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英語:Destiny,中國大陸譯作「命運」,香港和臺灣譯作「天命」,又譯作「宿命」)是一款由Bungie開發,動視在2014年9月9日發行的動作角色扮演大型多人線上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天命
  • Destiny
天命盒裝封面
類型動作角色扮演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平台
開發商Bungie
發行商動視
設計師
  • Lars Bakken
  • Del Chafe III
  • Liz M.E. Chung
  • Tyson Green
  • Jason Jones
  • Ken Malcolm
  • Sage Merrill
  • Christopher Opdahl
  • Alex Pfeiffer
  • Luke Smith
  • James Tsai
編劇約瑟夫·史泰登英語Joseph Staten
程式
  • Chris Butcher
  • Ben Wallace
  • Zach Russell
美術
  • 基斯杜化·巴雷特[1]
  • David Dunn
音樂馬丁·奧唐奈英語Martin O'Donnell[2]
邁克爾·撒瓦特瑞英語Michael Salvatori
C·保羅·約翰遜
保羅·麥卡尼
模式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發行日
  • 全球:2014年9月9日[3]

《天命》的最初發行版本也被稱為「基本版(Vanilla)」。Bungie於2014年12月和2015年5月先後發布了兩個小型資料片 」深淵之暗(The Dark Below)」和「惡狼派系(House of Wolves)」,這些與基本版統稱為「第一年」。2015年9月,Bungie發布了第三個大型資料片「邪神降臨(The Taken King)」,提高了人物和物品等級並加入了新的遊戲內容,該資料片被視為「第二年」。2016年9月,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大型資料片「鐵旗崛起(Rise of Iron)」發布,標誌着「第三年」也是《命運》「基本版」最後一年的開始。

Bungie於2017年3月30日正式公布了《天命》的正統續作《命運2》,遊戲於2017年9月發售,新增Windows平台以及增加中文遊戲內容。[4]

遊戲背景

編輯

近未來某一時間,人類的探測器在火星發現了巨大的球形外星智慧體。美、中、俄三個航天大國聯合執行了火星登陸行動,三國派出的宇航員在火星近接觸了這個擁有「光」的力量,被稱為「旅者」的球形智慧體。「旅者」抵達地球並向人類傳輸技術,使人類的社會發展在短短數十年內突飛猛進。人類的壽命達到了空前的三百歲,人口激增,並在「旅者」改造星球地貌的力量幫助下得以在太陽系各個行星上建立龐大的殖民地。同時由於領悟了自己不再被束縛於地球,而是進入太空探索的真正「天命」,因此國家之間的紛爭迅速消失,人類作為一個種族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進入了被稱為「黃金紀元」的高速發展階段。

然而伴隨「旅者」的「光」帶來的福音,其宿敵「黑暗」卻也在不久之後緊緊追隨其而來,並以摧枯拉朽的力量侵襲並毀滅了太陽系所有星球上的人類文明。人類經歷了後世稱為「大崩潰」的黑暗時代,在幾乎要被滅絕之時,「旅者」耗盡最後的力量擊退了「黑暗」,並從此陷入死亡一般的沉眠。地球上僅存的人類匯聚在「旅者」懸停的地方並在其下方建立了最後的人類城市,從此苟延殘喘地生活在「旅者」的陰影保護下。

「旅者」陷入沉眠之前散發的最後力量誕生了無數個被稱為「機靈」的小型無機智能體,它們穿梭在星球的每個角落,尋找在戰爭中陣亡的戰士們,將他們復活為城市的「守護者」,並將「旅者」殘存的「光」力量賦予他們。玩家作為「守護者」的新成員,將和眾多其它玩家一起承擔起拯救最後的人類文明的任務。

遊戲內容

編輯

作為一款角色扮演多人在線射擊遊戲,《天命》除了傳統的第一人稱射擊要素之外還包含一定程度的角色扮演要素,例如扮演不同種族,職業,利用不同技能和特長在遊戲中體驗多種風格的玩法。

角色制定

編輯

玩家在遊戲開始時可以從三個職業中選擇。隨着遊戲進程,每個職業會發展出三個不同功能的天賦,在不同情況和需求下可以隨時切換使用。每個天賦有各自的元素屬性,並賦予玩家強大的絕技。

泰坦

編輯

泰坦是強韌的戰士,穿着厚重的鎧甲,近身搏鬥能力極強,甚至可以用身體衝撞消滅敵人。其天賦雷屬性的「突襲」能夠在戰場上定點突擊並迅速消滅整群敵人,炎屬性的「破日」召出的烈陽之錘能於短時間內在整個戰場範圍造成大規模破壞,暗屬性的「守御」則能夠製造出堅不可摧的護盾保護自己和戰友不受敵人傷害。

獵人

編輯

獵人是靈活矯健的刺客,擅長使用靈巧的跳躍能力穿梭於戰場,用偷襲或詭雷出其不意地殺傷敵人。其天賦炎屬性的「槍師」召出的金槍可以橫跨戰場將任何距離的敵人一擊斃命,雷屬性的「舞刃」可以利用超強的移動能力在敵群中迅速格殺任何對手,暗屬性的「夜行」可以隱藏自己的行蹤,射出虛空箭將大範圍的敵人困於黑洞中並迅速消滅。

術士

編輯

術士是喜歡研究超自然力量的科學家,擅長在中遠距離迅速頻繁地使用各種能力擊垮敵人。其天賦暗屬性的「虛行」可以投擲威力巨大的虛空炸彈消滅成群的敵人,炎屬性的「頌日」利用太陽的光輝強化各項能力,甚至能夠在被打倒時涅磐重生,雷屬性的「喚雷」能夠釋放出威力無比,並在敵群中爆發連鎖反應的閃電。

除了職業之外,玩家還可以在三個友善種族中選擇自己的身份。選擇不同種族只決定角色的外觀,並不會對遊戲本身產生影響。

人類

編輯

人類在「旅者」的幫助下創造了輝煌的黃金紀元,憑藉着飛速發展的科技,人類將自己的家園擴張到了地球以外的行星,並創造了無數的科技奇蹟,例如感知能力幾乎和人類相當的機械人EXO,擁有強大戰略思維能力的人工智能「戰爭主腦」。在「黑暗」力量侵襲太陽系並幾乎消滅整個人類文明後,那些在黃金紀元被逐漸淡忘的寶貴品質——堅韌和頑強,支撐着人類打造了他們最後之城,並再次像他們的祖先一樣一步一步向外擴張,奪回他們曾經的家園。

擁有機械構造的EXO是人類在黃金紀元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和傳統的無機人工智能不同,EXO在感知和情緒方面幾乎和人類擁有同樣的水準,他們中不斷湧現出的各行業佼佼者也一次又一次佐證了他們和人類在情商上的同等地位。人類文明在大崩潰和其後的黑暗紀元中失去了絕大部分技術和資料,連同EXO誕生的歷史也一併丟失,如今就連EXO們自身也已經不記得當初他們是如何,為何被創造出來,是人工智能的創始性突破,還是「旅者」展示給人類的又一個奇蹟,抑或是人類終於找到了讓自己的靈魂永生不滅的方法?無論如何,EXO與他們的創造者後裔一起進入了城市紀元,一邊肩負起共同復興人類文明的使命,一邊探索着自身的起源。

覺醒者

編輯

在大崩潰降臨人類文明之時,被設計來保護人類文明的人工智能「戰爭主腦」們制定了各種戰略方針幫助人類抵抗外星入侵者。其中一個主腦在指揮人類戰鬥的同時也制定並實施了一個逃亡計劃,讓一部分地球人類搭乘大型殖民艦逃往星系邊緣,以在可能降臨的滅頂之災中為人類保留火種。然而,殖民艦由於不明原因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被摧毀了,倖存下來的人也在接下來的世紀中發生了變化:皮膚變成了藍灰色,瞳孔散發着奇異的光澤。他們不再把自己當作地球人類的一部分,並稱自己為覺醒者。黑暗紀元結束之後,一些覺醒者出於落葉歸根的心理而回到了地球,幫助人類建造最後之城,然而大部分覺醒者依然留守在小行星帶的母艦廢墟附近,如今被稱為「礁石」的庇護所,在他們的女王統治下過着與外界幾乎隔離的生活。

角色等級

編輯

遊戲最初的等級上限為20級,隨着資料片的發布,玩家等級上限也隨之提高,在「深淵之暗」中上限為32級,在「惡狼派系」中為34級,在「邪神將領」中為40級,「鐵旗崛起」沒有提升等級上限。當玩家等級達到上限後,可以通過獲取更強大的武器和裝備來提高自己的光輝等級,光輝等級越高,玩家的武器傷害能力越強,護甲的防禦能力也越高。目前「鐵旗崛起」資料片中的武器和裝備的最高光輝等級為400。

遊戲場景

編輯

隨着遊戲劇情的展開,玩家將有機會造訪太陽系中各個行星,在殘存的人類文明廢墟中探索過去的黑暗時代的秘密,尋找拯救人類未來的希望。

地球是玩家重生並探索的第一個星球。這裡曾經是人類最大的家園,而今只剩下最後一座有生氣的人類城市,和城市高牆之外一望無際的廢墟。在舊俄羅斯廣闊的航天基地,地表已經被遍地出沒的外星敵人占據,地底則寄居着更可怕的怪物。然而傳言除了危險的敵人之外,這裡還埋藏着從黃金紀元流傳下來的寶貴遺產,其力量甚至能幫助人類創造第二個黃金時代。

月球曾經是人類登陸的第一個地外星球,「旅者」帶給人類的科技使得人類殖民開發月球的願望得以大規模實現,然而在這過程中人類卻無意中喚醒了深埋在月球深處的可怕秘密。如今的月球表面依然矗立着空蕩蕩人類建築,和慘烈災難中留下的疤痕。

黃金紀元的人類科技強大的超乎想象,連沐浴在太陽烈焰中的水星都曾經是人類殖民的地盤。在這前所未有的近距離接觸中,人類將對太陽力量的研究也發揮到了極致,但隨着「黑暗」力量的降臨,水星上的一切都毀於一旦,再也沒有人類踏足過那裡。

金星的地貌被「旅者」不可思議的力量徹底改變,表面覆蓋着大氣層和茂密的叢林,使人類得以在星球上殖民。位於殖民地核心的學院曾經被黃金紀元的學者們當作聖地,無數對地外文明和技術着迷的科學家們曾聚集在這裡研究已知和未知的一切外星文明。當毀滅性的災難降臨在人類頭上時,狂熱的學者們才意識到自己所理解的知識在廣闊的宇宙中是多麼渺小而可笑。而今沒有了人類的氣息,叢林再次占據了金星上的設施,而那些寶貴的知識成果也沉睡在檔案室里無人再問津。

作為和地球環境結構最接近的火星,在被「旅者」改變大氣結構後成為了黃金紀元人類最主要的殖民地。火星上遍布着大規模的城市設施,幾乎成為了人類的第二家園。然而在「黑暗」力量的侵襲下,這家園也和地球一樣陷落於強大的敵人手裡。如今火星上的人類城市大部分都被風沙掩埋,而占領這裡的敵人則在廢墟上建起了自己的要塞。

外星種族

編輯

遊戲中除了「旅者」之外,人類接觸到的外星種族幾乎都是代表「黑暗」力量的敵人,在黃金時代末期從各個地方出現,對蓬勃發展的人類文明進行了毀滅性打擊。然而這些外星種族的到來有各自不同的原因,雖然都視人類為敵對目標,他們彼此之間卻並沒有結盟關係,反而互相敵對。在遊戲中遇到兩股不同的外星力量時,他們通常都處在交戰中。這也使得「黑暗」力量的概念變得模糊而有爭議性。

墮落者 (Fallen)

編輯

墮落者是一種人形外星種族,長有四支手臂,擁有狡猾的頭腦和靈敏的行動力,使用震波刀,離子槍,手雷等武器。墮落者中有不同派系,這些派系通常互不干涉,由各自勢力中最強大的族長或大執政官領導,其部隊通常由一名或多名指揮官帶領,手下有大量被稱為「破壞者」的高級士兵,曾經戰敗並被斬去兩支手臂作為懲罰的普通士兵「渣滓」,以及用於戰鬥和偵查的懸浮無人機。

由於黃金時代的諮詢大量丟失,現在已經沒有資料能解釋墮落者是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就目前人類對其了解,墮落者所有派系都有崇拜機械智慧的宗教式行為,他們自己創造了被稱為「僕從」的球形機械智能體,將它們的智慧用於戰場,極少數高級的大型僕從甚至能擔負起領導和指揮整個派系軍隊的職能。這種機械崇拜文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身為超級機械智慧體的「旅者」,因此有人認為墮落者曾經也和「旅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目前墮落者主要在地球活動,以一種類似拾荒的行為生存,占據了廢墟並搜刮一切可用的資源和技術用於和人類的戰爭,也有一些派係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踏足月球和金星。由於沒有現象表明他們中的任何成員能接收到來自母世界的支援和訊息,許多人認為這個外星種族的母世界已經被毀滅,而倖存者則是追隨着「旅者」的足跡流亡到太陽系,試圖藉由其力量與知識重建他們種族的榮耀。

邪魔族 (Hive)

編輯

名為邪魔族的異星生物雖然有着和人類相似的軀幹和四肢,但其社會結構與行動方式更接近於蟲群。他們的高級成員擁有三隻眼睛,低階成員則沒有視覺器官,依靠其他感官行動。其身上覆蓋的鈣化軀殼由於時間長久,已經融化為身體的一部分。當他們蜂擁而出攻擊敵人時,通常由大量狂熱的,沒有視力的低階奴隸揮舞利爪沖在最前面,手持撕裂槍的侍僧緊隨其後,騎士則揮舞雷炮和屠刀擔任指揮官,其部隊中甚至有能漂浮在半空中釋放元素力量的巫妖,和身體巨大的食人魔,讓人不禁懷疑其本質究竟是魔法,還是某種人類所不能理解的超自然力量。蟲巢中有許多不同的高階騎士和巫妖統領着各自的群落,而他們似乎都侍奉着同一個強大的主人。

現有資料表明與邪魔族的最初接觸是在月球。人類在開發月球的過程中挖掘出了深埋地下,不屬於人類文明的神殿,而其中的蟲巢也在這發掘中被喚醒,從地下傾巢而出席捲了月球上的人類殖民地,迫使人類放棄了月球。在建立最後城市之後,守護者們曾經組織過一次反攻月球的作戰,卻在戰場上遇到了蟲巢之主克羅塔,在其強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碾壓下,守護者們付出了慘重犧牲,不得不徹底放棄了月球。不僅如此,邪魔族的勢力通過從月球投射的巨大墓船侵入了地球,並逐漸侵蝕了地表以下的世界。墮落者在挖掘地球資源的過程中觸及了這些巢穴,使得這股力量再次湧現於地表。而月球上的邪魔族大軍也似乎在蠢蠢欲動,醞釀着對地球更進一步的入侵。

威寇斯(Vex)

編輯

維克斯人是一種機械生命,其所有成員的行為都由它們的領袖主腦完全掌控。在大崩潰中,維克斯軍團在一天之內將整個水星人類殖民地毀滅並改造成了機械要塞。人類對其恐怖力量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於用古代神話中的妖怪給它們命名,從結構簡單卻致命的哥布林,妖精,鷹身女妖,到強大的牛頭怪,九頭蛇,維克斯軍團的作戰能力幾乎展現了身為機械的所有優勢:精準的戰術,絕對統一的步調,毫無畏懼的士兵,冰冷無情的殺戮。

人類和維克斯人在金星首次接觸,這個機械種族通過遠超出人類理解能力的遷越技術從遙遠的宇宙深處瞬間出現在驚呆的人類文明面前,開始冷酷的屠殺和殖民擴張。對維克斯人的深入研究觸及到了許多驚人的秘密,這些資料依然有相當部分埋藏在金星殖民地的學院檔案室里。守護者們成功回收的一部分資料證明了維克斯文明擁有穿梭於不同空間和時間的能力,這讓管理最後之城的領導階層不寒而慄。如果維克斯人真的能掌控時間,那它們甚至能夠在必要情況下回到人類誕生之前將其徹底消滅。而這種情況至今仍未發生原因,有的人認為是人類如今已經無法對維克斯造成太多威脅,也有人認為維克斯人根本不在乎人類的存亡或威脅,其在太陽系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更為重要的事情上。維克斯人在其被稱為黑色花園的聖地中供奉着一顆「心臟」,不斷地吸收「旅者」殘存的能量,使其無法復甦。維克斯人在金星上建造了被稱為「玻璃寶庫」的巨大要塞,據傳說其中隱藏着關於時間的奧秘,和關乎維克斯文明自身存亡的信息。

卡巴爾 (Cabal)

編輯

卡巴爾是一種體格龐大的人形外星種族,其母世界的重力比太陽系行星高得多,因此卡巴爾必須穿着厚重的封閉式鎧甲,以模擬他們母世界的重力。卡巴爾擁有嚴格的軍事結構,由百夫長領導的作戰小隊攜帶步槍,榴彈炮,盾牌等多種功能的武器,體格龐大的巨像作為指揮官同時也是重火力的炮台。其部隊中還有被稱為賽昂的靈能步兵,以精神衝擊波為武器,其體格與卡巴爾相差甚遠,有分析指出他們並非同一種類的生物,而是在某種同盟關係下合作。

卡巴爾文明是一個完全崇尚軍國主義的帝國,在入侵人類世界之前已經征服了許多星系。卡巴爾對戰爭和征服的行為極其狂熱,據說他們的軍人是以放逐的形式被派出征戰,只有贏得戰爭並倖存下來才能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園。卡巴爾在科技方面並沒有什麼令人驚訝的造詣,但仍然憑藉着堅不可摧的厚重護甲,爆炸性武器和兇猛的進攻摧毀了人類在火星上的殖民地,並在廢墟上建起了自己的要塞。有可靠消息指出太陽系內的卡巴爾軍團仍然保持着與母世界的聯繫,並直接接受來自其帝國皇帝的指令,然而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擴張到太陽系仍然是一個謎。目前他們似乎滿於占據火星及其衛星的現狀,並沒有向其他星球擴張。然而火星上似乎有什麼東西引起了威寇斯的興趣,大批威寇斯機械軍團不斷利用火星上的時空門躍遷到卡巴爾的地盤上,令他們不勝其擾。

傀儡 (Taken)

編輯

傀儡泛指所有被邪神奧瑞克斯精神奴役的生物,其身體原有結構已被破壞並以黑暗能量重新結合,不再有自主意識,完全被奧瑞克斯奴役。目前已知的幾乎所有種族,包括墮落者,卡巴爾,威寇斯和邪魔族本身都能夠被奧瑞克斯奴役成為傀儡。這種改造過程通常會賦予被奴役者新的力量,讓它們變得比以前更強大。由於奧瑞克斯的精神力量可以擴散至太陽系各個星球,而傀儡能夠跟隨着奧瑞克斯的意志出現,因此在各個星球的戰場上隨時都會有傀儡降臨並感染整片區域。

遊戲模式

編輯

遊戲除了傳統射擊遊戲的單人戰役和多人競技場對戰模式以外,還提供了其他多人合作模式。

  • 劇情戰役:可以單人或多人完成的主線和支線故事模式,提供升級角色所需的大量經驗,貨幣和基礎裝備獎勵。
  • 巡邏任務:在開放式自由地圖中接受不同形式的任務,完成任務會獲得貨幣和陣營聲望獎勵。
  • 公共事件:在開放式地圖中隨機出現的事件,在事件期間進入地圖區域的玩家都可以參加,成功完成事件會獲得材料和貨幣獎勵。
  • 小隊突擊:可以自動匹配隊友的小隊副本,最多可以由三名玩家一起挑戰,提供比劇情戰役難度更高的PVE內容和更好的獎勵。
  • 團隊突襲:需要玩家自行組織團隊的大型副本,最多可以由六名玩家一起挑戰,提供最高難度的PVE內容和最好的PVE獎勵。首領戰通常有機關機制需要玩家較高程度的配合才能完成。
  • 玩家對戰:多種不同模式的多人PVP對戰,提供聲望和裝備獎勵。

遊戲劇情

編輯

天命

編輯

在大崩潰之後幾個世紀的長久戰役中,人類最終失去了所有地外行星和衛星上的據點,倖存者們退守在「旅者」腳下建立了最後之城,並艱難地擊退了墮落者聯軍的進攻。此後最後之城的人們和小行星帶的覺醒者國度,以及入侵太陽系的外星種族之間一直維持着脆弱而微妙的平衡,屈辱地苟延殘喘。然而伴隨着一位新守護者的誕生,這種平衡將被打破。

作為剛剛被復活的新兵,玩家奔波各地,幫助最後之城的守護者軍團在古俄羅斯航天基地消滅了徘徊在城牆外準備伺機偷襲城市的墮落者殘軍,在月球發掘並阻止了蟲巢之主克羅塔全面入侵地球的計劃,在金星對抗謀劃傳送大軍的維克斯機械人,在火星突襲卡巴軍團要塞。在覺醒者女王的幫助下,守護者進入維克斯人的黑色花園,消滅了不斷蠶食「旅者」殘存力量的黑暗之心,讓「旅者」得以開始恢復生命力。最終守護者在維克斯人的玻璃寶庫中擊敗了能夠扭曲時間,控制因果規律的軍團首領,終結了長久以來威脅人類的噩夢,玩家也由一名新兵成長為新一代的英雄,在守護者和最後之城的民眾中備受佳譽。

深淵之暗

編輯

自從人類奪回月球的作戰遭受慘重失敗並撤退之後,蟲巢之主、邪神之子克羅塔在他不可侵犯的「王座世界」中沉默已久。守護者探索月球的行動無意中喚醒了蟄伏中的蟲巢大軍,其在克羅塔的領導下計劃着全面入侵地球消滅一切活物。擁有神秘力量「劍之邏輯」的克羅塔無比強大,並且其靈魂並不存在於物理世界,已然達到了永生不死的境界。正當守護者對其侵略計劃一籌莫展之時,從月球的蟲巢神殿中逃出的一名守護者,艾瑞斯莫恩,帶給了人類微弱的希望。艾瑞斯和她的同伴們曾勇闖月球深淵討伐克羅塔,然而即便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卻連接近克羅塔的王座都做不到,艾瑞斯也成了唯一的生還者。深入蟲巢的她見識了恐懼的真意,卻也窺探到了克羅塔黑暗的秘密。在她的指引下,守護者將再闖月球深淵,進入克羅塔靈魂所在的「王座世界」,徹底消滅這個威脅人類生存的可怕敵人。

惡狼派系

編輯

許多年前,入侵太陽系的四大墮落者派系:惡魔派,王者派,凜冬派和惡狼派曾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聯軍進攻人類的最後之城,並險些在「暮光裂隙」之戰中擊垮人類的防線,然而擁有軍隊和戰艦數量最多的惡狼派系卻在關鍵時刻缺席,導致墮落者聯軍最終敗給了鋼鐵領主薩拉丁和他兩個學徒領導的守護者大軍,參戰的三個派系因此損失慘重分崩離析,四散在各地。直到最近人們才了解到,當年前往地球參戰的惡狼派墮落者原來在小行星帶被覺醒者攔截並擊敗,覺醒者女王瑪拉索芙更是擊殺了惡狼派首領,並由此將惡狼派殘兵敗將收歸己用。

然而敗軍之中也有桀驁不屈的悍將,當年重傷被俘的狼派將軍斯高拉經過多年謀劃,終於帶着殘存的手下逃出了禁錮他們的監獄。兇狠狡詐的斯高拉給自己冠以諸王之王的名號,遊走於金星和地球試圖將零散的墮落者派系重新組織成一支大軍,向女王展開復仇。地球人當年在暮光裂隙之戰中欠了覺醒者一個人情,此時正是地球人向擁有同樣祖先的同胞伸出援手的時候。曾經在討伐黑色花園時得到女王幫助的守護者和女王禁衛軍聯起手來,追蹤並緝拿惡狼派危險的頭號通緝犯。

邪神降臨

編輯

守護者在月球斬殺克羅塔的戰役是人類對抗黑暗歷史上的巨大勝利。克羅塔臨死前的最後悲鳴穿透星河直達宇宙深處,曾有人對此提出疑慮,卻被淹沒在勝利的歡慶聲中。而現在,龐大的黑暗力量響應了那悲鳴的呼喚來到了太陽系。克羅塔之父(母),蟲巢之神奧瑞克斯,在追尋宇宙終極的黑暗真理之路上已經毀滅了數千個文明。如今祂龐大的無畏艦隊帶着復仇的滿腔怒火,向太陽系的人類前來尋仇。

身為蟲巢最高的統治神之一,奧瑞克斯掌握了來自深淵的真正黑暗,任何試圖反抗祂的人都會被其力量吞噬,變成忠心耿耿的奴僕傀儡。當其大軍降臨地球之時,人類的力量將難以匹敵。為了防止地球文明遭受滅頂之災,覺醒者女王瑪拉索芙率領全部艦隊,不惜一切代價在土星環附近攔截無畏艦隊。被激怒的奧瑞克斯動用了難以想象的超級武器,幾乎全殲了覺醒者部隊,卻也癱瘓了自己的艦隊。瑪拉索芙女王自此下落不明,而登陸無畏艦挑戰邪神的重任則交到了守護者手中。如果不能徹底擊敗擁有比克羅塔更強大的「劍之邏輯」和「王座世界」的奧瑞克斯,所有人類,甚至入侵太陽系的其他外星種族,都將面臨被黑暗奴役的命運。

鐵旗崛起

編輯

人類在黃金紀元創造了許多超乎想象的科技結晶,其中有一項被稱為SIVA的智能納米科技尤其令人驚嘆。這種聰明的納米機械蟲能夠按照指令吞食同化任何有機和無機材料,重新架構其分子,從而創造出任何需要的物質形態。SIVA被廣泛應用於行星殖民地的建築開發,效果驚人。但在漫長的黑暗時代中,這項科技和其他許多輝煌成果一樣,被掩埋在了戰火和廢墟中。不久後,地球上出現了第一代被「魂」復活的強大戰士,不死的戰爭領主。這些人中的佼佼者最終聯合組成了保護人類的鋼鐵領主議會,並試圖發掘傳說中能夠讓人類文明再度輝煌的SIVA技術。然而當他們最終抵達SIVA的核心孵化場時,卻遭遇了可怕的敵人與背叛。最終領主們以付出生命為代價將SIVA封禁在地底工廠,唯一的生還者薩拉丁領主從此孤獨地守望鋼鐵聖殿,防止任何人再接近SIVA秘密的企圖。

幾個世紀之後的今日,在地表拾荒並越挖越深的惡魔派墮落者無意中發現了SIVA的蛛絲馬跡,對於以將自身機械化視為夙願得墮落者來說,SIVA的存在無疑讓他們欣喜若狂,在堅持不懈地發掘下他們終於找到了被封禁在地底蟄伏的納米蟲,並將其擴散到地表。運用SIVA改造自身的墮落者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但比起墮落者,已經開始擁有自主意識並在地表肆無忌憚吞食擴張的納米蟲才是更可怕的威脅。為了阻止這場瘋狂的災難,守護者必須深入地底,徹底消滅這可怕的遠古科技的源頭。

原聲音樂

編輯
天命原聲音樂
馬丁·奧唐奈英語Martin O'Donnell邁克爾·撒瓦特瑞英語Michael Salvatori保羅·麥卡尼、C·保羅·約翰遜原聲帶
發行日期2014年9月26日 (2014-09-26)
類型古典音樂
管弦樂
氛圍音樂
遊戲原聲音樂
時長2:18:48
唱片公司Bungie Music Publishing

《命運》的原聲音樂集由馬丁·奧唐奈英語Martin O'Donnell邁克爾·撒瓦特瑞英語Michael Salvatori保羅·麥卡尼、C·保羅·約翰遜、斯凱·列文以及斯坦·勒帕德等人編曲製作,原聲大碟收錄了44首遊戲原聲配樂;專輯在2014年9月26日在iTunes上發售。[5]這張遊戲原聲是馬丁·奧唐奈在Bungie參與的最後一個遊戲項目,他此前之前負責了《光環》系列以及再早前時Bungie遊戲的音樂。此外前甲殼蟲樂隊成員保羅·麥卡特尼也參與了遊戲原聲音樂的製作,他從遊戲中獲得啟發而創作了原創曲目《Hope for the Future》。[5][6][7]

評價

編輯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GameRankings(Xbox One)78.55%[8]
(PS4)76.83%[9]
Metacritic(PS4)76/100[10]
(Xbox One)75/100[11]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電腦與電子遊戲8/10[12]
Eurogamer8/10[13]
Game Informer8.75/10[14]
GamesRadar+     [15]
GameSpot6/10[16]
GameTrailers8/10[17]
Giant Bomb     [18]
IGN7.8/10[19]
Joystiq     [20]
官方Xbox雜誌8/10[21]
Polygon6/10[22]
Hardcore Gamer4/5[23]

《天命》常常被玩家和媒體拿來和Bungie的成名前作《光環》作比較。遊戲在許多方面延續了《光環》系列的優良傳統,例如精緻的畫面,優美的音樂,良好的第一人稱射擊感,富有特色的種族造型,以及《天命》獨特的職業技能帶來的遊戲多樣性都為其帶來了稱讚。然而,《天命》在劇情架構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卻多次被批評和質疑,媒體和玩家普遍認為相比《光環》緊張而有代入感的戰役劇情,《天命》的劇情平淡而乏味,缺少讓玩家推進故事的動力,並且幾乎沒有對關鍵故事細節的描述,玩家往往在無數疑問中完成了整個單人戰役,而遊戲結局卻沒有解答這些疑問,令玩家對故事情節充滿困惑。此外,遊戲在初期幾乎沒有對關鍵人物的個性化塑造,從主角到友善NPC和敵對勢力,幾乎沒有能讓玩家留下印象的人物。Bungie將大部分的故事細節都記錄在完全獨立於遊戲之外的「魔典」系統中,這種細化劇情的方式也充滿了爭議性:一方面,魔典以零散的記錄,傳聞,詩歌等方式從不同的人物角度,甚至從敵人的角度講述了整個世界觀從古至今的豐富歷史和趣聞,補足了遊戲本身劇情模糊不清的缺點,並且為將來的劇情發展增加了許多可能性和懸念。例如「邪神降臨」中為許多玩家津津樂道的「悲之書」魔典就講述了邪神奧瑞克斯的生平,其內容與哲學之豐富足以顛覆玩家對蟲巢和邪神本身的認識;但另一方面,由於魔典無法直接在遊戲內閱覽,而是作為副產品獨立於遊戲之外,因此對許多沒有去接觸魔典的玩家而言他們幾乎錯過了絕大部分背景故事和劇情,而遊戲本身單薄的劇情戰役顯然不能滿足其所追求的「多人角色扮演射擊遊戲」的要素。

此外,遊戲初期人物滿級後的可玩內容也被許多玩家詬病,高品質戰利品的掉落幾率極低,使得許多玩家花費大量時間反覆做同樣的任務卻得不到期待的獎勵。Bungie不得不在之後的資料片中多次修改戰利品掉落機制和裝備升級機制,提高玩家獲取獎勵的效率。

儘管毀譽參半,《天命》在各大遊戲評論媒體中依然獲得了中上等的綜合評分,並在2015年獲得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年度最佳遊戲獎。截至2015年11月,《天命》的註冊玩家達到兩千五百萬。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Vore, Bryan. The Places Of Destiny. Game Informer. 2013年12月20日 [2016年2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3日). 
  2. ^ Yin-Poole, Wesley. Bungie insists Destiny remains on track despite composer exit. Eurogamer. [2016-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3. ^ Destiny Pre-Order. Bungie. 2014年5月25日 [2016年2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30日). 
  4. ^ Destiny 2 launching Sept. 8, watch the reveal trail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olygon.2017-03-30.[2017-03-31].
  5. ^ 5.0 5.1 Destiny Soundtrack Now Available From iTun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gameinformer.2014-09-26.[2017-03-31].
  6. ^ Paul McCartney working with Bungi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Gamespot.2012-07-10.[2017-03-31].
  7. ^ Destiny End Credits Easter Egg reveals Paul McCartney's Song Hope for the Futur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Gamespot.2012-07-10.[2017-03-31].
  8. ^ Destiny for Xbox One.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9. ^ Destiny for PlayStation 4. GameRankings. CBS Interactive.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10. ^ Destiny for PlayStation 4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8). 
  11. ^ Destiny for Xbox One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12. ^ Schilling, Chris. Destiny launch review: Bungie's shared world shooter plays it safe. Computer and Video Games. Future plc. 2014年9月12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20日). 
  13. ^ Welsh, Oli. Destiny Review. Eurogamer. 2014年9月17日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5). 
  14. ^ Miller, Matt. Destiny: Flawed Structure, Engrossing Action. Game Informer. 2014年9月15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19日). 
  15. ^ Houghton, David. Destiny Review. GamesRadar. 2014年9月19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4日). 
  16. ^ VanOrd, Kevin. Destiny Review. GameSpot. 2014年9月12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14日). 
  17. ^ Jones, Brandon. Destiny Review. GameTrailers. 2014年9月14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18. ^ Gerstmann, Jeff. Destiny Review. Giant Bomb. 2014年9月12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15日). 
  19. ^ Ingenito, Vince. Destiny Review. IGN. 2014年9月3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3月2日). 
  20. ^ Mitchell, Richard. Destiny review: Loot Loop. Joystiq. 2014年9月16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28日). 
  21. ^ Evans-Thirlwell, Edwin. Review: Destiny Xbox One. Official Xbox Magazine. Future plc. 2014年9月12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月13日). 
  22. ^ Kollar, Philip; Gies, Arthur. Destiny review: no fate. Polygon. Vox Media. 2014年9月12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2月5日). 
  23. ^ Hannley, Steve. Review: Destiny. Hardcore Gamer. 2014年9月11日 [2016年2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1月29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