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 (上海)
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動,除上海市區外,上海的郊區(如松江區、浦東新區)等亦有「中山路」或類似路名,給市民帶來很大不便,在2007年,上海市政府進行了同名道路整治,整治過後,目前上海已沒有就叫「中山路」的道路,或有前綴(如惠南·中山路,或有方向表示,如市區內的中山南二路)。除中山路外,上海亦有一條以「逸仙」命名的道路逸仙路,位於上海北部,其上建有高架,稱之逸仙高架路,連接內環高架路和外環線。
市區
編輯上海市區的中山路具有重要交通功能,因黃浦江原因,為一個半環道路,常被稱為「中山環路」。內環高架路浦西段大部分位於中山路上方,「中山環路」包括的道路有:
歷史
編輯近代上海市區的兩個華界南市與閘北被租界割開,管理和交往十分不便。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上海當局決定興建一條繞過租界的環形的馬路,不僅能將南市和閘北連接起來,還可以通過這條馬路來限制租界越界築路[1]。不過因政局動盪,這一規劃沒有完成。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1月4日,上海特別市政府再次通過全力開闢環路的決議,並取名為「中山路」以紀念國父孫中山。中山路從閘北的交通路起,越滬寧鐵路,跨過吳淞江,經斜土路抵達龍華,與已築成的龍華路相接。開工典禮在1928年3月26日於龍華寺門口舉行,到1929年底基本完工。從1930年起,又開始修築從交通路向東的環路,從交通路向東北,穿沙涇港,再折北與水電路相接。由於中山路是環狀馬路,而且道路很長,給道路的門牌編號帶來一定的困難,後經商定,將道路分成幾段,龍華至交通路的13公里長的一段叫中山南路,交通路至水電路的6公里長馬路叫中山北路。[2]
在1949年以前,中山環路已基本形成,但是由於財政不足,動遷困難等多種原因,始終未完全環通,部分路段的寬度也明顯不夠,這給車輛通行帶來一定困難。1950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着手對中山環路作調整,拓寬拉直十六鋪至南碼頭的中山南路,並將該路延長至西藏南路,把西藏南路至打浦橋的路段改名中山南一路,把打浦路橋至土山灣的龍華路改名中山南二路,把土山灣至蘇州河邊的路段改名中山西路,蘇州河至俞涇浦的路段改名為中山北路;1958年築俞涇浦至逸仙路的中山北一路,1986年辟通中山環路。1992年又築從中山北一路至黃興路的中山北二路[2][3]。
1994年,內環高架路浦西段建成,浦西段大部都位於中山環路上方,此後中山「環路」的叫法便逐漸被「內環」取代,變得不再常用[3]。
郊區
編輯松江區
編輯中山路位於松江老城區中心地帶,主要有如下道路:
- 松江·中山西路
- 松江·中山東路
- 松江·中山二路
- 松江·中山中路
浦東新區
編輯- 惠南·中山東路
- 惠南·中山路
金山區
編輯- 金山·中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