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溝 (北京)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的地名

巴溝,原名八溝,是中國北京市海淀區的一個地名,位於海淀區中部。此處位於萬泉河以南。[1]今位於巴溝路以南,藍靛廠北路以東,萬泉莊以西,小南莊以北。[2]

歷史

編輯

巴溝因歷史上有八條水溝,故稱「八溝」,後音轉為今名。過去,萬泉莊的泉水自南向北流,其中八條水溝最大,人們在水邊的高地上建成小村,明朝萬曆年間稱「八溝村」,又稱「巴溝」。《長安客話》載:「北淀之水來自巴溝,或雲巴溝即南淀也。」[2]這八條水溝的水向北匯入萬泉河中。[1]

京劇蘇三起解》中有一段道白:「上南京去的全走了,只剩下去熱河八溝喇嘛廟拉駱駝的了。」熱河八溝喇嘛廟即今承德市平泉縣宗暢寺[1]

據說,清朝乾隆帝每年赴熱河木蘭圍場狩獵,駐蹕避暑山莊時,有時赴宗暢寺遊覽。迴鑾北京後,便命內務府營造司依照宗暢寺附近的自然景觀,在萬泉莊北側仿建。從巴溝村到南海淀倒座觀音堂以西的一里多的東西走向的道路上,在巴溝橋東西兩側有八條南北走向的水溝穿過此路,八條水溝分別建花崗石單孔平橋八座,南引萬泉河水,北流至暢春園宮門前的菱角泡子(即位於海淀中心的丹稜沜)。巴溝橋以及這八條水溝和八座平橋配上聖化寺,形成了新的自然景觀。[1]

日下舊聞考·卷七十九·國朝苑囿泉宗廟》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帝御製《出暢春園門自堤上至泉宗廟雜詠》:

政務詳裁無逸齋,餘閒未報午時牌。
出園一攬泉宗勝,減從何須法駕排。
自南流水落鳴湍,停注溪田凍尚寬。
未是靈台推步舛,候遲因閏致春寒。
泉出萬泉原瀉北,石橋惟剩說巴溝。
春明日下胥差記,安得髙梁有逆流?……

詩中乾隆帝有小註:

《日下舊聞》、《春明夢余錄》皆謂丹稜沜之水出巴溝以逹於高梁橋。今丹稜沜雖不能確指為何地,而巴溝橋之名尚存,橋南為萬泉莊,地既高於巴溝,其水實自南而北,安得由巴溝逆流以入高梁乎?髙梁實源於玉泉,匯為昆明湖,經長河南注,與此何涉?向為《萬泉莊記》,曾詳辨之。

由該文可見,乾隆帝認為《日下舊聞》、《春明夢余錄》所稱的丹稜沜之水向南經巴溝流向高梁橋是不對的,應為萬泉莊的泉水經巴溝向北流向丹稜沜,此水同高梁橋下的高梁河無關。[1]

《日下舊聞考·卷九十九·郊垧西九》:

聖化寺西北為巴溝村,有延壽庵。臣等謹按:「聖化寺建自康熙年間,近寺為北所,為含淳堂,皆詳見苑囿門。巴溝村有巴溝橋,皇上命立碑以志之,巴溝橋東南與萬泉莊接壤,其水自南而北,匯入暢春園。園即丹稜沜,為明武清侯李銘誠清華園。恭繹御製《萬泉莊記》厘定水道所經至精至確,足正朱彝尊孫承澤諸家之謬,全文謹載入苑囿門。」泉宗廟卷後:巴溝村之延壽庵,相傳為明代舊剎,本朝重加修葺。増:三教庵,在萬泉莊。臣等謹按:「萬泉莊泉源隨地湧現,乾隆三十二年,皇上始於其地建泉宗廟,廟內之泉錫嘉名者,凡二十有八,謹載入苑囿門。其廟外之泉,若大沙泉、小沙泉,亦皆立碣以志之,自是水之由萬泉莊注巴溝,由巴溝入暢春園者,其源流始大著。至王嘉謨《薊邱集》、蔣葵《長安客話》諸書所載,有東雉村、西勾橋,皆附近丹稜沜之地,伏讀御製《萬泉莊記》指示巴溝橋之南,平地淙淙出乳穴者不可勝數,與諸書所載東雉、西勾水入地中者相合,睿鑒周詳,訪古者咸識所依據矣。」

以上所載的巴溝橋及水溝情況,恰和1990年代的巴溝橋以及八條水溝的遺址相符。[1]根據上文,巴溝村有巴溝橋,乾隆帝命立碑以志之;巴溝橋東南和萬泉莊接壤,其水自南向北匯入暢春園(即丹稜沜)。[2]

清朝光緒年間,巴溝有「養年別墅」,軍機大臣榮慶常來該別墅居住。1958年之前,巴溝橋、八條水溝和八座石平橋仍完好,泉水仍分為八條溝向北流入萬泉河。1958年人民公社化之後,巴溝大道以南的大片稻田北京市園林局闢作養魚池。不久,巴溝大道以北的大片稻田被北京市水產公司占用。又過數年,因水源枯竭,水溝被逐漸填平,巴溝橋及八座石平橋也被逐步拆除。[1][2]

巴溝村平面呈正方形,主街為南北走向,水泥方磚路。巴溝村很小,但寺廟很多。自清朝以來有延壽庵,康熙年間興建寶真觀,道光年間興建觀音廟五聖庵,光緒年間興建裕華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溝村的寺廟道觀均被拆毀,改建為居民區。[2]

1996年6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萬柳工程」整體改造項目。1998年12月26日,萬柳工程正式啟動。2003年10月,巴溝村開始拆遷。到2005年,巴溝村已經蕩然無存。[3]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焦雄,北京的巴沟喇嘛庙,载胡玉远主编,京都胜迹,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第174-175页. [201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3). 
  2. ^ 2.0 2.1 2.2 2.3 2.4 北京地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505頁
  3. ^ 北京城中村加速消失带来的阵痛,新浪,2006年03月03日. [2013-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