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投資機構

大型投資機構Bulge Bracket)是指那些全球最大、盈利最高的跨國投資銀行[1] 其客戶通常為大公司、機構及政府。它們提供銀行融資的諮詢和服務,以及銷售、做市商,和對包括股票、信貸、利率、有價物及其衍生品的金融服務研究。他們還大量參與新金融產品的發明,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抵押貸款證券英語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20世紀90年代的信用違約交換,以及今天的排污交易和相關保險業務。大型投資機構是美國國庫券的主要交易商。大型投資機構的影響力也是全球的,尤其是在三個區域:美洲地區歐洲中東非洲地區、亞太地區

大型投資機構的名字由來與招股書封面各大投資機構的字體大小有關,有些較大型的投資銀行的字體會較大,故而有了大型投資機構一說。由於大型投資機構的入選資格沒有標準性,同時成員資格意味着聲望且各投行的金融權力大小又是實時變化的,故而其組成名單具有爭議性。比較常提到的名單有:路透社聯盟表英語Thomson Reuters League Tables[2] 彭博社20大投行(Bloomberg 20),[3] 或其他標準。

成員

編輯

次貸危機前

編輯

2007年之前,華爾街的大型投資機構按照其英文名的首字母排序有:貝爾斯登花旗集團瑞士信貸銀行德意志銀行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大通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瑞銀集團

由於2008年的次貸危機,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其核心資產美國投資銀行部分被巴克萊銀行收購;貝爾斯登破產,並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摩根大通;[4] 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此後,巴克萊銀行和美銀美林集團獲得了大型投資機構的地位。

現為大型機構的銀行

編輯

曾為大型機構的銀行

編輯

歷史

編輯

墓碑(財經俚語,特指「新上市股票[證券]發行公告」)位置故事和「Bulge Bracket」術語的來歷來自於羅恩·切爾諾英語Ron Chernow所著的《摩根之家》(The House of Morgan)的「墓碑」章節。

墓碑上的位置對於華爾街的公司來說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情。用較大的字體書寫或排名靠前的公司通常擁有較多的股票分配權,而後面的公司則拼死往前爬。墓碑上公司名排序通常採用首字母排序。在1976年的大字母表戰爭中,哈爾西斯圖亞特公司英語Halsey, Stuart & Co.為了提升自己在墓碑上的排序,將自己父母的名字「巴赫」(Bache)引入其公司名中。

根據切爾諾的描寫,「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墓碑)頂層被稱之為『大型投資機構』(Bulge Bracket),摩根士丹利波士頓第一銀行英語First Boston庫恩羅卜公司英語Kuhn, Loeb & Co.狄龍瑞德公司英語Dillon, Read & Co.都名列其中」。而由於摩根士丹利的名字經常處於其他大型投資機構名字之上,因此被要求和接受這個辛迪加的經理職位。

後來,摩根士丹利「驚訝地發現高盛所羅門兄弟的興起,他們利用他們的投資技巧而淘汰了另外四個大型投資機構的主要公司」。在1975年,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經濟現實,摩根士丹利「從大型投資機構名單中踢掉了已經褪色的庫恩羅卜公司和狄龍瑞德公司,而吸收了美林證券、所羅門兄弟和高盛,但它同時依舊嚴格堅持了自己身為該辛迪加經理的地位政策」。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這個政策被認為是鍍金時代的最大錯誤。」

注釋

編輯
  1. ^ Archived copy. [200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3). 
  2. ^ League Tables. 路透社.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13). 
  3. ^ Bloomberg 20.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存档副本.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