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所港
八所港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八所鎮,為海南省的一座主要港口和全國主要港口之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改革開放前曾為中國十大港口之一。主要輸出鐵礦石、木材、水泥、化肥、農副產品及成品油,2014年貨物吞吐量954萬噸。八所港在八所村西北與十所村西南(原大南村)分別建有老、新兩個港區,三所西北還有名爲「新港」的漁港[2]。
八所港 | |
---|---|
位置 |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位置 | 東方市 |
坐標 | 19°36′N 108°21′E / 19.6°N 108.35°E |
港口代碼 | CNBSP[1] |
細節 | |
啟用 | 1940 |
營運者 | 海南八所港務有限責任公司 |
擁有者 | 公共 |
類型 | 深水港 |
統計 | |
年貨物噸位 | 1369萬噸(2015年) |
歷史
編輯在八所潭未開發前,八所港水深約1米,只能停泊一些小漁船。故每年春夏魚汛期間,到這裡聚集的漁船是鶯歌海、港門、墩頭等村莊的小漁船,多則20艘,少則10來艘,魚汛一過各自離去。據《感恩縣誌》記載:「春夏之間,漁船聚此灘捕魚,故小販輒隨魚人以謀蠅頭之利。夏後則散。魚汛一過,這裡一切如故」。
1940年,為方便將石碌開採的鐵礦運輸至日本本土,日軍在海南島西部進行實地考察。在進行選取對比後,確定在八所潭(今八所鎮)魚鱗洲東側建設港口。其第一期工程設計目標為礦石年吞吐量達300噸。工程主要項目有:築港工程,礦石裝出、貨物裝卸的各種設備。工程預計總投資2585萬日元。1942年1月決定在八所潭建臨時應急碼頭工程。工程主要項目有:臨時護岸547米,臨時柵欄110米、臨時防波堤131米、石框(上寬3米、下寬4米、高4米)。裝卸設施、臨時儲礦設施,1942年4月投入使用,同月正式裝載出口鐵礦石。1942年5月港口主體正式破土動工,計劃新建護岸共791米,護岸271米,疏港130萬立方米,航道寬8米,1943年一號駁岸竣工。
以下是1942年至1944年經八所港出口的鐵礦石吞吐量數據
年份 | 運輸數量(單位:噸) |
---|---|
1942 | 12570 |
1943 | 212,410 |
1944 | 145,920 |
合計 | 380,570 |
自1944年2月起,開始遭到盟軍飛機空襲。1945年3月起的連續空襲導致港口設施損害甚大,無法進行正常作業,因而停止鐵礦石運輸。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同年11月民國政府接收港口。1948年歸屬於新設立的海南鐵礦局,同年以每噸7.3美元價格出售日軍未及時運出的10萬噸鐵礦石,後因買方虧損過大而中止出售。海南島戰役期間,國軍計劃徹底炸毀八所港碼頭設施,但未能得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0年-)
編輯1957至1959年對港口礦石碼頭進行修復,並新建2座雜貨船泊位,1958年10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對外開放。
1984至1991年間對港口進行擴建改造,擴建完成後港口可停泊4艘萬噸級船舶。至1996年共有6個萬噸級泊位,2個5000噸級泊位,年吞吐量達到650萬噸,並與國內24個港口和17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
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海南省對港口資產進行聯合重組。同年動工興建危化品碼頭,於2008年建成投產。同年動工5萬噸級電廠卸煤專用碼頭,於2009年建成。
港口設施
編輯1990年港口設施
編輯設礦石碼頭與雜貨碼頭兩座。建有1-2萬噸級泊位3座(其中18000噸泊位2座,10000噸泊位1座),5000噸級,3000噸級泊位各1座。港外有247.7萬平方米錨地。港區內配備裝礦機4台,門吊5台。另有4條鐵路專用線接入碼頭及港內倉庫。
自2005年中海油與海南省國資委聯合重組八所港務總公司後,港口設施日漸完善與多樣化,並新建了石油化工危險品專用碼頭。
現有港口分為老港區(八所)與新港區(十所)兩座,其中新港區分為石油化工危險品碼頭和中國華能東方電廠專用碼頭。
- 老港區
分為礦石碼頭與雜貨碼頭兩座。建有3.5萬噸級泊位3座,2萬噸級泊位2座,1.5萬噸級泊位1座,1000噸級泊位1座。另有滾裝泊位可同時停靠3艘3000噸級船舶。港區內配備裝礦機2台,裝礦系統4個,門吊12台。
- 新港區
分為危化品專用碼頭與電廠專用碼頭 危化品碼頭建有5萬,1萬,5000,2000噸級泊位各1座。電廠專用碼頭為1座5萬噸級泊位,並配備橋式抓斗卸船機,推耙機和輪式裝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