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警悟》,中國第一部叢書,收書六種,共四十一卷,南宋俞鼎孫俞經編輯。[1]

《儒學警悟》收書六種,即宋汪應辰的《石林燕語辨》十卷、程大昌的《演繁露》六卷和《攷古編》十卷、馬永卿的《嬾真子錄》五卷、陳善的《捫蝨新話》八卷、俞成的《螢雪叢說》二卷,共四十一卷。《儒學警悟》由俞鼎孫、俞經編定,俞過紀次,俞綱校正,俞成撰寫跋文,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在俞氏族人的努力下,得以刊行。由於《捫蝨新話》分上下兩集,故本書又稱《儒學警悟七集》,其書標榜儒學,以崇尚學問、傳播知識為目的。[2]但此書歷代罕見,流行不廣。歷代都以《百川學海》為叢書之祖。《四庫提要》編大典時,亦未見此書。[3]光緒十八年(1892年),有山西書商求售王良棟明抄本《儒學警悟》,後被滿清貴族盛昱祭酒買去,祕不示人。盛昱去世後,遺書散出,繆荃孫寫信請托傅增湘物色此書。傅氏在宏遠堂書肆發現此書,輾轉終為繆荃孫所得。繆氏遂參校各書,互為考訂。1919年,繆荃孫於去世兩個月前交付陶湘出版。1924年該書刊印。

注釋

編輯
  1. ^ 《宋史·藝文志》著錄為「俞鼎、俞經《儒學警悟》四十卷」,明《文淵閣書目》著錄為「俞鼎孫《儒學警悟》一部三冊」。
  2. ^ 俞成跋文提到:「凡舉子之事業,人事之勸懲,間有出於己意,皆薈轟也。然而或又得於師友之聲款者,議論該博,識見超拔,大概為儒學設,亦為警悟用,不專主太丘一說也。」
  3. ^ 繆荃孫《藝風藏書續記》說:「《儒學警悟》四十卷,宋太學俞鼎孫編。此書世無罕見,《四庫提要》編大典時,即未見此書,並不知其為叢書。此書刊於嘉泰壬戌,先《百川學海》七十二年,得不推為叢書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