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當軒集·雜感
兩當軒集·雜感是清朝詩人黃仲則詩作,其中造就了「百無一用是書生」之名句,同時亦為七字成語,現緊縮為「百無一用」。該詩句現已為許多人所引用,多為處事無奈,或理想得不到實現,或雖有滿腹經綸卻不為主流意識所認同。[1]
詩歌全文
編輯-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背景
編輯黃仲則16歲那年,在3000人中取得童生試第一名,考取秀才。他19歲時參加江寧府鄉試,卻名落孫山,於是憤激地寫下這首《雜感》詩。抨擊封建社會腐朽的官場,同時也是發泄內心的不平。[1]
意義
編輯該句泛指封建社會的文人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沒有什麼大作為;也可用作自謙之辭,自我貶低,形容自己毫無用處。同時也被人們用來嘲笑和譏諷那些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的書呆子。但此句的本義卻是抒發懷才不遇,譴責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1]
評價
編輯在治芳的《「薄命詩人」 黃仲則——為紀念黃仲則逝世二百周年而作》中,對這首詩有如下評價[2]:
才從少年跨入青年的他,「悲」和「愁」已如此沉重, 成了不堪忍受也無力擺脫的心靈負擔了。大凡物不平則鳴, 連生活在所謂「盛世」的書生競也發出「識字真多累,為儒例合輕」(《濟南病中雜詩》)的悲嘆,又怎能叫詩人違心地去唱歡樂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