縣長,將煤礦收歸政府開採(次年引進私股[7]),但其仍然延續了哈密回王時期的徵用政策。1937年,堯樂博士逃亡,縣長孔慶文接管煤礦。[5]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哈密行政長劉西屏決定將煤礦運營模式變為官商合營,同時成立「新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集資五千餘元,購買了機器設備。同時,在附近還有17家私營公司經營的煤礦。1947年,堯樂博士再次掌權哈密,併兼任新東煤礦理事長,但直到1951年解放軍進駐新疆之前,該公司已經瀕臨破產。[5]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煤礦(1951年至今)

編輯

1951年,哈密縣人民政府接管境內一切煤礦,成立「新興煤礦有限公司」,實行公私合營。1953年,政府償還全部私股,煤礦正式國營,但經營由哈密縣負責。自1955年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局撥款對煤礦開採設備進行改良升級,1958年完成。[5]

1958年10月,新疆自治區煤管局下屬的三道嶺煤礦籌建處正式成立,當年12月,煤管局接管煤礦,自此煤礦不再由哈密縣經營。1959年,煤礦基本實現半機械化與機械化生產,同時煤炭部關內調來或是招徠人員,煤礦的生產活動初具規模。1960年3月,正式成立哈密礦務局,7月柳三線投入使用,當年12月,礦務局遷至三道嶺辦公。[5]1962年6月1日,哈密礦務局劃為煤炭工業部直屬企業,屬西北煤炭工業局。同年,露天礦開始建設。1965年4月,新疆煤礦設計院提出《三道嶺礦區總體設計方案》。1980年,煤礦工人文化宮落成。1981年2月,運銷處成立。[5]

礦區布局

編輯

老二礦(後窯)

編輯

後窯是三道嶺礦區開採歷史最悠久的區域。在1958年前,煤礦的生產活動集中在後窯,前述歷史章節中之三道嶺礦多指本區域。早期該礦稱「後窯煤礦」,1958年後歷經幾次改擴建,在1966年改稱二礦。此礦坑1979年12月資源枯竭,1981年7月礦井撤銷[5]。現後窯礦井及工人家屬生活區遺址位於露天礦西北。

一礦

編輯

一礦位於三道嶺鎮東南,為礦井。其前身為1號斜井,於1958年8月1日開工,1960年6月30日投產,同時成立一礦建制。該建制曾於1962年撤銷,1966年10月4日恢復並保持至今。[5]

露天礦

編輯

露天礦在今三道嶺鎮西南,東西長6.5千米、南北2.5千米寬,垂直深度達190米[2],是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露天礦坑。1958年2月,礦區開始籌建露天礦。1959年12月15日,新疆煤礦設計院提出《露天礦技術設計說明書》。1962年2月1日,露天礦籌備處成立,露天礦開工建設。1970年10月1日投產,預計年產量150萬噸。1990年,露天礦西擴,年產量增至180萬噸。[5]

露天礦的開採方式為:內部設置出車溝,運用蒸汽機車以一固定折返坑線將土石運送至堆放場。全露天礦以西區及東區為劃分,有東西兩處出車溝,各設西剝離站東剝離站[5]

東區露天礦開採較早,線路及東剝離站亦然。東西兩線皆有通向各露天礦層級水平的之字形折返線。礦區生產的原煤皆經過東區,由東線負責外運。[5]

2022年夏,露天礦區取消鐵路機車運輸,當年拆除了通往礦坑底部的鐵路。[8]

生產實績

編輯

至1990年底,哈密礦務局(三道嶺煤礦)的固定資產原值已達3.97億元,年產量達到186萬噸。1985—1992年的總承包期間,全局共生產煤炭1038萬噸,完成中央政府既定計劃的106.9%;煤炭外運量可達915萬噸,完成計劃的101.2%;完成基本建設總投資23407萬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8361萬元、自有資金投入15044萬元。[9]

文化

編輯

外來人口

編輯

因20世紀50年代工業化開採煤炭初期礦內人手設備奇缺,哈密礦務局成立初期,從其他煤礦部門抽調了人手,亦有大量年輕工人來到位於戈壁灘深處的礦區參與生產。其中故鄉以中國東北地區為主。[10]

影視拍攝

編輯

礦區仍保留了大量20世紀70年代左右的工業建築及遺產。[10]

徐崢主演電影《無人區》曾在本礦區進行拍攝。[11]

蒸汽機車

編輯
 
JS-8225牽引空車倒車通過三道嶺煤礦南泉生活區廢道口(2022年2月),該車已於2022年夏因露天礦線路廢除而封存

1958—1962年,隨着蘭新鐵路的建設,礦區修建了與蘭新線柳樹泉站相聯絡的三道嶺鐵路,又稱柳三線,同時在為方便運輸,在礦區內亦修建了運煤線路。[5]

早期的礦區有數十台蒸汽機車運用於運輸之中。在今時世界廣泛不以蒸汽機車作為運輸主流的情況下,三道嶺依然保留了運用蒸汽機車的運輸方式。2017年第7期《中國國家地理》曾報道過仍在礦上服役的機車。[12]截至2023年秋,三道嶺礦區鐵路仍在以蒸汽機車運輸所開採的煤炭,且是除調兵山鐵法鐵路外最後將准軌蒸汽機車投入生產運行的地方。因此歷來常有國內外攝影愛好者與鐵道迷前往礦區拍攝蒸汽機車。[10]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代彬. 谢幕前的纪录:中国最后六台蒸汽火车即将“退役”. 新通圖. 2016-01-14 [2018-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4). 
  2. ^ 2.0 2.1 楊克力. 三道岭历史回顾——第七期:南泉的守望(一). 搜狐. [2023-11-28]. 
  3. ^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愛企查. [202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中文(中國大陸)). 
  4. ^ 鍾方. 哈密志. 成文出版社(影印). 1937 [202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0).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哈密礦務局志編審委員會. 哈密矿务局志. 哈密礦務局志編審委員會. 1988-09 [2023-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6. ^ 陶保廉. 辛卯侍行記·卷第六. 1891 [2023-06-10]. 
  7. ^ 鄭成加. 哈密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哈密地区志.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7-10 [2023-06-10]. ISBN 7-5631-092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8. ^ DustDoctor. 【三道岭】2022年8月2号。哈密三道岭建设8195。露天矿拆轨作业中。. 嗶哩嗶哩.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中文(簡體)). 
  9. ^ 鄭成加. 哈密地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編. 哈密地区志. 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7-10 [2023-11-28]. ISBN 7-5631-092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10. ^ 10.0 10.1 10.2 李亞楠. 蒸汽消散,三道岭. 新浪圖片.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2). 
  11. ^ 在新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这条路线,却蕴藏着最美的风景!_人民号. 人民號.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透過新疆949交通廣播融媒體. 
  12. ^ 李璇; 姜憶帆. 蒸汽机车“末路英雄”能否重获新生?. 中國國家地理. 2017年, (7)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