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墓地位於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薛莊鎮北村西黃土嶺,南北長240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20公頃,為西周應國貴族、春秋楚國貴族和漢代平民墓葬。墓葬以昭穆制度為序,由南向北。大型墓均依次埋於中線上,中小型墓位於東西兩側,以東為主。[1]

應國墓地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河南省平頂山市
分類古墓葬
時代
編號6-262
認定時間2006年
西周柞伯青銅簋,平頂山應國墓地M242出土。簋內銘文完整記載了周王舉行射禮的經過。

發掘歷程

編輯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由於當地群眾在滍陽嶺上燒制磚瓦時,不斷出土應國的銅器和鄧國的媵器。考古專家據此經過多方面的考察論證,初步確認西周時期應國墓地在滍陽嶺。 1979年,一個來自平頂山市郊區的農民帶着一件青銅簋前來寶豐縣文化館。但當時寶豐縣不屬平頂山市管轄,寶豐縣從事考古工作的鄧成寶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勸他到平頂山市文化局,交給文物主管部門,並向當時在平頂山主管文物的張肇武通知這一事情。但此人把銅簋賣給了寶豐縣廢品收購站。得知這一消息,張肇武、耿殿元、孫清遠等人趕往寶豐,到這個廢品收購站,找到了這件銅簋。他們把銅簋贖了回來。這一時期,市黨員幹部走訪群眾,宣傳文物法,徵集文物,並根據數量多少給予物質獎勵並表揚。

1990年下半年至1993年8月,發掘了西周中期的M84與西周晚期的M95、M96、M38、M6等應國國君墓與國君夫人墓,以及春秋中期墓M301、春秋晚期墓M10、M11等。1993年三至四月份發掘了南區的西周早期墓M232、M231、M242,中區的西周中期墓M86,北區的西周晚期墓M7等大中型墓葬,另有一些西周晚期的小型貴族墓也出土了一些青銅器和玉器。其中M232、M86與M231、M7等都是應國國君與國君夫人級的墓葬。 1995年至1997年,在墓地北區的北段,發掘了M313、M310、M311、M320等戰國早中期的大型楚國貴族墓。2002年11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出戰國至漢代的古墓葬數十座。自2003年7月開始到2004年元月結束,為配合新城區公路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組建考古隊,對這批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中發掘出了戰國初期大型楚國貴族墓M321。 [2]

自1986年以來,省市文物部門聯合對該墓連續發掘,取得許多成果。目前發掘出古墓葬有320餘座,其中有60座典型的應國貴族墓,並出土萬餘件的各類文物,其中重要的有敔簋、應候鼎、鴨形盉、鄧公盨、封虎鼎、應事觶、泊鼎等文物。[3]

 
素面銅盨,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平頂山市應國墓地M95

影響

編輯

平頂山別名的由來

編輯

1986年6月考古隊在發掘滍陽嶺應國貴族墓群中部的1號墓時發現一隻白玉線雕鷹。它通體透明,長2.2厘米,寬5.7厘米,頂部與右翅上有微斑,呈展翅飛翔狀。據專家考證,這個玉鷹是一件具有族徽意義的重要文物。當時平頂山市政府擬建造一座市標性雕塑,因此在發掘現場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郝本性向市政府建議以玉鷹為參照物雕塑一隻雄鷹作為市標性雕塑,平頂山市取「鷹城」為別名。,這一建議最終被採納。從此鷹城成了平頂山市的別名。

意義

編輯

應國墓地的考古發掘,解決了與應國歷史相關的一些爭議(沒有實物證明),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歷史文獻的不足。出土的許多帶有銘文青銅器,證明了《水經注·滍水》等文獻記載的應國都城在滍陽這一史實。 [4]但由於多年來缺乏有效保護,燒磚取土、開墾種田、植樹、修路等破壞行為時時發生,特別是墓被考古挖掘後,由於疏於管理,加劇了對古墓地的毀壞,遺址目前遭受嚴重破壞。[5]

注釋

編輯
  1. ^ 平頂山師專學報. 应国墓地考古发掘综述. [2000年01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4). 
  2. ^ 平頂山市人民政府官網 考古挖掘及保護-應國墓地[失效連結]
  3. ^ 華夏經緯網 應國墓地—鷹城文化的發源地 [失效連結]
  4. ^ 平頂山晚報 應國印象:神秘都城的滄海桑田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大河網古應國墓地遺址遭毀滅性破壞[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