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科技,是以色列最發達的領域之一。 以色列是世界基礎科學研究的領先國家之一, 以色列科研人員占總人口的比例和科技研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都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1]彭博社創新指數排名中,以色列是排名第五的最具創新力國家。[2][3]以色列每百萬公民發表的科技論文數,排名世界第十三位。[4]以色列人均專利申請數量也位居世界前列。[5]2009年,以色列科學論文發表量所占的比重,是以色列人口占世界比重的近十倍。[6]以色列占人口比重比例極高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推動了以色列高科技產業的成功。[7]以色列擁有世界比例最高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每一萬名雇員就有140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相比之下,美國和日本分別只有85和83位科學家和工程師。[8]

沙維特運載火箭 將Ofek-7衛星送入太空

歷史

編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925年訪問以色列理工學院

1912年,以色列理工學院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海法舉行奠基儀式。這所學院,因在以色列建國前宣告成立而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由於作為猶太人,在歐洲往往是被禁止接受理工教育,[9]以色列理工學院宣稱把建設一個現代國家所需要的技能傳授給學生。

諾貝爾獎獲得者

編輯

已有六名以色列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2004年,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兩位生物學家阿夫拉姆·赫什科阿龍·切哈諾沃同另一位科學家一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2009年,女化學家阿達·約納特因對核糖體功能和結構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以色列首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11]邁可·列維特阿里耶·瓦舍爾因發展多尺度複雜化學模型而被授予諾貝爾獎。[12]

此外,195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喬舒亞·萊德伯格,生於以色列猶太家庭。2004年物理學獎得主戴維·格婁斯部分時間成長在以色列,在以色列獲得本科學位。在社會科學方面,希伯來大學的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羅伯特·約翰·奧曼分別於2002年和200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研究機構和教育

編輯

以色列大學的一些學科躋身於世界大學前50名: 化學(以色列理工學院);[13]計算機科學 (魏茨曼研究所的科學、技術研究所,希伯來大學、特拉維夫大學);數學自然科學(希伯來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14]工程(學院)。[15]

自然科學

編輯

環境科學

編輯
 
本古里安國家太陽能中心的世界最大的太陽能聚光盤.

空間科學

編輯

物理學

編輯

應用科學

編輯

工程學

編輯

航空航天工程

編輯

農業工程

編輯

計算機工程

編輯

液壓工程

編輯

軍工科技

編輯

生命科學

編輯

生物科技

編輯

研究遺傳和癌症

編輯

生物醫學工程

編輯

醫藥科學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Invest in Israel – Where Breakthroughs Happen (PDF). Investment Promotion Center. Industry, Trade and Labor Ministry. 4 December 2011 [14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2. ^ The 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 Bloomberg. [2017-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5). 
  3. ^ David Shamah. Bloomberg: Israel Is World’s 5th Most Innovative Country, Ahead Of US, UK. No Camels. 4 February 2015 [29 Octo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3). ;
  4. ^ Skop, Yarden. Israel's scientific fall from grace. Haaretz. 2 September 2013 [15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5. ^ Karr, Steven. Imagine a World Without Israel - Part 2. Huffington Post. 24 October 2014 [29 Octo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8). 
  6. ^ Ilani, Ofri. Israel ranks fourth in the world in scientific activity, study finds. Haaretz. 17 November 2009 [14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7. ^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Sector. Israeli Embassy. [11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4). 
  8. ^ Shteinbuk, Eduard. R&D and Innovation as a Growth Engine (PDF). N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22 July 2011 [11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8-08). 
  9. ^ Technion History. 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1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31). 
  10.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4. Nobelprize.org. [2011-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9). 
  11. ^ Lappin, Yaakov. Nobel Prize Winner 'Happy, Shocked'. Jerusalem Post. 2009-10-07 [2009-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12.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 [2017-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5). 
  13.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in Chemistry.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2 [14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23). 
  14.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2 [14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2). 
  15.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in Engineering/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2 [14 Octo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