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齒鳥屬(學名:Pseudodontornis)又稱擬齒鳥屬,是遠洋鳥科下的一個有爭議的,該屬可能是一個多系群。作為齒翼鳥目的一員,偽齒鳥的分類地位同樣具有爭議,它們可能是水鳥類的近親,也可能屬於雞雁小綱。通常情況下多達五個物種被歸入該屬。[1]

偽齒鳥屬
化石時期:晚古新世 - 早始新世, 58.7–48.6 M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齒翼鳥目 Odontopterygiformes
科: 遠洋鳥科 Pelagornithidae
屬: 偽齒鳥屬 Pseudodontornis
Lambrecht, 1930

長齒偽齒鳥 P. longidentata Harrison & C.A.Walker, 1976 (存疑)
長吻偽齒鳥 P. longirostris (Spulski, 1910) (模式種)
斯氏偽齒鳥 P. stirtoni Howard & Warter, 1969 (存疑)
細嘴偽齒鳥 P. tenuirostris Harrison, 1985 (存疑)
楚里偽齒鳥 P. tshulensis (Aver'janov, Panteleev, Potapova & Nesov, 1991) (存疑)
詳見內文

異名

新齒鳥屬 Neodontornis Harrison & C.A.Walker, 1976

目前看來,「偽齒鳥屬」應當是一個裸名。20世紀的研究者常使用「偽齒鳥科」或「偽齒鳥類」泛指偽齒鳥所屬的類群,但如今人們更喜歡使用「遠洋鳥類」這樣不那麼充滿爭議的稱謂。遠洋鳥屬遠洋鳥科的模式屬,其早期標本並不包含頭骨,因此該屬長久以來並沒有被視為一種偽齒鳥類。但隨着進一步研究的開展,人們意識到遠洋鳥實際上也是一種「偽齒鳥類」,根據生物命名學法則,基於假齒形態建立的「偽齒鳥科」晚於「遠洋鳥科」,故「偽齒鳥科」的叫法應該被廢止,該類群應該被稱為「遠洋鳥科」或「遠洋鳥類」。[2]

模式種及其特徵

編輯

模式種長吻偽齒鳥(學名:P. longirostris)最初被置於齒翼鳥屬下,該種描述自一個購自化石販子的不完整但保存較完好的[3]不知道產地和化石年代的頭骨,化石商人從一個從巴西歸來的水手手上買來了這一標本,但人們普遍認為該標本來自北海地區。如果該標本來自歐洲,根據保存情況推斷,該標本應當屬於始新世,但如果該標本來自其他地方,其準確年代則無從得知。此外,一塊產自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附近的遠洋鳥類右下頜骨標本( YPM 4617)因為尺寸和外觀上的相似也被暫時歸入了長吻偽齒鳥,起初人們認為這塊標本來自早中新世, 但現在人們一般認為其來自晚漸新世。除此之外,一些產自中中新世智利的化石也被錯誤的歸入了長吻偽齒鳥,這些標本可能屬於遠洋鳥屬[4]

目前長吻偽齒鳥的模式標本已經丟失了,但自其描述看,該屬可能是晚漸新世擬古鵝屬的異名,甚至兩者之一或兩者可能都是中新世遠洋鳥屬的異名。像後者一樣,偽齒鳥口中每兩個大「牙齒」之間有一個小「牙齒」;但該物種是否像遠洋鳥或骨齒鳥一樣擁有更小的齒,目前無從得知。其枕骨結構不像早始新世的森林鳥齒翼鳥,反而更像晚古近紀的遠洋鳥類,其結構甚至與新近紀的遠洋鳥類(如遠洋鳥屬)有所相似。長吻偽齒鳥的方骨齒翼鳥一樣有一個較寬的主軸,兩者都有寬闊的側脊,但齒翼鳥的是彎曲的,而偽齒鳥的是直的。與齒翼鳥和骨齒鳥不同,長吻偽齒鳥的方骨後的方軛骨更靠後。不論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這個神秘的頭骨必然屬於一隻相當巨大的遠洋鳥類,它活着的時候翼展可以達到5至6米。[5]

其他物種

編輯

除模式種長吻偽齒鳥外的其餘四個被歸入偽齒鳥屬的物種是否屬於偽齒鳥屬仍然存在爭議。細嘴偽齒鳥(學名:P. tenuirostris)是一個發現於英國赫恩貝古新世至早始新世[6]的遠洋鳥類;楚里偽齒鳥(學名:P. tshulensis)是發現於蘇聯時代哈薩克斯坦的一個物種,有時會被歸入齒翼鳥屬;長齒偽齒鳥(學名:P. longidentata)是一類發現於英國倫敦粘土組的物種,可能是巨齒翼鳥(該屬本身也可能是齒翼鳥屬的同物異名)或森林鳥的同物異名。[7]

斯氏「偽齒鳥」(學名:"P." stirtoni)是一個存疑的偽齒鳥屬新近紀成員。這一物種描述自發現於新西蘭南島的破碎顱骨和頭骨。有人認為該標本來自350萬年前的晚上新世[8]如果屬實,該物種將成為最晚的遠洋鳥類之一。該物種頭骨與北太平洋同時期的骨齒鳥較相似,但其體型只有後者的一半大。有研究者建議將該物種獨立建立單型屬新齒鳥屬(學名:Neodontornis),但大部分人並不同意這種做法,因為該化石與長吻偽齒鳥的相似度並不小。[9]

產自早至中中新世俄勒岡州阿斯托利亞組和奈伊組的一些遠洋鳥類化石也被歸入了偽齒鳥屬。然而這是作者的問題,這些標本只能被稱為「偽齒鳥類」,並不能歸入「偽齒鳥屬」。這些遺骸可能與骨齒鳥屬相關。[10]

腳註

編輯
  1. ^ Olson (1985: pp.198–199), Bourdon (2005), Mlíkovský (2002: p.82), Mayr (2009: pp.56,59)
  2. ^ Lanham (1947), Brodkorb (1963: pp.262–263), Olson (1985: p.198), Mlíkovský (2002: p.81), Rincón R. & Stucchi (2003), paleocene-mammals.de (2008), Mayr (2009: pp.55–59)
  3. ^ 相較於其他遠洋鳥類而言,這類鳥的骨頭以薄壁和脆弱著稱,它們的化石通常以壓碎態或碎片呈現: Olson (1985: pp.194–195).
  4. ^ Hopson (1964), Olson (1985: pp.196–198), Matsuoka et al. (1998), Mlíkovský (2002: p.82), Rincón R. & Stucchi (2003), paleocene-mammals.de (2008)
  5. ^ Hopson (1964), Olson (1985: p.198), Ono (1989), Matsuoka et al. (1998), Mayr (2008)
  6. ^ Mlíkovský (1996): "MP8-9" (Ypresian), Mayr (2009: p.56): "late Paleocene"
  7. ^ Mlíkovský (1996, 2002: pp.81–82), paleocene-mammals.de (2008), Mayr (2009: p.56)
  8. ^ Formerly Middle Pliocene: Walker & Geissman (2009)
  9. ^ Scarlett (1972), Olson (1985: pp.198–200), Goedert (1989), Matsuoka et al. (1998), González-Barba et al. (2002), Rincón R. & Stucchi (2003), Mayr (2008, 2009: p.59)
  10. ^ Olson (1985: p.198), Becker (1987), Goedert (1989)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