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溫歌劇院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10月15日) |
埃里溫歌劇院,全稱亞美尼亞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模範歌劇芭蕾舞劇院(亞美尼亞語:Ալեքսանդր Սպենդիարյանի անվան օպերայի և բալետի ազգային ակադեմիական թատրոն Aleksandr Spendiaryani anvan ōperayi yev baleti azgayin akademiakan t'atron),坐落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的一個國家歌劇院,1933年1月20日正式開放,首場是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又作斯片季阿羅夫)的歌劇《鑽石》。該劇院由亞美尼亞建築師亞歷山大·塔馬尼揚設計。它包括兩個大廳:擁有1400座位的阿拉姆·哈恰圖良音樂廳和擁有1200座位的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歌劇芭蕾舞劇院。
亞美尼亞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國家模範歌劇芭蕾舞劇院 | |
---|---|
地址 | 亞美尼亞 埃里溫 |
建造 | |
啟用 | 1933年1月20日 |
重開 | 1939年 |
重建 | 1953年、2002年 |
建築師 | 亞歷山大·塔馬尼揚 |
網站 | |
www.opera.am |
歷史
編輯在慶祝亞美尼亞蘇維埃建立10周年慶祝活動期間的1930年11月28日,該歌劇院開始動工。1933年1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歌劇院建成後不久成立了一支芭蕾舞團,1935年出演的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是其首場芭蕾舞劇表演。
由塔馬尼揚設計,他兒子監工的劇院大廳於1939年完工,並且以亞歷山大·斯潘迪亞里揚的名字命名。在整個建築的外形達到現在的樣子的1953年,仍有部分大型建設工程沒有完成。
埃里溫歌劇院的開設推動了民族歌劇和芭蕾舞劇的創作。首場亞美尼亞芭蕾舞劇是阿拉姆·哈恰圖良的《幸福》,作者不久後以該劇為基礎創作了享譽全世界的《加雅涅》。
自1935年以來,阿爾緬·季格拉尼揚的亞美尼亞歌劇《阿努什》一直在埃里溫歌劇院演出。它是亞美尼亞歌劇史上的重要一步。《阿努什》是至今仍是埃里溫歌劇院的保留節目。
自開放以來,埃里溫歌劇院已經出演了超過200部由亞美尼亞、俄羅斯和西歐的劇作家所創作的歌劇和芭蕾舞劇。劇團曾到俄羅斯、西班牙、黎巴嫩、美國、希臘、德國等20多個國家表演。1956年,該劇院獲得「國家模範歌劇芭蕾舞劇院」地位。
圖集
編輯-
埃里溫天際線上的歌劇院
-
劇院公園
-
夜景
-
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