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館
地方文化館(英語:Local museum)是一種展示地方史的博物館,其藏品通常為與地方深刻連結的物件。大多數地方文化館的預算及營運成本不高,入場費用也較低[1]。
臺灣推動地方文化館之設置,已行之有年:2002年,中華民國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地方文化館計畫」,希望延續社區營造成果,推動地方閒置空間轉型為地方文化館[2]。2016年,配合博物館法通過,中華民國文化部改以「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計畫」持續推動各類博物館館所發展[3]
日本在20世紀初的義務教務中設有鄉土教育學科,因此博物館學者如棚橋源太郎於1930年代大力推行地方文化館(當時稱為「鄉土博物館」)的設置[4]。目前日本稱「地方文化館」為「地方博物館」或「地域博物館」,據2015年日本文部科學省調查,日本全國共有3528間地方文化館[5]。
參考資料
編輯- ^ Timo Tohmo, Economic value of a local museum: Factors of willingness-to-pay.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Volume 33, Issue 2, pages 229–240, April 2004. doi:10.1016/j.socec.2003.12.012
- ^ 李姿儀, 地方文化館, 台灣大百科全書,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0-09-10
- ^ 博物館及地方文化館, 中華民國文化部, 中華民國文化部, 2016 [2020-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
- ^ 福田珠己, 棚橋源太郎の博物館論と郷土の具体化 (PDF), 空間・社會・地理思想 (大阪市立大學), 2011, 14: 17-29 [2021-01-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1-04)
- ^ 寺田和雄, 地方博物館の特徴を活かした進展的活動~アマチュアと共に創り出す未来~, 植物地理・分類研究 (日本植物分類學會), 2019, 67(1): 41-48
這是一篇與博物館、美術館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