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疏園是清代乾隆至咸豐年間,徽州府歙縣西溪村(今屬鄭村鎮)汪氏的私家園林兼學館,由徽商汪泰安(1699-1761年)斥巨資建於乾隆年間,藏書豐富。這裡不僅是汪氏子孫讀書處,還是皖派樸學的發祥地[1]江永執教於此七年(1752—1758),「江門七子」戴震鄭牧汪肇龍汪梧鳳程瑤田方矩金榜、在此研學並著書立說。 [2][3]

不疏園面積約3畝[4],內有亭閣樓軒十餘處:「半隱閣」、「四部書樓」、「拜經草堂」、「松溪書屋」、「勤思樓」、「竹北華南」藏書樓、「聽雨」軒、「雙桐得夏陽」、「黃山一角」、六宜亭、「別韻」軒、「山泉響」瀑布假山、「不浪舟」石舫。

咸豐年間,「不疏園」毀於兵亂。汪梧風胞弟汪漪五世孫汪宗沂在緊臨不疏園遺址的南邊建築了「韜廬」,內有藕溪樓、輯易軒、抱沖亭、芙蓉池、梅坪、雲起石、嘉雨軒、延年室等勝景。黃賓虹許承堯汪采白都曾在此就讀。韜廬毀於後來。

參考

編輯
  1. ^ 汪世清《不疏園與皖派漢學》
  2. ^ 汪中《大清故貢生汪君墓志銘》:「國初以來,學士陋有明之習,潛心大業,通於六藝者數家,故於儒學為盛,迨乾隆初紀,老師略盡;而處士江慎修崛起於婺源,休寧戴東原繼之,繼籍之道復明。始此而人自奮於末流,常為鄉俗所怪,又孤介少所合,而地僻陋,無以得書。是時歙西溪汪君獨禮而致諸其家,飲食供具惟所欲;又斥千金置書,益招好學之士日夜誦習講貫其中。久者十數年,近者七八年、四五年,業成散去。其後江君沒,大興朱學士來視學,遂盡取其書上於朝,又使配食於朱子。戴君游京師,當世推為儒宗。後數歲,天子修四庫全書,任領局事。是時天下之士益彬彬向於學矣。蓋自二人也,抑左右而成之者,君信有力焉。」
  3. ^ 黄山市社科联组织参观不疏园文物文献资料展. 黃山市社科聯. 2023-04-25 [2023-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4). 
  4. ^ 2010年《鄭村志》:不疏園遺址測量,長53.55米,寬37.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