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相花鏡,又名團花鏡花枝鏡[1],是唐代的一種鏡子。

歷史

編輯

寶相花鏡出現在隋代,至唐代盛行一時。因為隋唐時期佛教盛行,紋飾圖案受到影響。而它主要以蓮花仍為基本圖案,再加上瑞獸或其他吉祥圖案作為裝飾。[2]1951年,考古學家曾在西安東郊出土一面鍍金寶相花鏡。又曾在1955年於河南韓森唐墓中出土另一面寶相花鏡「高士宴樂螺鈿鏡」。[3][註 1]

形狀紋飾

編輯

寶相花鏡直徑為167毫米,呈葵花形。花鏡多以六簇為主,花呈團簇形。而鏡子為花蕊鈕座圓鈕,兩種不同紋飾的寶相花紋各有三朵相間環繞,素色平緣,加上用黑漆油製而成。其品相良佳。[3]在盛唐以後,蓮花圖案產生了更多的變化。比如加入了西番蓮、石榴、葡萄以及牡丹花等圖案。令本來的寶相花鏡紋飾變得不再單一。[1]

注釋

編輯
  1. ^ 見路迪民、王大業《中國古代冶金與金屬文物》(1998年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第二章 古代青銅與青銅冶鑄技術〉第209頁。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寶相花鏡. 西安博物院. 2015-08-03 [2017-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5). 
  2. ^ 公山岩〈唐代銅鏡上的佛教元素〉. 鳳凰新聞. 2016-05-16 [2017-10-25]. 
  3. ^ 3.0 3.1 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銅鏡藝術 寶相花鏡〉.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17-1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2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