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本願寺 (青島)
東本願寺為中國青島市內一座曾經存在的日本佛教真宗大谷派寺院,其原址位於今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膠州路2號,建於1922年,日本投降後由嶗山下清宮接管。現已不存。
東本願寺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青島市膠州路2號 |
座標 | 36°04′19.5″N 120°19′22″E / 36.072083°N 120.32278°E |
宗教 | 日本佛教 |
宗派 | 淨土真宗大谷派 |
本尊 | 阿彌陀佛 |
建築詳情 | |
開山時間 | 1922年 |
廢寺時間 | 1946年 |
地圖 | |
歷史
編輯真宗大谷派在青島的活動始於日本占領青島後不久的1915年,1917年9月開設布教所[1]。1922年建成寺院,1928年5月1日升格為東本願寺青島別院。1930年開設「北支那開教監督部」,管轄華北布教事務,住持為西田寬祐。1939年有400名檀家(供養寺院的固定信徒),僅次於西本願寺。[2]
由於日本佛教歷來與政治關係緊密,日本佛教界也一度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支持者,通過「從軍布教」、為日軍及其傀儡政權武裝舉行「慰靈祭」等活動為日軍侵華服務[1]。日軍三次出兵山東干涉北伐期間,東本願寺於1927年5月至1928年5月派遣僧人開展戰地布教、慰問。1939年11月20日,東本願寺利用「濟南、濰縣、坊子各地開教師數名來青之機會……感謝皇恩」,舉行「皇軍陣沒將士之慰靈祭」。[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日本僑民全部被遣返,東本願寺地產物品經青島市政府責令,於1946年初由漢傳佛教湛山寺接收,原計劃改名為「國慶寺」。當時尚存的6處日本佛寺最初均由湛山寺接管,但因其他佛寺、道觀多次申請參與分配敵產,市政府於1946年3月18日決定將6處寺院由湛山寺、華嚴寺及道教下清宮、白雲洞共同分配。東本願寺最終由下清宮接管[2],改為呂祖廟,同時用作殯儀館。1945年12月,文德女中女教師費筱芝遭青島保安隊士兵槍殺,引發大規模學生運動,費筱芝追悼大會即於1946年1月12日在此處舉行。1947年1月,中國航空121號班機空難後,死難者遺體暫存於此處[3],罹難者之一、京劇名旦李世芳的入殮儀式也在此舉行。[4][5]
1949年後,寺院曾用於開設私立純德小學。1952年,私立純德小學與其南側的私立崇德小學合併為青島觀象二路小學[4][6][7]。1959年11月青島市電車籌備處成立,為建設無軌電車,將寺院拆除改建為電車整流站,1960年10月16日正式供電[8]。
建築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王向遠.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北京: 崑崙出版社. 2015. ISBN 978-7-80239-210-6.
- ^ 2.0 2.1 2.2 2.3 李雪皎. 日本佛教在青岛的“海外开教” (碩士論文). 中國海洋大學. 2011.
- ^ 張犇. 《民国上海空难简史——以1945~1949年为重点的考察》.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5: 98–110. ISBN 978-7-5458-1164-3.
- ^ 4.0 4.1 呂銘康. 胶州路的东本愿寺和吕祖庙. 青島早報. 2019-01-18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6).
- ^ 魯海. 《青岛老街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2-1805-0.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三篇 普通初等教育,第一章 学校. 《青岛市志·教育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4 [2024-04-08]. ISBN 7-5011-260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二篇 宗教,第三章 基督教. 《青岛市志·民族宗教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8. ISBN 7-5011-3723-4.
- ^ 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第三篇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章 城市公用事业,第三节 城市公共交通. 《山东省志·城乡建设志》.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0 [2022-01-26]. ISBN 7-209-0268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