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唐畫派
勉唐畫派,又譯勉塘畫派[1]、 門赤畫派、門塘畫派[1],是藏族唐卡藝術中的一個繪畫流派,亦是15世紀以後影響最大的流派,以拉薩為活動中心,主要流行於衛藏,根據道統差異分為新勉派(勉寧)和舊勉派(勉薩)[1]。該畫派因創始人勉拉·頓珠嘉措出生於洛扎勉唐(今西藏山南市門當鄉)而得名。勉唐畫派藝術產生並形成於贊普時代,興盛於帕竹時代中期至甘丹頗章時代,文化大革命後開始冷落沉寂。儘管20世紀80年代後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搶救工作,但其繪畫技藝依然處於難以為繼的狀態[2]。
歷史沿革
編輯15世紀後期,西藏畫師在印度、尼泊爾和漢地繪畫風格基礎上開始發展本土畫派,首個受到公認的畫派即為勉唐畫派,其出現標誌着藏傳佛教藝術中尼泊爾畫風的徹底結束與本土特色繪畫樣式的正式形成。
1447年根敦朱巴建立扎什倫布寺,邀請勉拉頓珠至寺中繪製壁畫製作雕像。勉拉頓珠高超的繪畫藝術得到根敦珠巴的讚賞,並誇讚他為"最好的畫師",勉拉頓珠名氣越來越大,便首次出現了勉唐畫派的說法。 此後,勉拉頓珠長期駐錫扎寺,參與唐卡和壁畫的創作並開始著述授徒,使勉唐派在扎寺落地生根、傳承有序。因此,扎什倫布寺成為藏區近代影響最大的繪畫流派——勉唐畫派的中心。
大師一生作品很多,高徒滿門,亦有重要的畫論著作流傳於後世。《如來造像量度品·如意寶珠》(《造像量度如意寶》)是他流芳百世的經典著作,一直是勉唐派傳人的必修畫論,也是以後眾多畫派繪製唐卡的「鐵律」。
[3]。
繪畫特點
編輯主尊着裝漢化明顯
編輯勉唐派將漢地的青綠山水加進主尊身後背景,過去紅藍和紅綠雙色對比的畫面轉變為石綠色調,加強了主尊着裝的漢化表現,此外四大天王主題的引入更是徹底的漢式造型[1]。
人物造型厚重渾圓
編輯與江孜白居寺壁畫相比修長清秀的特點相比,人物造型方正圓潤,四肢變粗,頸項變短,五官變小,略顯多肉少骨,衣帶加大增寬,保有唐代遺風;裝飾效果的繁複風格與江孜壁畫或有一定繼承關係[1]。
構圖嬗變布局活躍
編輯勉唐派唐卡棋格式格局消失,諸神立於雲端或融入風景之中,寶座有向內透視的側面,背光中的卷草圖案和虹狀彩紋變為波浪式放射的金線。卷草變寬,異獸變馬,花卉祥雲大量引入[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勉塘画派的风格及特点. 唐卡網. [202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藏族唐卡(勉唐画派).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 [202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勉唐派绘画艺术在扎什伦布寺的600年精彩传承(上). 搜狐網. 2022-03-24 [2023-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