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暉
廖暉(1942年5月—),廣東惠陽人,生於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工程系畢業。1960年8月參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十二至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連任六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
廖暉 |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副主席 | |
任期 2003年3月14日—2013年3月11日 | |
主席 | 賈慶林 |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 |
任期 1997年7月28日—2010年10月8日 | |
總理 | 李鵬 → 朱鎔基 → 溫家寶 |
前任 | 魯平 |
繼任 | 王光亞 |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 | |
任期 1984年—1997年8月 | |
總理 | 趙紫陽 → 李鵬 |
前任 | 廖承志 |
繼任 | 郭東坡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42年5月(82歲) 日佔香港 |
籍貫 | 廣東惠陽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親屬 | 父親廖承志 |
學歷 |
生平
編輯1960年8月起,18歲的廖暉開始接受軍事專業訓練。1965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導彈工程系地空導彈總體設計專業,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一直在解放軍中服役,任空軍高射炮兵獨立四師三營一連引導技師,1972年任空軍駐國營761廠軍工產品質量檢驗軍事代表,同年9月,祖母何香凝病逝。1975年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高射炮兵處參謀,1980年任總參謀部裝備部科技處副團職參謀。[2]
1983年6月,父親廖承志病逝,41歲的廖暉被調至國務院繼承父親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職位,從副局級躍升副部級。一年後,又晉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成為當時最年輕的正部級幹部。1997年8月,香港回歸後,轉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香港回歸初期,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廖暉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共同推動,建立兩地政府高層制度性聯繫,又擔任澳門特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廖暉在2003年3月和2008年3月,當選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排名第二位),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全面負責中共在香港、澳門的統戰工作。
家庭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來源
編輯- 書籍
- 伊東真弓(Mayumi Itoh). (2012).『日中関係的先駆者 廖承志與高碕達之助』(Pioneers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Liao and Takasaki). Palgrave-MacMillan ISBN 978-1-137-02734-4 http://www.amazon.com/Pioneers-Sino-Japanese-Relations-Liao-Takasaki/dp/113702734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
前任: 魯平 |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1997年-2010年 |
繼任: 王光亞 |
前任: 廖承志 |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 1984年-1997年 |
繼任: 郭東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