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頭棒術
上山頭棒術,又稱沙門棒術,是一套發源於浙江東南沿海地區的棒術,因後來傳播到台州玉環沙門鎮上山頭村一帶而得名。傳說上山頭棒術是在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和沿海居民為抵禦倭寇而發明的。現在上山頭棒術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保護和傳承,也有強身健體的效果。有多支學習上山頭棒術的隊伍在武術比賽中獲獎。
歷史
編輯外部影片連結 | |
---|---|
沙門上山頭棒術展示視頻(來源:環視界-視聽玉環·玉環網絡廣播電視台) |
上山頭棒術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古時有三戶分別姓盧、陳、蔡的武藝高強的武師,會棒術等武術,後輾轉來到浙江沿海一帶。當時沿海倭寇猖獗,為使老百姓安全,三人便向當地老百姓傳授武術[1]。更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在明朝嘉靖年間,浙江沿海一帶常有倭寇侵犯,而百姓手上沒有兵器,為抵禦外敵,駐守在浙江沿海的戚繼光和他的將領們,發明了這套棒術。選用棒做武器,是因為棍棒可以就地取材,比較方便。這套棒術除延續了傳統的棍術外,還融合了戚家軍的大刀術、槍術,既有長兵器的威猛、剛勁,也有短兵器的靈活。19世紀,有來自溫州樂清的武術先師,遊歷到習武之風甚盛的沙門上山頭,傳授了這套棒術。經過不斷傳承和改進,如今的上山頭棒術更加簡潔、直接、實用而不乏凌厲,除實戰外也有利於強身健體。[2][3]
特點
編輯上山頭棒術使用的圓棒長度一般高出頭頂一拳,以帶有韌性之木製成。其套路和結構,以掄、劈、掃、撥、舞花配合各種步法構成,快速、勇猛、剛勁有力。目前流傳的棒術單練套路有「梅花三劍棒」「獨蛇游四門」「永青梅花棒」「大四門」和「小四門」等,對練套路則有「戳頭戳腳」「落地對子」等。[2][3]
傳承與榮譽
編輯在上山頭村,50歲以上的男性幾乎人人都會幾招棒術,別村也有愛好者學習。2009年,在台州市第五屆武林大會,上山頭村的林慶福獲得男C組傳統器械第一名[2]。2017年8月,在第十二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上,沙門鎮中心小學武術隊憑藉上山頭棒術,獲得7枚金牌及「集體項目冠軍」「最佳運動隊」等多項榮譽[4]。
目前,上山頭棒術的傳承人為盧水靈[4]、盧鴻陽[5]等人。上山頭棒術被安排入中小學生的興趣課程,如沙門鎮中心小學於2015年9月成立了棒術社團,由盧水靈教練執教[6][1]。他受該校校長趙福明之邀,到該校給學生教授棒術[4]。2014年7月,上山頭棒術入選台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7]。2020年6月5日,玉環市沙門鎮岳鑫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被玉環市文廣旅體局公布為「玉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相關項目為上山頭棒術[8]。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俞力. 上山头村:棒术进校园 代代得传承. 今日玉環·榴島周末. 2016-12-30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 ^ 2.0 2.1 2.2 李枝霞編著. 沙门棒术. 榴島風華 玉環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6-01: 189–190. ISBN 978-7-5508-1424-0.
- ^ 3.0 3.1 3.2 汪小倩編著. 上山头棒术. 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通俗讀本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2016-12: 352. ISBN 978-7-5178-1842-7.
- ^ 4.0 4.1 4.2 曹思思. 第十二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 玉环沙门娃的“上山头棒术”摘金夺冠. 浙江在線-玉環新聞網. 2017-08-28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 ^ 环视界 | 这一套沙门上山头棒术如行云流水,好酷!. 視聽玉環·玉環網絡廣播電視台 (玉環市傳媒中心). 2020-04-24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 ^ 陳微斐 董西青. 沙门上山头村传统武术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棒术和南拳世代传承. 今日玉環. 2016-05-17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 ^ 吳睿娟. 我县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第五批市级保护名录. 今日玉環. 2014-07-09 [2020-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 ^ 玉環市文廣旅體局. 关于公布第二批玉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通知. 玉環市人民政府網站. 2020-06-05 [2020-07-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