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鎮廟,又稱「中鎮祠」,為自宋代起歷代祭祀五鎮之一中鎮霍山山神廟宇,原位於山西省霍州境內的霍山山麓(今屬臨汾市洪洞縣興唐寺鄉興唐寺村),距縣城25公里。

道光五年《直隸霍州志》所載霍山圖,左為中鎮廟,右為興唐寺

關於祭祀霍山廟宇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注 1],時稱岳廟。隋唐時祀四鎮,霍山不在四鎮之列,但隋代仍稱霍山為冀州鎮,並在開皇十四年(594年)詔就山立祠,唐代則稱西北鎮,貞觀四年(630年)建霍山祠,後因霍山在天寶十年(751年)獲封應聖公,故又稱應聖公祠,開成二年(873年)重修[注 2],宋代最遲在淳化時已由祀四鎮改為祀五鎮,並將其改作中鎮廟。此後歷代屢有興廢,可考的最後一次重修完成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注 3]。按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時平陽府章廷珪所作《重修中鎮廟記》,此時的中鎮廟有正殿五間(周圍出迴廊二十四間)、寢殿三間,並有東西廂房等[注 4]

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在汾陽周邊各縣開展古建築調查時,曾路過中鎮廟[1],並載於其《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趙城縣霍山中鎮廟」一節,梁思成稱其「廟址既大,高下不齊」,「就形制上看來,恐最­早不過元代」,並對其大殿的建築形製做了簡略描述[2]

1970年,該廟與周邊的興唐寺被一同拆毀,木料用於建設小學,上百通石碑大多被砸碎,用於墊路或砌房基,今原址僅存東配殿三間、一塊完整的《大明詔旨》碑(明洪武三年所立)以及散落在院子裡的一地殘碑[3][4]

中鎮廟殘址,2012年9月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汾水》:「霍太山有岳廟,廟甚靈,鳥雀不棲其林,猛虎常守其庭。」
  2. ^ ·崔允昭等,《直隸霍州志·卷十四·祠廟》:「隋制祀四鎮,以霍山為中鎮,是為五鎮矣。唐貞觀四年立廟……開成二年敕命重修,刑部尚書鄭翰撰碑銘並序。」
  3. ^ 釋力空,《霍山志·卷一·建置沿革》:「曆元、明、清,官府時加新修,今所存之殿廡,為前清光緒十八年欽差監修也。」
  4. ^ ·崔允昭等,《直隸霍州志·卷二十五·中文》:「正殿舊單檐卑隘,今拓基五楹……迴廊二十四楹,東西廂各二楹。寢殿三楹……」,此文及金代重修時劉祁所撰《中鎮廟記》均全文收錄於道光年間的《直隸霍州志》。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寻找霍山中镇庙》. 珠聯璧合. 搜狐. [201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2. ^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梁思成、林徽因. [201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3. ^ 《凭吊中镇庙和兴唐寺》. 武際可. 人民網. [201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4). 
  4. ^ 《由沂山洪武御碑话“岳镇海渎”祭祀》. 張孝友. 人民網. [2011-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