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黨

政治性蔑称

坦克黨[1](英語:tankie,又稱坦克派[2])最初是持不同意見或少數派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對跟隨蘇聯共產黨路線英語Party line大不列顛共產黨黨員的貶稱,坦克一詞來自一些黨員說過的,蘇聯應當使用坦克反擊匈牙利革命和之後的布拉格之春;其後該詞也可以指代一切親蘇聯的人[3]。這一詞語通常被反威權主義的左派使用,主要被無政府主義者、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左翼共產主義者、民主社會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用來批評傳統的列寧主義斯大林主義者,儘管這個詞也被自由主義者和右派越來越多地使用[4][5]

1956年,蘇聯紅軍T-54坦克在匈牙利首都行進。

目前該詞彙也用於形容為權威主義左翼領袖(如斯大林毛澤東波爾布特金日成等)犯下的錯誤和罪行背書、辯護、否認的人,也被反斯大林主義左翼用來形容被認為是偏袒現行由名義上的共產黨執政的權威主義國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人[1]

定義 編輯

據《獨立報》報道,布拉格之春後,「在共產黨的圈子裡,包括英國共產黨的圈子裡,『坦克黨』一詞被用來描述那些支持用武力粉碎布拉格之春的黨員」[6]。據《衛報》報道,坦克黨一詞是其他左派馬克思主義者對斯大林主義者的一種稱呼[7]

克里斯蒂娜·彼得森認為:「從政治上講,坦克黨們認為過去和現在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創造共產主義的合適的嘗試,因此沒有與斯大林和中國等割席」[8]

紐約客》的評論員莎拉·瓊斯(Sarah Jones)認為,特別是自2022年2月開始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下,坦克黨這個詞也被用於指代「自我認同的[美國]左翼分子,他們對俄羅斯的侵略性外交政策和侵犯人權的歷史進行刻意軟化」[9]

The Intercept》記者羅恩·凱里認為「坦克黨心態中的關鍵要素是一種頭腦簡單的假設,即只有美國才能成為帝國主義者,因此任何反對美國的國家都必須得到支持」[10]

歷史 編輯

坦克黨一詞最初是形容部分大不列顛共產黨強硬派黨員的,大不列顛共產黨的坦克黨也被稱為「斯大林主義者」,和大不列顛共產黨在英國工聯英語Trade_unions_in_the_United_Kingdom的影響力有關。[11][12]1956年蘇聯入侵匈牙利後,記者彼得·佩特森曾詢問英國機工聯合會英語Amalgamated Engineering Union官員雷格·伯奇英語Reg Birch他是如何當選黨首的:

我問他為什麼和坦克黨站一邊,這個稱呼是因為俄國鎮壓起義時用了坦克,他說「他們需要一個能對付匈牙利的工聯主義者,而我完全符合。」[13][14]

支持入侵匈牙利讓大不列顛共產黨名聲掃地[3],1968年該黨表示反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但是部分強硬派黨員仍表示支持。

20世紀80年代大不列顛共產黨內希望改革的歐洲共產主義者和傳統的親蘇聯團體出現分歧,後者常被稱為「坦克黨」。比如在2006年捷克裔作者湯姆·斯托帕德演出劇作英語Play (theatre)搖滾英語Rock 'n' Roll (play)》中,基於左派人士艾瑞克·霍布斯邦的角色麥克斯[15]和史蒂文討論柏林牆拆除之後要了解黨內情況應該讀什麼,他們評論了《今日馬克思主義英語Marxism Today》和《晨星報》:

麥克斯:《今日馬克思主義》?這個不夠歐洲共產主義。歸根結底就像郵購禮物一樣,我無法接受印着小鐮刀錘子的襪子。

史蒂文:坦克黨的最新作品在《晨星報》上。

麥克斯:坦克黨……這都多少年了。杜布切克回來了,俄國同意撤軍了,捷克斯洛伐克為資本主義脫下了她的內褲。1968年8月留下的只是對共產黨內僅存的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嘲笑性綽號。[16]

2015年,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傑瑞米·柯賓和工黨的左翼是「坦克黨和托派」("tankies and trots",後者指托洛茨基主義者)[17]

用法 編輯

左派作家卡爾·貝耶爾稱該詞有兩種不同的用法:其一是最初的用法,指「支持派遣坦克進入匈牙利鎮壓對蘇維埃共產主義的反抗的人,或更廣泛地說,坦克黨是指那些傾向於支持激進地反對資本主義的人」,其二是現代的網絡上的用法,大致指「一個沉溺於陰謀論的,言論主要是表演性的,自稱的共產主義者」,卡爾·貝耶爾對這兩種用法均持批判態度[18]。「坦克黨」一詞因此重新成為指代權威主義左翼或權威主義社會主義英語Authoritarian socialism者的互聯網用語[19]

就新近的用法而言,現代的一個例子是,在圍繞新疆問題的討論中,「坦克黨」一詞被用來描述那些「基於中國是現實存在的抵抗西方帝國主義社會主義國家,從而本能地捍衛中國」的自認為是左翼的群體,這些群體的問題是他們使用了新保守主義的分析方式進行辯護,且對「中國在性質上是否是社會主義國家」這一問題不做討論[20]。特別是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下,這個詞也被使用來形容對當時的俄羅斯態度曖昧的群體[21][9][22] 。另一個案例是台灣問題的討論,坦克黨傾向否定中國現實的官僚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屬性,站在抵抗美國帝國主義的立場上,同意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23]

據《Vice》報道,這種當代表達方式在自由主義左翼群體,如年輕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和自由意志社會主義者中特別流行[24]。現今的坦克黨一般不與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左派或反對坦克黨並自認左派的人相處,反之亦然[25]。雖然通常帶有貶義,但「一些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開始將這個詞作為榮譽徽章佩戴。」[25]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Ross Douthat. 为什么中国在007电影里缺少存在感. 紐約時報. 2021-10-18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5). 在左翼,你現在可以看到幾個推動力。網上的每一個「坦克黨」(tankies)——這個稱呼源自為蘇聯向匈牙利派遣坦克一事辯護的共產黨人——都有與此無關但令人稱奇的一面:積極支持北京政權。 
  2. ^ Per-Åke Westerlund. 中国、帝国主义与左翼. chinaworker.info. 2021-07-29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這些評論者,通常有斯大林主義或毛主義的政治背景,由於他們支持派坦克對1956年的匈牙利工人、1989年的北京等進行鎮壓,因此他們也被謔稱為「坦克派(tankies)」。 
  3. ^ 3.0 3.1 Stephen Drive Understanding British Party Politics, p. 154
  4. ^ Watt, Nicholas. Boris Johnson: Jeremy Corbyn and Labour left are 'tankies and trots'. The Guardian. 5 October 2015 [21 June 202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英國英語). 
  5. ^ Stecuła, Jan Dutkiewicz, Dominik. Why America's Far Right and Far Left Have Aligned Against Helping Ukraine. Foreign Policy. 4 July 2022 [21 June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6) (美國英語). 
  6. ^ Paterson, Tony. Hard-line Czech communist Vasil Bilak dies: Last surviving 'tankie' who supported 1968 invasion of his own country by Soviet Union passes away at 96. The Independent. 6 February 2014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7. ^ Rickett, Oscar. From latte socialist to gauche caviar – how to spot good-time leftwing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Guardian. 2017-10-23 [2020-08-23].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英國英語). 
  8. ^ Petterson, Christina. Apostles of Revolution? Marxism and Biblical Studies. Brill. 2020: 11. ISBN 978-9004432208. 
  9. ^ 9.0 9.1 Jones, Sarah. Russia's Invasion Tests the American Left. Intelligencer. New York. 3 March 2022 [23 Sept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美國英語). 
  10. ^ Carey, Roane. Don't Be a Tankie: How the Left Should Respond to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The Intercept. 1 March 2022 [23 Sept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1 April 2022) (英語). 
  11. ^ See for instance, The Scottish Labour Party: History, Institutions and Ideas, Gerry Hassa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4 p220-22 for an account of the CPGB's influence in Scottish trades unionism
  12. ^ See also Trade Union Merger Strategies:Purpos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Purpos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Roger Und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178
  13. ^ 'Peter Paterson. Scenes from a Reporter's Life'. How Much More of This, Old Boy-- ?. : 181. When I asked him how he could possibly have sided with the "tankies", so called because of the use of Russian tanks to quell the revolt, he said "they wanted a trade unionist who could stomach Hungary, and I fitted the bill." 
  14. ^ Reg Birch's hardline attitudes later led him to split away from the CPGB to form a pro-Albanian Maoist party.
  15. ^ Tom Stoppard: Bucking the Postmodern, Daniel K. Jernigan 2012 p187
  16. ^ Rock 'n' roll, Tom Stoppard, Faber and Faber, 2006, p79
  17. ^ Watt, Nicholas. Boris Johnson: Jeremy Corbyn and Labour left are 'tankies and trots'. The Guardian. 2015-10-05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18. ^ Peyser, Eve. Corncob? Donut? Binch? A Guide to Weird Leftist Internet Slang. Vice. 2017-08-22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19. ^ Rickett, Oscar. From latte socialist to gauche caviar – how to spot good-time leftwingers around the world. www.theguardian.com. The Guardian. 23 October 2017 [2020-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20. ^ Robertson, Matthew P.; Roberts, Sean R. The war on the Uyghurs: A conversation with Sean R. Roberts. Made in China Journal. May 2021, 6 (2): 262–271 [2023-02-17]. doi:10.22459/MIC.06.02.2021.33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21. ^ Dutkiewicz, Stecuła, Jan, Dominik. Why America’s Far Right and Far Left Have Aligned Against Helping Ukraine. Foreign Policy. 4 Jul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January 2023). 
  22. ^ Carey, Roane. Don't Be a Tankie: How the Left Should Respond to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The Intercept. 1 March 2022 [23 September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6) (英語). 
  23. ^ NM. China, imperialism and the left. China Worker. 2021-05-20 [2024-03-11] (美國英語). 
  24. ^ Pearl, Mike. How a Real Class War, Like with Guns, Could Actually Happen. Vice. November 11, 2018 [11 August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25. ^ 25.0 25.1 Andersen, Sebastian Skov; Chan, Thomas. Tankie Man: The Pro-Democracy Hong Kongers Standing Up to Western Communists. thediplomat.com. The Diplomat. [8 Nov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