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美國國防部為執行2000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0, Public Law 106-65)第1202節之規定,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該節規定,美國國防部長應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今與未來的軍事戰略向國會提交報告,「報告應針對人民解放軍在未來20年中,軍事技術發展的現況與未來可能的走向,以及中國總體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以及軍事結構與運作概念的信條與可能發展。」
2004年
編輯反應
編輯6月7日,美國《國防新聞周刊》披露,美國國防部在報告中給出台軍攻擊三峽大壩的建議。美國兩岸問題專家譚慎格稱,國防部能公開討論台灣如何進行報復,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攻擊三峽大壩「絕對是個好主意」[1]。6月8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總長李傑宴請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委員。會後,民進黨籍立委李鎮楠轉述李傑對該報道的評論,「台灣目前已擁有對中國內地進行反擊的能力……我方不會去輕啟戰端,但若台灣遭受到攻擊,我們必會反擊且有能力反擊」,「(報告提及的)那些地點都是我們反擊能力可及之處」[2]。6月9日,立法院質詢中,中華民國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答詢表示,「台灣有能力做這類攻擊,但不會瞄準三峽大壩,也不會挑釁。[3]」
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提問,「如果內容屬實,那就清楚地表明這個報告充滿冷戰思維,心懷叵測[1]。」6月16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解放軍將領劉源的文章,對這一觀點和中華民國方面人士進行斥責[4]。」
2005年
編輯報告內容
編輯2005年度的報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於2005年7月19日發表,共52頁,正文部份有6章共42頁,報告有13個圖表,其中部分是附表,佔有3頁。報告正文前的概要中提到,中國作為快速崛起並有全球志向的地區政治及經濟力量,是東亞興起的重要因素;中國的興起對世界有重要連帶影響。美國歡迎和平繁榮中國作為國際社會建設性一員的崛起,但也認為中國正處於戰略決策的十字路口。報告著重討論了人民解放軍加速進行的武力與運作的現代化,以及北京在台灣問題的策略。報告說,短期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致力於防止台灣獨立,而長期來看,人民解放軍會對該地區的既有軍事體系構成威脅。報告認為,人民解放軍採用多種途徑向目標進展,但中國向周邊以外地區投送常規力量的能力仍會有限。報告坦承,中國的戰略與軍事現代化發展祕而不露,外部世界對此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基於更多訊息的判斷是必要的。
該報告的目錄如下:
- 重要發展(Key Developments)
- 了解中國的戰略(Understanding China's Strategy)
- 合作、坦誠、建設性的中美關係(Cooperative, Candid, and Constructive U.S.-China Relations)
- 中國未來圖景(Images of China's Future)
- 缺乏對中國戰略的深入見知(Direct Insights into China's Strategy are Few)
- 軍事現代化……台灣以外(Military Modernization . . . Beyond Taiwan)
- 中國的軍事戰略與信條(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nd Doctrine)
- 軍事戰略祕而不露(Deception in Military Strategy)
- 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戰略方向(Strategic Direction of PLA Modernization)
- 現代武器與美國國防轉型的印象(Perceptions of Modern Warfare and U.S. Defense Transformation)
- 武力現代化的資源(Resources for Force Modernization)
- 國防預算趨向(Defense Budget Trends)
- 國防工業趨向(Defense Industry Trends)
- 解除歐盟武器禁運的連帶後果(Implications of Lifting the EU Arms Embargo)
- 武力現代化的目標與趨向(Force Modernization Goals and Trends)
- 概覽(Overview)
- 核威攝(Nuclear Deterrence)
- 精確攻擊(Precision Strike)
- 快速部署(Expeditionary Operations)
- 空中防禦(Air Defense)
- 反制限(Anti-Access)
- 保護交通生命線(Protecting Vital Lines of Communication)
- 後勤保障(Joint Logistics)
- 太空與太空反制(Space and Counter-Space)
- 電腦網路運作(Computer Network Operations)
-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現代化與台灣海峽安全(PRC Force Modernization an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 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略(China's Strategy in the Taiwan Strait)
- 北京對付台灣的動作(Beijing's Courses of Action against Taiwan)
- 勸說與脅嚇(Persuasion and Coercion)
- 有限力量選項(Limited Force Options)
- 空軍與導彈部署(Air and Missile Campaign)
- 封鎖(Blockade)
- 兩棲登陸(Amphibious Invasion)
- 附件:中國與台灣武力數據(Forces Data – China and Taiwan)
反應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該報告無端指控中國國防現代化、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散佈「中國威脅論」、挑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以及中美間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7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召見美國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謝偉森(David S. Sedney),向美國政府就該報告提出嚴正交涉[5]。當天,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回應表示,美國對亞洲的地區和平與穩定表示關注,但那並不應該被視為美國把中國看作威脅。[6]
2007年
編輯報告內容
編輯2007年度的報告於2007年5月25日發表[7],提到中國尚未具備足夠的軍事實力對台灣成功發動攻擊及達成預定的政治目標,一旦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可能干預,經濟會受到重創,國際社會將會制裁,台灣本身也會反擊,可能牽制中國軍力長達數年,中國還可能會因此失去奧運的主辦權。
報告另一方面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標已遠超台海衝突的需要,足以從事亞洲地區的其他軍事任務,包括導彈部署、遠距離作戰裝備、聯合作戰能力,以及指揮後勤系統、太空偵測器等,令北京可以追蹤、辨認甚至鎖定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由於中國在中亞有大量的能源及投資,當地若出現不穩,可能誘發中國軍事介入[8]。這亦意味中國面對更強對手時,在保護有爭議的領土或海上運輸線,「主動防禦」的原則有可能是主動攻擊先發制人,尤其是當「面對更強大對手時,先發制人是必要和符合邏輯的」[9]。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李潤田、石丁. 军方:台军炸三峡大坝是反人类罪 必招毁灭打击. 新浪網,來源:《環球時報》. 2004-06-11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簡體中文).
- ^ 李志德、王烱華. 李傑說有能力攻三峽大壩 從有效嚇阻走到有效反制. 蘋果新聞網. 2004-06-09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繁體中文).
- ^ 楊孟瑜. 台湾立委关切遇袭如何回应. BBC News 中文. 2002-09-01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7-22) (簡體中文).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刘源:三峡大坝摧不垮(06/16/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網站,來源:中國青年報(2004-06-16). 2004-06-23 [202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2) (簡體中文).
- ^ 美國發涉華軍力報告 中國向美提出交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亞太日報,2013年5月8日
- ^ 美國稱儘管對中國軍力表示關切但不視中國為威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中國新聞網
- ^ 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 Released 2007年5月25日 美國國防部 DefenseLink Press Advisory. [2007年5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6月13日).
- ^ 美指華軍力超台海需要 2007年5月27日 明報. [2007年5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5月28日).
- ^ 美報告:中國規劃應付區內「較強對手」解放軍或先發制人攻擊 2007年5月27日 蘋果日報. [2007年5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