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也稱為尿常規、尿檢(英語:Urinalysis、Clinical urine tests)是針對尿液標本所進行的醫學檢驗項目,是醫學診斷過程中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尿液分析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醫學檢驗方法之一,可以反映腎臟和泌尿道等方面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進展情況。如今,大多數情況下會初步採用尿液分析試紙進行快速、簡便而又廉價的尿液分析,確定尿液之中是否存在紅細胞、白細胞、蛋白質、亞硝酸鹽、葡萄糖以及其他的物質。參見尿液分析組合項目的LOINC代碼。
尿液檢驗項目
編輯- 尿液膽紅素:正常不會在尿液裡出現。用於篩檢黃疸發生原因。
- 尿膽素原:篩檢溶血性貧血及肝臟引起的黃疸。0.3~1.0 ehrlich units/小時
- 尿液潛血:正常為陰性。可偵測腎臟疾病、橫紋肌溶解症。
- 尿蛋白:篩檢腎臟疾病及評估其傷害程度。正常值:150mg/day
- 尿液比重:偵測尿液的濃縮能力,了解腎功能。正常值:1.005~1.035
- 尿糖:正常值2~20mg/dl,篩檢糖尿病。
- 尿液酮體:丙酮正常17~42mg/dl,乙醯乙酸2mg/dl。
- 尿液白血球酯:篩檢泌尿道感染
- 尿液亞硝酸鹽:篩檢泌尿道感染。正常為陰性
- 尿液酸鹼值:篩檢泌尿道感染或辨別結石。正常pH值:4.5~8.0(平均6.0)[1]
標本的採集與保存
編輯- 清晨第一次尿液檢體採集:收集受檢者在睡眠中,尿液留置在膀胱約6~8小時後,在清晨起床所解的第一次尿液檢體,可確認亞硝酸鹽、蛋白質、微生物是否存在。
- 隨機尿液檢體採集
- 分次尿液檢體採集
- 24小時尿液檢體採集
物理性質
編輯尿量
編輯顏色
編輯茶色
編輯濁度
編輯氣味
編輯相對密度
編輯比重
編輯1.030
滲透壓
編輯折射法
編輯干化學
編輯化學性質
編輯pH值
編輯血紅蛋白
編輯葡萄糖
編輯多數糖尿病患者要進展到相當嚴重才會由尿液排出葡萄糖,若想把握黃金治療期,必須檢驗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
但是在一些情況下,沒有糖尿病也會有尿糖,例如年齡、心臟衰竭、懷孕、甲狀腺機能亢進、發燒、運動、藥物等影響都會造成尿糖
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法
編輯Benedict法
編輯薄層色譜法
編輯蛋白
編輯健康人的尿液中也含有少量的蛋白質,只有尿蛋白排泄在超過一定量時才能稱為蛋白尿;而健康人也可能因為一些因素而造成暫時性的蛋白尿。
如果利用尿蛋白試紙來測試,由於的靈敏度較差的關係,難以偵測偵測早期蛋白尿、如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非常初期的腎臟病,此時很容易控制、甚至很有機會逆轉到健康狀態),因此要早期發現蛋白尿,需要用靈敏度更高的方法。
而男性可能會因為尿液混入精液的關係,而出現尿蛋白偽陽性。
蛋白檢測試驗
編輯24小時蛋白排泄
編輯收集24小時尿液才能準確測定蛋白質排泄是否超量,但要蒐集多次檢體、非常麻煩。
蛋白/肌酐比值
編輯這個比值能夠以單次檢體推估24小時的蛋白排泄。因為雖然一個人每次排尿尿蛋白濃度都有變化,但其蛋白/肌酐比值是很接近
SDS-聚丙烯梯度電泳(SDS-PAGE)
編輯尿蛋白質
編輯0.15g/L
白細胞酯酶
編輯亞硝酸鹽
編輯膽色素
編輯酮體
編輯方法
編輯細胞
編輯紅細胞(紅血球)
編輯女性可能會因為月經而造成為偽陽性。
白細胞(白血球)
編輯巨噬細胞(清除細胞)
編輯腎小管上皮細胞
編輯尿道上皮細胞
編輯鱗狀上皮細胞
編輯- 鱗狀細胞是尿沉渣之中最大的細胞,直徑為45~65微米。它們來自尿道或外生殖器。對於女性來說,尿中出現大量的鱗狀上皮細胞則是陰道炎症( Vaginitis )的一種表現。
血脂
編輯管型
編輯白細胞管型
編輯白細胞管型
編輯紅細胞管型
編輯顆粒管型
編輯粗顆粒管型
編輯細顆粒管型
編輯透明管型
編輯結晶
編輯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 ^ 醫護檢驗手冊
影片
編輯- 尿液分析的實例介紹 作者:劉惠銘 弘光科大[1]
參考文獻
編輯- 醫護檢驗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