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城戰役,是1947年8月華野蘇北的主力第十一縱、第十二縱,進攻並解放鹽城的戰役。[1]

背景

編輯

1947年8月7日至13日,為策應劉鄧大軍開闢大別山、陳謝大軍挺進豫西、陳粟大軍在魯西南作戰,蘇北內線堅持鬥爭的華野11縱隊、12縱隊組成「葉挺城戰役前線指揮部」,設在葉挺城西郊倉頭莊。蘇中區黨委書記陳丕顯、華野11縱隊兼蘇中軍區司令員管文蔚、政委吉洛、第12縱隊兼蘇北軍區司令員陳慶先、政委曹荻秋5人組成,指揮管文蔚、副指揮陳慶先。參戰部隊、民工近5萬人:

鹽城守軍為於1947年5月10日入駐的郝鵬舉殘部國軍第42集團軍第1師李鐵民部。守軍總數近萬人:

  • 第一師部駐高福和大樓,
    • 第一團駐守西、北門,團部設澤夫中學,
    • 第二團駐伍佑、便倉、大團。 團長朱子厚,副團長馬彥昌
    • 第三團駐守東、北門,團部設儒學街
  • 鹽城縣保安團、「還鄉團」、縣政府、縣黨部、三青團
  • 劉莊駐第42集團軍第3師師部率第7、第8團2000餘人,土頑數百人。

經過

編輯

第一階段:掃清外圍

編輯

8月5日,各部運動至預定地區。8月6日晚11時,參戰部隊分別進入預定陣地。

  • 8月7日6時前,十一縱隊三十二旅吳泳湘部兩個團,首先攻克便倉、大團(今屬新豐鎮),全殲守敵第二團第一營兩個連。
  • 8月7日上午12時,十二縱隊三十四旅一〇二團攻克南洋岸,全殲守敵及鹽城縣保安隊2個中隊、自衛隊,計300餘人;三十五旅一〇三團負責葉挺城方面的警戒和打援。
  • 8月7日上午7時,十一縱三十一旅第91、第93團從南、東兩面同時奮勇攻擊伍佑,突入伍佑第一道土圩,向縱深發展。一〇四團在半小時內,即攻克東包廠、大王廟、七星橋、張氏家祠等處守敵,將敵人壓至鎮中心,10時,逼近敵團部外圍。敵見彈藥殆盡,縣城、劉莊南北援兵受阻,團長朱子厚受傷,副團長馬彥昌下令投降。11時,我軍進入敵團部大院,接受槍械,清點俘虜,全殲敵第一師第二團1000餘人,斃俘蔣記伍佑區長及鹽城縣保安隊等地方武裝500餘人。葉挺縣潘黃區隊在7日攻克伍佑鎮的戰鬥中,俘還鄉團l20餘人,繳獲步槍70餘支。
  • 8月9日,第12縱隊第35旅第103團攻下鹽城北門閘,殲敵200餘。
  • 在攻打伍佑守敵的同時,我十一縱、十二縱隊相繼攻克上岡新興場、袁家莊等敵據點,控制縣城南北交通線80餘里。

至9日,相繼攻克大團、便倉、伍佑、南洋岸,在伍佑殲敵1個團,在南洋岸殲敵1個連,上岡、新興場、袁家莊、岡門等地也隨之收復。10日,各部推進至城郊,連晚構築土工工事,打下城外八臘廟、天主教堂、北門閘、登瀛橋西等支撐點,敵將城四周橋梁炸毀,妄圖固守待援。11日,完成攻城準備。

在鹽城外圍戰鬥中,葉挺、建陽、射陽和鹽東4縣組織5萬多群眾、2000多副擔架、700多隻船支前參戰。葉挺、建陽等縣群眾,在5天內即運送軍米50多萬斤。各縣民兵紛紛趕到據點附近,捕捉逃散的「還鄉團」、自衛隊千人以上。

第二階段:攻城

編輯
  • 第11縱隊主攻東門、南門。
    • 31旅91團(十二縱隊特務團)和2分區4團主攻南門,主攻的一營營長楊增彤;三營為二梯隊;二營為預備隊。第3營進入南門攻擊陣地後,控制了南門外大河南岸的一道堤埂,進行土工作業。偵察排長周崇發接受架橋任務後,率領12人在12日拂曉前,於20多米寬的河上架起了浮橋。指揮第3營火力隊的副政治教導員劉征林中彈犧牲。第2軍分區獨立第4團於拂曉前拿下了天主教堂。至此,敵人在東門、南門的外圍據點全部占領。兩個團由南門民主橋、解放橋和太平橋方向攻入市區。
    • 31旅92團主攻東門:第2營經二墩、新河橋抵東閘口時,發現閘口橋被敵破壞,即以第4連1個班渡河向趴臘廟警戒,同時組織人員突擊架橋通過,晚10時,接近趴臘廟。接着,第4連由東南、第6連由西北向趴臘廟進行土工作業。11日凌晨3時開始炮擊,第4連隨後發起衝擊,激戰15分鐘,攻克趴臘廟,俘敵8名。凌晨4時,第92團第1營第1連向長角廟之敵發起衝擊,僅5分鐘就解決了戰鬥,俘敵17名。接着,第1連向城牆邊進行近迫作業,到11日晨6時,已全部將交通壕挖到鹽城東門城牆下。8月12日6時半,第1營在營長楊增彤、副政治教導員阮也平的率領下,接近到城牆。第3連連長張國生、政治指導員茅英帶領突擊隊越過浮橋,登上城牆,打掉敵指揮所,沿着南門土圩向西追擊。第3營副營長陸俊義率領第7連,在第3連後跟進,一直打到西北城牆,割裂了敵人的防禦部署。第2營第5連連長周桐葉帶領突擊班躍出交通壕涉水過河,衝擊東門。戰後,第11縱隊的10名「葉挺勇士」中就有6名來自第3連第6班。二營為二梯隊;三營為預備隊。
    • 31旅第93團為旅預備隊。第93團政治處主任葛彤帶領第3營,緊隨第92團投入縱深戰鬥,經過激烈巷戰,很快從西南角打到敵師部核心據點外圍(後奉命撤出)。
    • 32旅主力在伍佑、柏家巷、劉家坎一線阻擊劉莊方向北援之敵。
  • 第12縱隊主攻西門、北門。
    • 34旅100團主攻城東北,最終從城北門攻入。
    • 34旅102團主攻北門
    • 35旅103團主攻城西北:從二連選調的由31名幹部、戰士組成的突擊隊,副連長高簡銀任突擊隊長。強渡護城河,雲梯靠上城牆,7人頑強守住了突破口。團一梯隊火速增援城頭,然而守軍機槍封鎖了一梯隊的衝鋒。團長王志增命令特務連立即發起並列強攻,並且令預備隊將輕重機槍調上前沿,集中火力壓制守軍機槍。王志增率一梯隊登城後,指揮四連爬上房子搶占制高點,控制突破區域,命令二連擔任團指揮所的警戒,對付不時從巷口跑出來的敵散兵。[2]1營(營長耿光萬)、2營從突破口入城,與敵巷戰。34旅旅長廖成美親率102團3營從突破口入城,接應在北門與敵激戰的102團從北門突入。
    • 35旅104團主攻西門。2營4連主攻。後續部隊未能跟上渡河。直至103團攻入城內,4連才攻入西門。
    • 35旅105團擔任阜寧方向的警戒和阻擊南援之敵。

以鹽城中學南面的東西大街,作為2個縱隊的作戰分界線。8月12日晨4時,對鹽城守敵實施炮擊,將東門、南門碉堡大部摧毀。12日拂曉5時整,攻城開始。臨近中午,全城基本被共軍控制。守軍師長李鐵民帶領殘軍退至鹽城東北小圩子——鹽城中學土圩內作最後抵抗。35旅旅長廖成美率第102團趕到,集中六〇炮於中午12時猛轟敵最後陣地。91團9連在副連長葛銀寶率領下由西南插到鹽城中學後牆角的敵地堡群附近。李鐵民等從地堡里魚貫而出,舉手投降。到下午1時,戰鬥勝利結束。

結局及影響

編輯

全殲鹽城守敵,俘第一師官兵3200多名,其中有第42集團軍少將副參謀長韓伊明、少將師長李鐵民、少將副師長彭定一、國防部少將文化新聞專員楊余熙、上校師參謀長張培五、上校團長李懷德、朱子厚、鄭恕德等,另斃傷500多名。被俘士兵中有1100多名經教育後自願加入共軍。

摧毀國民黨鹽城縣政權,俘縣長劉先沛以下縣保安團、「還鄉團」等反動武裝人員3500多人。8月14日,葉挺縣及周邊各縣武裝人員進城,挨門逐戶搜捕「還鄉團」成員,僅葉挺縣潘黃區抓捕200多人,鹽東縣腰沃區抓捕78人。各區民兵游擊隊共俘蔣記區長以下還鄉團500餘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百餘支、彈藥等軍用物品甚多。葉挺城圍攻開始,葉挺縣潘黃區隊在南門擔任警戒,城內「還鄉團」200餘名企圖突圍時,遂予阻擊,全部被俘,繳獲機槍1挺、步槍70餘支、子彈6箱。集中潘黃全區短槍(手槍)組成武工隊,隨軍上前線擔任偵察搜索任務。戰鬥結束後葉挺縣民兵從串場河里打撈起機槍百餘挺、步槍上千支。

繳獲了聯勤存儲在鹽城的大批軍用物資,其中有各種火炮及擲彈筒150門(具),輕重機槍170餘挺,長短槍3300餘支,機、步槍彈30餘萬發,汽艇3艘,軍用卡車32輛,騾馬百餘匹,電台8部,其他軍用物資若干。時任11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胡炳雲回憶:「這批軍用物資,直到渡江戰役結束,還仍未全部消耗完」。

收復阜寧南至劉莊通榆公路一線及兩側集鎮19處,控制該段公路100多公里,使被分割的蘇北5分區、蘇北11分區連成一片。

8月21日蘇中11縱隊在台北縣大中集、於、9月6日蘇北12縱隊在阜寧縣益林分別召開祝捷慶功大會,對有功部隊分別授予「葉挺部隊」、「葉挺營」、「葉挺連」光榮稱號,其中12縱隊35旅103團為「葉挺部隊」,高簡銀、馬標等5人為「突擊英雄」。參戰的有關縣區也都召開了慶功表彰大會。8月28日,第11縱隊兼蘇中軍區司令部政治部聯合發布嘉字第1號命令,授予先入城的第92團以「葉挺部隊」榮譽稱號;授予第92團第1營以「葉挺營」榮譽稱號,授予第3連以「葉挺連」榮譽稱號;授予先入城的陳和進、張雲德、陸和順、謝桂華、穆益文、江洪發、顧明德、姜廟桃、陳永慶、姜炳生等9人「葉挺勇士」稱號;追贈第1個英勇登城光榮犧牲的陳和進為「葉挺英雄」稱號。第92團第2營第5連,僅次於第3連,從另一方向突進城垣,起極大的配合作用,被授予一等功臣連。授予第92團第7連為二等功臣連,授予第93團第3連以「伍佑3連」、第8連以「伍佑8連」的榮譽稱號。第31旅各部隊廣泛開展了火線立功活動,全旅共湧現出人民功臣966人,其中特等功臣2人(陳和進、張雲德),一等功臣21人,二等功臣98人,三等功臣177人,四等功臣668人。同時評出9個集體立功單位:一等功2個、二等功4個、三等功3個。

戰後,華東局和華東軍區傳令嘉獎鹽城戰役所有參戰部隊。華東局賀電:「欣聞蘇北敵後收複葉挺名城之捷,中共中央華東局特電蘇北、蘇中兩軍區首長祝賀,並嘉勉有功將士。」華東軍區8月19日的電文稱:「你們攻克鹽城,殲滅郝逆殘部第1師,開闢華中敵後新局面,支援和配合了劉鄧兵團的側擊及山東戰場的內線殲敵。望再接再厲,爭取更偉大的勝利。」

8月22日,國民黨軍共約3000多人,乘共軍撤離之機再次占領了鹽城縣城。10月10日,國軍因駐鹽城兵力不足,唯恐被攻城,遂撤離南遁。[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英雄之城 胜利之役 ——“叶挺城战役”胜利70周年》,江苏国际在线,2017-08-02. [201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2. ^ 《王志增:率先攻进盐城的“叶挺团团长”》,现代快报, 2012-11-20. [201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 
  3. ^ 《江苏省志 军事志》主要战事 五、解放战争时期. [2019-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