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時隆(16世紀—17世紀),伯遘山西平陽府曲沃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仇時隆是萬曆七年(1579年)的舉人,次年(1580年)會試副榜,之後十次未能考中進士,銓選授胙城知縣,審核土地肥瘠以平均當地的徭役,又著重學校,縣內有王姓和李姓生員皆有文名,而李姓生員名聲更為顯著,他卻置王姓生員第一,對教諭說「李生振秀、王生氣昌,王生一定比李生早得功名。」當年秋天鄉試,王生果然考中舉人,李生僅中鄉試副榜;在童子試中提拔王攀龍為首,有人說對方貧窮,他笑說:「我不是市井之徒。」不久其父母去世,仇時隆出資協助其學習,三年後王攀龍亦考中舉人,很快他因為足疾辭官回鄉,行李蕭然,縣人立碑紀念其治行。

仇時隆兒子仇文茲,是天啓元年恩貢、天啓四年舉人,擅長書法有名聲,未仕而逝[1]

引用

編輯
  1. ^ 1.0 1.1 四庫全書《山西通志·卷一百十一·人物十一》:仇時隆,字伯遘,曲沃人,舉萬厯己卯鄉試,明年中會試乙榜。十上公車不第,授胙城知縣,縣役苦不均,時隆分鍵二總胥,各給紙筆令疏其肥瘠,取相符者類之編審,豪家率借搢紳,為關白姑高其則,未幾刺紛來則畧減以示寬役,遂平。尤加意學校,邑王李二生胥有文名,而李為尤著,時隆獨甲王,語學博曰:「李振秀、王氣昌也,捷必王前。」是秋王果前茅,李僅列副車,童子中拔王攀龍為首,或言其貧,笑曰:「吾非市士也。」王尋遇艱,厚賻之俾成其學,後三年亦以捷聞,涖邑期年以足疾歸,行李蕭然,邑人碑其治行於道周以志不忘。子文茲,天啓元年恩貢,四年舉人,工書法,文名藉甚,未仕卒。

參考文獻

編輯
  • 四庫全書《山西通志》·卷一百十一·人物十一
官銜
前任:
徐震
明朝胙城縣知縣
萬曆年間
繼任:
楊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