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實錄》(1630年出版)是由耶穌會來華傳教士羅明堅著,後由利瑪竇在中國翻譯者的幫助下的用漢字撰寫的一部天主教神學著作[1],在明朝萬曆十一年於北京出版。這是西方人用漢語書寫的第一部基督教神學著作。

《天主實錄》手稿,現藏於羅馬中央國立圖書館

這書最初由羅明堅拉丁文寫成,由利瑪竇及一名中國秀才將之譯成中文,在肇慶出版。後來利瑪竇自己研讀四書,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認識提高以後,作出了大量修訂。書中部分的內容明顯接受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將天主教教義和儒家思想加以匯合。《天主實錄》對天主教在中國、日本等地在16至18世紀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其內容適應了儒家倫理的概念,比較容易被中國士大夫階層所接受。

《天主實錄》亦是最早把星期制度引進中國的,中國傳統把每三分為上、中、下,或二分為朔望基督教則是把每月分為四星期,每星期有固定的宗教文化生活。該書也介紹了「耶穌會」,描述了天主教在歐洲的情況,以及耶穌會的崛起。《天主實論》最後一章標題是《總舉大西俗尚,而論其傳道之士所以不娶之意,並釋天主降生西土來由》。 論述天主教國家的本質是服從教宗:「立有最尊位,曰教化皇,專以繼天主頒教諭世為己職,異端邪說不得作於列國之間。」強調耶穌宗徒伯多祿梵蒂岡建立教會後,一任教宗沒有中斷過,因此它和耶穌不但有精神上的聯繫,而且還有實體上的聯繫。這被利瑪竇認為是天主教會的獨特之處,也是它的優越之處。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肖清和. 明清漢語神學研究的可能路徑 — 以核心關鍵詞「三位一體」為例 (PDF). 《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第50期. 2019年 [2021-07-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