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愛德華·摩爾
喬治·愛德華·摩爾,OM(George Edward Moore或G. E. Moore,1873年11月4日—1958年10月24日),英國哲學家,與伯特蘭·羅素一同被認為是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主要貢獻為後設倫理學,知名作品有《倫理學原理》。
喬治·愛德華·摩爾 | |
---|---|
出生 | 喬治·愛德華·摩爾 1873年11月4日 英國倫敦上諾伍德 |
逝世 | 1958年10月24日 (84歲) 英國劍橋 |
別名 |
|
母校 |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BA, 1896) |
配偶 | Dorothy Ely |
時代 | |
地區 | 西方哲學 |
學派 | 分析哲學 |
主要領域 | 語言哲學 |
著名思想 | |
摩爾認為和倫理相關的概念不可能用自然概念(例如:生存,功利,等)來解釋。
生平
編輯摩爾於1873年11月4日出生於大倫敦克羅伊登的上諾伍德,是丹尼爾·摩爾博士和亨麗埃塔·斯特奇的七個孩子中的一個。他的祖父是作家喬治·摩爾博士。他的大哥是托馬斯·斯特奇·摩爾,詩人、作家和雕刻家。
摩爾中學畢業於德威士學院,1892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古典學和人文科學,曾是劍橋使徒中的一員,畢業後亦和布盧姆茨伯里派有交往。1898年成為三一學院研究員,1925年至1939年擔任劍橋大學精神哲學和邏輯主席。
摩爾以捍衛倫理非自然主義、強調哲學方法的常識以及摩爾悖論而聞名於世。他受到其他哲學家以及布盧姆茨伯里派的欽佩和影響,但與他的同事羅素不同,他在學術哲學之外影響力甚微。摩爾的文章以其清晰、謹慎的寫作風格以及他對哲學問題的有條理和耐心的態度而聞名。他批評現代哲學缺乏進步,他認為這與文藝復興以來自然科學的戲劇性進步形成鮮明對比。穆爾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倫理學原理》一書和他的隨筆《理想主義的反駁》、《常識的辯護》和《外部世界的證明》。
1918-1919年,他擔任亞里士多德學會主席。
摩爾於1958年10月24日去世,1958年10月28日在劍橋火葬場被火化,骨灰葬在劍橋升天堂區墓地,他的妻子多蘿西·伊利(Dorothy Ely,1892年-1977年)也葬在那裡。他們有兩個兒子,詩人尼古拉斯·摩爾和作曲家蒂莫西·摩爾(Timothy Moore)。
參考文獻
編輯- ^ Maria van der Schaar, G. F. Stout and the Psychological Origins of Analytic Philosophy, Springer, 2013, p. v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