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桐礦區
南桐礦區,中國四川省重慶市曾經下轄的一個市轄區,1955年1月21日獲國務院批覆設立[b],1993年4月更名為萬盛區。今為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桐礦區 | |
---|---|
市轄區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四川省重慶市 |
設立 | 1955年8月16日 |
撤銷 | 1993年4月 |
語源 | 南桐煤礦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電話區號 | 811 |
車輛號牌 | 川B |
行政區劃代碼 | 510216[1][a] |
毗鄰 | 綦江縣、南川縣、黔桐梓縣 |
各項數據均為1992年撤區前統計數據 |
沿革
編輯行政區劃
編輯南桐礦區位於四川、貴州兩省交界處,下轄原四川省南川縣的萬盛、鄧家、大埡、腰子、叢林、簸箕、松林等7個鄉,綦江縣的青年、金靈、建設等3個鄉及貴州省桐梓縣的第十區全區平壩、興文、中朝、青林、上壩、板遼、天橋、茶園、大壩、農林、廟壩、民權、桃子、營寨、王家壩、景星、青山等17個鄉共27個鄉。礦區人民委員會設在萬盛[b]。
自然地理
編輯氣候
編輯重慶南桐礦區(1966-1985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日均氣溫 °C(°F) | 7.4 (45.3) |
9.2 (48.6) |
13.7 (56.7) |
18.4 (65.1) |
22.1 (71.8) |
24.6 (76.3) |
28.7 (83.7) |
27.6 (81.7) |
23.5 (74.3) |
18.5 (65.3) |
13.5 (56.3) |
9.1 (48.4) |
18.0 (64.4)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23.0 (0.91) |
24.7 (0.97) |
49.0 (1.93) |
123.5 (4.86) |
191.5 (7.54) |
200.6 (7.90) |
173.0 (6.81) |
150.0 (5.91) |
158.4 (6.24) |
106.6 (4.20) |
60.3 (2.37) |
34.7 (1.37) |
1,312.9 (51.69)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11.8 | 9.9 | 12.9 | 16.0 | 18.9 | 17.8 | 13.8 | 13.4 | 15.6 | 17.5 | 14.7 | 12.0 | 174.3 |
平均相對濕度(%) | 83 | 80 | 78 | 79 | 80 | 81 | 74 | 74 | 79 | 85 | 86 | 85 | 80 |
月均日照時數 | 30.9 | 43.7 | 80.0 | 116.4 | 119.3 | 121.1 | 206.8 | 220.0 | 118.3 | 81.2 | 47.4 | 34.6 | 1,227.7 |
數據來源:重慶市南桐礦區志(2002年版)[2]:81-85 |
人口
編輯南桐礦區成立前,因位於兩省三縣交界,人口稀少,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國民政府建立南桐煤礦後人口開始增加。1955年南桐礦區成立時,全區共有24924戶,121619人。至1985年,全區共有55259戶,239225人[2]:97-98。
經濟
編輯1949年,全區社會總產值為1256萬元(1980年不變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為69.5:22.5:8。經過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1955年南桐礦區成立時,全區社會總產值為3398萬元(1980年不變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為39.8:53.8:6.1。三年困難時期,區內工農業產值發生下滑。文化大革命時期,區內農業產值停滯不前,工業產值發展迅速,1976年文革結束時,全區社會總產值為13010萬元(1980年不變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為17.8:74.2:7.9。改革開放後,社會經濟發展迅速。1985年,全區社會總產值為22872萬元(1980年不變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占比為13.8:80.1:6.1[2]:317-318。
地方領導
編輯
中共南桐礦區地方組織負責人編輯中共重慶市南桐礦區委員會書記[2]:132
中共重慶市南桐礦區委員會書記[2]:132
中共重慶市南桐礦區委員會書記[2]:133
|
南桐礦區地方行政機關負責人編輯重慶市人民委員會南桐礦區辦事處主任[2]:167
重慶市南桐礦區人民委員會區長[2]:168
重慶市南桐礦區革命委員會主任[2]:168
重慶市南桐礦區人民政府區長[2]: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