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鵐

鹀科鹀属鸟类

三道眉草鵐,學名Emberiza cioides,又名三道眉草鵐、大白眉、三道眉、犁雀兒、山帶子、山麻雀、韓鵐、小栗鵐。

三道眉草鵐
三道眉草鵐(Emberiza cioides)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鵐科 Emberizidae
屬: 鵐屬 Emberiza
種:
三道眉草鵐 E. cioides
二名法
Emberiza cioides
Brandt, 1843

生態環境

編輯

三道眉草鵐喜歡在開闊地環境中活動,見於丘陵地帶和半山區地稀疏闊葉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溝的灌叢和草叢中以及遠離村莊的樹叢和農田。本物種垂直分布於海拔500-1100米的中山和低山地帶,有的亞種在夏季可能漂泊到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

分布地域

編輯

三道眉草鵐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俄羅斯的遠東地區、蒙古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有本物種分布,中國東部北起東北三省南至廣東北部和福建南部均有本物種分布,其分布西限可達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直至一線,另外在新疆西部天山山脈一線有本物種cioides亞種分布,緯度較低的台灣香港等地有本物種迷鳥記錄。

特徵

編輯
 
雌性
 
Emberiza cioides

三道眉草鵐體形略大,約16厘米左右,雄雌個體同形異色。雄性頭頂至腦後枕部深栗色,面頰以飽滿的黑色為底色,有淨白色的寬大眉紋和瓷紋,眉紋頰紋都很寬與黑色區域幾乎等寬,頜及喉部污白色;上體肩背部以栗褐色為基色,各羽羽干黑色,形成稍寬的黑色縱紋,尾上覆羽純栗色;兩枚中央尾羽栗紅色,羽干黑色,其餘尾羽黑褐色,外土黃色,最外側的兩枚尾羽外甲各自有一塊白色條帶,飛行時非常明顯,這兩塊白色也是鵐屬鳥類的共同特徵;雙翅小覆羽灰色,形成灰色肩角,各級飛羽均以栗色、褐色棕色為基調,其中三級飛羽和大覆羽羽干黑色,在兩翅部位形成黑色縱斑;上胸栗紅色;兩脅栗紅色至栗黃色;腹部土黃色,愈向尾部顏色愈淺淡,至尾下覆羽則呈現略現土黃色的污白色。雌性體形與雄性接近,但頭面部羽色不似雄鳥那樣黑白分明,頭頂至枕部以褐色為基色,具少量黑色縱斑,眉紋寬大,自嘴基延伸至頸側略現極淺的棕黃色,耳羽和頰部栗色,在栗色區域與淺黃色區域之間以一條幼細的黑色貫眼紋分隔,在相當於雄性白色瓷紋的部位有一條淺黃褐色瓷紋。 虹膜呈深褐;上色深,下藍灰而嘴端色深;雙足粉色。

食物

編輯

鵐屬鳥類多系食穀鳥,三道眉草鵐亦不例外。據野外觀察,三道眉草鵐冬春季食譜以野生草種為主,夏季昆蟲為主。他們所取食的草籽包括狗尾草葶薺蘿蔔鵝觀草稻穀小麥等的種子;取食的動物性食物包括鞘翅目直翅目雙翅目膜翅目鱗翅目同翅目昆蟲、蜘蛛等,在5-8月的育雛期其食譜幾乎全部是鱗翅目昆蟲的幼蟲

繁殖與保護

編輯

三道眉草鵐的繁殖開始於每年的4月,在這期間雄鳥開始占區,與雌鳥配對,4月底至5月初間開始營巢,巢呈碗狀,以草莖交織而成,內墊毛,平均外徑約11厘米,平均內徑約6厘米,高10厘米,深6厘米,巢址選擇在光線充足的林間灌木中,山坡草叢的地面上,全部營巢工作均由雌鳥完成。本物種產卵期在每年的5-6月間,每巢產卵5枚左右,卵色呈白色或淺天藍色,表面散布褐色細紋稍具斑點,孵化期12-13天。雛鳥生長迅速,留巢期12-13天,據鄭光美等人的研究,雛鳥體重生長符合logistic方程漸近線16.6g,拐點3.7,增長率0.580,其生長方程的具體形式為:

 

離巢的雛鳥在親鳥帶領下活動一段時間後於8月末結成20隻左右的小群活動。
本物種未被列入保護動物目錄,其在中國的分布地域雖然非常廣泛,種群數量較大。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