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帶雙鋸魚學名Amphiprion latifasciatus)是輻鰭魚綱鱸形目雀鯛科雙鋸魚屬的其中一種,分布於西印度洋馬達加斯加葛摩海域,深度1至12公尺,體呈卵圓形且側扁,身體呈黑色,口鼻、腹部和所有鰭均呈黃色,並有兩條白色條紋,背鰭硬棘10-11枚、背鰭軟條15-1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2-14枚,體長可達13公分[2],棲息在潟湖及外海礁石區,與海葵形成共生互利關係,並且不受宿主帶刺觸手的影響,為雌雄同體,具有嚴格的階級劃分,雌魚最大,繁殖中的雄魚第二大,並且隨著等級下降,雄魚非繁殖者逐漸變小,如果唯一的繁殖雌性死亡,繁殖的雄魚將變成雌魚,而最大的非繁殖者將成為繁殖的雄魚,以浮游生物為食,可做為觀賞魚。

側帶雙鋸魚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型目 incertae sedis
科: 雀鯛科 Pomacentridae
屬: 雙鋸魚屬 Amphiprion
種:
側帶雙鋸魚 A. latifasciatus
二名法
Amphiprion latifasciatus
(Allen, 1972)

相似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Allen, G.R. Amphiprion latifasciat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2: e.T188600A1900003 [9 December 2022]. doi:10.2305/IUCN.UK.2022-2.RLTS.T188600A1900003.en . 
  2. ^ Fautin, Daphne G.; Allen, Gerald R. Field Guide to Anemone Fishes and Their Host Sea Anemones. Western Australian Museum. 1992: 84 [2024-06-21]. ISBN 0-7309-521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