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羅·巴多格里奧
彼得羅·巴多格里奧(義大利語:Pietro Badoglio,義大利語發音:[ˈpjɛtro baˈdɔʎʎo],1871年9月28日—1956年11月1日),又譯佩特羅·巴多格里奧、彼得羅·巴多利奧,是一位曾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意大利軍事將領。先後擁有薩博蒂諾侯爵(marchese del Sabotino)和亞的斯亞貝巴公爵(duca di Addis Abeba)兩個封銜。1943年接替貝尼托·墨索里尼擔任意大利首相,與盟軍達成停戰協議,使意大利順利地退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佩特羅·巴多格里奧 | |
---|---|
第28任意大利首相 | |
任期 1943年7月5日—1944年6月18日 | |
君主 | 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 |
前任 | 貝尼托·墨索里尼 |
繼任 | 伊萬諾埃·博諾米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意大利王國阿斯蒂省格拉扎諾巴多廖 | 1871年9月28日
逝世 | 1956年11月1日 意大利格拉扎諾巴多廖 | (85歲)
國籍 | 意大利 |
政黨 | 無 (臨時軍事政府) PNF (1943年前) |
他曾於入侵埃塞俄比亞期間下令使用毒氣,以及轟炸紅十字醫院和救護車[1]。南斯拉夫、希臘及埃塞俄比亞均認定其為戰犯及曾希望將其引渡受審[2][3],但其因促成盟軍與意大利停火的功績而不被起訴。
生平
編輯巴多格里奧在在都靈軍事學院學習後,1890年進入意大利軍隊任炮兵少尉,1892年晉升為炮兵中尉(Tenente),參與早期的意大利在厄立特里亞(1896)和利比亞(1912)的殖民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是一名中校(Tenente Colonnello),策劃並指揮了1916年8月6日攻克蒙特薩諾蒂諾的戰役。1917年巴多格里奧出任意大利第2兵團第27軍軍長,雖然他的部隊在1917年10月24日的卡波雷托戰役失敗,但他不但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在同一年被晉升為陸軍中將。
1918年11月意大利軍隊趁奧匈帝國土崩瓦解之際,於11月4日在英、法軍隊支援下,在意東北部一舉擊潰奧地利占領軍,迫使奧軍無條件投降,時任意大利陸軍副總參謀長的巴多格里奧代表意大利參加停戰談判,並晉升為上將。1919年—1921年任總參謀長。
戰後巴多格里奧被任命為參議員,並保留了軍職。他對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採取不冷不熱的冷漠態度,在墨索里尼舉行政變、發動向羅馬進軍後的一年裡始終不參與政治,為此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排擠,1922年他被降職調任意大利駐巴西大使。他決定改變政治態度,並很快回到了軍方的高層,1924年5月4日被墨索里尼再次任命為總參謀長,1926年5月26日他被授予意大利陸軍元帥(Maresciallo d'Italia)軍銜。1929年巴多格里奧調任意大利駐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利比亞)總督,他以薩博蒂諾侯爵的頭銜統治利比亞,和昔蘭尼加副總督魯道夫·格拉齊亞尼擊敗了利比亞叛軍。在1932年1月24日,巴多格里奧宣布利比亞抵抗軍被完全消滅。
1935年10月3日,因為埃米利奧·德博諾將軍對阿比西尼亞的入侵過於緩慢,墨索里尼任命巴多格里奧取代德博諾任北非意軍總司令。巴多格里奧一改他前任小心翼翼的進攻策略,一到任就對埃塞俄比亞軍隊發動了全面攻勢,並出動轟炸機猛烈空襲埃軍戰線。在意大利飛行員明尼蒂(Tito Minniti)被擊落殺死後,巴多格里奧動用了用瓦斯彈、芥子氣彈等化學武器,對埃塞俄比亞發動「聖誕攻勢」。
北方陣線的埃塞俄比亞軍隊被芥子氣彈摧毀,3月31日在馬伊喬烏戰役(Battle of Maychew)擊敗了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指揮的最後的埃塞俄比亞軍隊,海爾·塞拉西一世率殘部逃亡。4月26日巴多格里奧開始了他的「鋼鐵意志進軍」("March of the Iron Will"),5月2日海爾·塞拉西逃離國外,1936年5月5日巴多格里奧元帥領導獲勝的意大利軍隊進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墨索里尼宣布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為埃塞俄比亞的皇帝,埃塞俄比亞成為意大利王國的一部分。巴多格里奧被任命為第一任埃塞俄比亞副王和總督,授予他亞的斯亞貝巴公爵頭銜。
1936年6月11日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取代巴多格里奧任埃塞俄比亞副王和總督,巴多格里奧返回意大利任總參謀長一職。據《時代》雜誌:巴多格里奧在6月初加入了法西斯黨。[4]
巴多格里奧並不支持意大利同德國結盟,對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持悲觀態度,多次勸說墨索里尼不要輕易和盟軍作戰,與墨索里尼產生意見分歧。1940年10月底,一心想在希特勒面前顯示實力的墨索里尼悍然下令入侵希臘。在頑強的希臘軍隊的節節抵抗下,意大利軍隊糟糕表現使得巴多格里奧在1940年12月4日辭去了總參謀長職務,不願意再為墨索里尼的行動負責。總參謀長一職由烏戈·卡瓦萊羅取代。
1943年7月24日,意大利屢遭挫折後,盟軍入侵西西里,在法西斯大議會上巴多格里奧對墨索里尼投了反對票,他提出的退出戰爭和盟國求和的建議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的支持。第二天墨索里尼被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國王解除政府職務並逮捕。巴多格里奧反對墨索里尼究竟是出於道義理由,還是出於軍事考慮,這一點還不完全清楚。7月25日巴多格里奧被國王任命為首相,它一面下令「同德國保持聯盟,繼續作戰」,一面就退出戰爭的條件同美、英開始談判。
8月31日,盟軍以最後通牒的方式向意大利人下達了停戰協定:全部武裝部隊立即無條件投降。由於盟軍統帥部並不十分信任巴多格里奧,巴多格里奧政府所受到的待遇並不比墨索里尼政府更好。
9月3日巴多格里奧政府代表朱塞佩·卡斯特拉諾將軍與盟軍在意大利卡西比爾簽署了停戰協定,9月8日盟軍宣布了停戰宣言,1個半小時之後,巴多格里奧也宣讀了停戰宣言。此時,德軍開始包圍羅馬。9月9日凌晨,巴多格里奧和維克托·伊曼紐爾國王帶着王室成員和內閣閣員,分乘5輛汽車,趁着黑夜逃出羅馬,奔向亞得里亞海岸,然後乘上2艘盟軍快艇逃到了南方的佩斯卡拉和布林迪西[5]。9月23日,在馬耳他簽訂加長版的停戰協議。10月13日,巴多格里奧政府正式宣布意大利王國退出「軸心」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三國政府也發表宣言,承認意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然而隨國王逃到意大利南方的巴多格里奧軍政府並沒有得到國民的支持。相反,在戰爭中支持墨索里尼的國王的地位因遭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而極度不穩。1944年6月4日,盟軍突破了德軍嚴密防守的橫貫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線,解放了首都羅馬,6月9日巴多格里奧在人民越來越強烈的反對下黯然辭職。
戰後巴多格里奧回到了皮埃蒙特,因為冷戰,受到英國政府的保護,沒有被當作戰犯起訴,此後一直隱居在他的家鄉格拉扎諾巴多廖,直到1956年去世。
參考書目
編輯- Pietro Badoglio: Ital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memories and documents. (Transl.: Muriel Curr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8. Repr. 1976, Greenwood Press: ISBN 0-8371-8485-1
- Pietro Badoglio: The war in Abyssinia. London, Methuen Publishers, 1937.
參考
編輯- ^ Pankhurst, Richard "Italian Fascist War Crimes in Ethiopia: A History of Their Discussion,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to the United Nations (1936–194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ortheast African Studies, Volume 6, Number 1-2,1999,p. 136, accessed June 30, 2011.
- ^ Italy's bloody secret (Archived by WebCite®), written by Rory Carroll, Education, The Guardian, June 2001
- ^ Effie Pedaliu (2004) Britain and the 'Hand-over' of Italian War Criminals to Yugoslavia, 1945-4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Vol. 39, No. 4, Special Issue: Collective Memory, pp. 503-529 (JStor.org preview)
- ^ Time Magazine, Guard Changed
- ^ Quirico, Domenico. I vinti. Generali. Mondadori. 2006.
延伸閱讀
編輯- Italian Defence Minister website official biography of Pietro Badogli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s 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
外部連結
編輯- Guard Changed.. Time Magazine. June 22, 1936 [February 4,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2).
官銜 | ||
---|---|---|
前任: 貝尼托·墨索里尼 |
意大利總理 1943–1944 |
繼任: 伊萬諾埃·博諾米 |
前任: 拉斐爾·瓜里利亞 |
意大利外交部長 1944 |
繼任: 伊萬諾埃·博諾米 |
前任: 貝尼托·墨索里尼 |
法西斯大議會首腦 1943 |
繼任: 職務廢除 |
政府職務 | ||
前任: 新頭銜 |
意屬東非副王和總督 1936年5月9日- 1936年6月11日 |
繼任: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 |
義大利貴族爵位 | ||
前任: 新頭銜 |
亞的斯亞貝巴公爵 1936–1956 |
繼任: 佩特羅·巴多格里奧,第二代亞的斯亞貝巴公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