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均沉降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月25日) |
不平均沉降,是一種通常出現於堆填土地的現象。沉降主要成因為泥受壓增加,例如加建建築物,泥中水分流出,泥體積減少,引致下陷,主要發生在汙泥、粉粒、粘粒的泥層。另一原因為泥層中包含腐植質,當腐植質被分解,令泥體積減少,引致下陷。因土層結構和土面施力情況不同,不同部份的沉降皆不相同,引致不平均沉降。
影響
編輯不平均沉降若出現在路面上,可能會引致路面下陷,若在飛機跑道出現的話,更可能會釀成飛行事故。而建築物的地基若產生不平均沉降的現象,小則令建築物傾斜,大則影響建築物的結構。
解決方法
編輯為解決不平均沉降,一般都會在建築工地上打樁,把樁基打至地底的岩石表面為止,使堆填地的沉降不致於影響建築物的安全。 而對於路面或飛機跑道,則會在表面舖上至少一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使沉降發生時,路面足以承託交通所帶來的壓力。 另一方法是先挖走引致沉降的泥層,通常為汙泥、粉粒、粘粒及腐植質,常為舊海床或舊樹林,回填一般填土和壓實。 或把去水帶由地面打進引致沉降的泥層,再在工地上堆上重物如泥、石塊、石矢,增加泥土壓力,逼出水份,加速沉降。沉降達到一定程度後再建造。 或使用塊狀地基或隔橂地基,把建築物浮在地基上,減少不平均沉降的影響。
填海與不平均沉降
編輯現時的填海工程都會先把海底的汙泥挖起,然後再進行堆填。這是因為海底下的汙泥其實是一種物理結構很不穩定的沙水混合物,一旦施以壓力,會把水從汙泥中逼出。因此,若不先把海底下的汙泥挖走,當混合物的水份流失,就會使地表下陷。但挖汙泥會破壞水中生態,亦有可能翻起海床中的重金屬。故挖汙泥的工程有法例規管,必有環境評估及監控,所挖的海泥亦有指是存放區。現填海工程多以去水帶加上預壓泥層為主。 現時香港將軍澳填海區的不平均沉降現象,都是因為填海前的工作做得不夠好而引致。慶幸的是,這些沉降現象只有路面受影響,但行人路的下沉,亦對居民的出入造成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