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第二區
區徽 位置
名稱: 利奧波德城
面積: 19.27 km²
人口 95,238(2007年)
人口密度 4,871 人/km²
郵編 1020
區政府地址: Karmelitergasse 9
1020 Wien
官方網頁: www.wien.gv.a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利奧波德城(德語:Leopoldstadt)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第二區,面積19.27 km²,人口95,238人(2007年)。它位於該市的中心,和Brigittenau(第20區)都位於由多瑙運河和北面的多瑙河圍成的大型島嶼上。該區得名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由於在猶太人大屠殺之前,該區的猶太人比例較高(1923年達38.5%),利奧波德城綽號「馬佐島」(Mazzesinsel)。2007年,該區與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結對。[1]

奧匈帝國時期利奧波德城的正統派猶太人。曾經繁榮的維也納猶太文化在大屠殺期間被摧毀

利奧波德城的普拉特地區(源自拉丁語pratum,草地),曾是皇家獵場,直到1766年才准許公眾進入。這一地區靠近市中心,設有一個大型遊樂場,其入口處在1897年樹立起巨大的維也納摩天輪,因電影《黑獄亡魂》而知名,為維也納的地標之一。這裡還有一條微型蒸汽鐵路,與哈普特爾利(Hauptallee)平行,穿過樹林,通過維也納的恩斯特·哈佩爾球場。瑞士小屋(Schweizerhaus)餐廳設有巨大的啤酒花園, 銷售捷克百威生啤酒。業主聲稱,早在20世紀20年代,馬鈴薯片就是在那裡發明的。附近有微型的庫格穆格爾(kugelmugel),1984年宣布獨立。

利奧波德城還有一個較小的公園奧公園(Augarten),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和奧公園瓷器作坊都設在那裡。可悲的是,它的顯着標誌卻是兩個廢棄的二戰末期興建的高射炮塔。

維也納摩天輪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artnership with Brooklyn: scroll down to New York City, then proceed to Brooklyn on the list of sister cities in New York
[Parts of this article were translated from German Wikipedia.]
  • "Wien - 2. Bezirk/Leopoldstadt", Wien.gv.at, 2008, webpage (15 subpages): Wien.gv.at-leopoldstadt (in German).
  • Ruth Beckermann: Die Mazzesinsel – Juden in der Wiener Leopoldstadt 1918-38 ("Matzoh Island - Jews in the Viennese Leopoldstadt 1918-38"). Löcker Verlag, Vienna 1984, ISBN 978-3-85409-068-7.
  • Gertrude Brinek: Leopoldstadt: Geschichten einer widersprüchlichen Liebe ("Leopoldstadt: Tales of a Contradictory Love"). Science Press, Vienna 1999, ISBN 3-900574-13-8.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利奧波德城 48°12′37″N 16°24′44″E / 48.21028°N 16.41222°E / 48.21028; 16.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