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堅(1912年—1962年7月21日),又名張然和。福建省漳州人,印度尼西亞爪哇歸僑。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幹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官員。

生平

編輯

1925年回國讀書,上海暨南大學肄業。

192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任上海吳淞區委書記,江蘇省委組織部幹事,福建省委秘書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家政治保衛局白區工作部部長。據《邱會作回憶錄》,長征前夕,國家政治保衛局執行部部長張然和展示了局長鄧發簽署的處決令,把邱會作綁了起來押往行刑場,路上遇到周恩來、鄧發與邱會做的直接上級葉季壯,葉季壯向周恩來詢問是怎麼回事,周恩來對鄧發說:「他還是個孩子,交給葉季壯帶回去吧!」紅軍長征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後張然和調紅四方面軍工作,卓木碉會議期間, 1935年10月5日成立「中共大金省委」,駐綏靖(今金川縣城老街所在地)正街,省委書記何柱成(後邵式平),組織部長陳毅先(後何柱成),裁判部長曾廣瀾,宣傳部長羅青長李中權),民族事務部長張然和。1935年11月12日,紅軍在綏靖恢復成立西北聯邦政府,主席邵式平,張然和任裁判部部長、財政經濟部部長。任紅三十軍政治部組織部長、保衛部長。紅西路軍主力失敗後,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在甘肅肅南縣石窩山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成立幹部游擊支隊的軍政委員會,主席兼政委曾日三,副主席兼支隊長是畢占雲,委員有張琴秋歐陽毅劉瑞龍、張然和等。張然和個子矮,臉黑,很像藏民,利用長相的優勢與牧民套近乎,為幹部游擊支隊的殘部爭得了吃喝和短暫的安全。[1]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7月7日,在旬邑湫坡頭鎮看花宮成立了陝北公學分校,有華僑學員100多人。張然和任陝北公學分校政治部副主任。《論持久戰》發表後,陝北公學很快開設了游擊戰爭課,由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紅軍幹部周純全和張然和主講,將「游擊戰從小到大發展的規律講得很是形象化:從針尖刺,剪刀剪走向大刀殺,闊斧砍。」[2]。1938年12月,陝北公學華僑聯誼會在看花宮成立,主任爪窪歸僑張然和,副主任泰國華僑朱瘦林,秘書長新加坡華僑廖冰(女) 。[3]1939年1月,陝北公學總校由延安遷到旬邑看花宮與分校合併,校長成仿吾,黨委書記申力生,教務部長江隆基,政治部主任張然和。[4]1939年6月下旬,陝北公學遷回延安,與延安魯迅藝術學校、延安工人學校、安吳青訓班合併,成立華北聯合大學,隨即開赴晉察冀根據地靈壽縣陳莊[5],對外稱「華勝大隊」,張然和任華北聯大政治部主任。1940年任冀中區黨委社會部第三任部長,1943年初任冀中區黨委組織部長兼社會部長。1943年8月撤銷冀中區黨委、冀中行署、冀中軍區,冀中各地委、專署、軍分區由晉察冀邊區直接領導,晉察冀分局設立冀中工作委員會,協助晉察冀分局處理冀中的日常工作,馬輝之任工委主任,周小舟、張國堅任工委委員。1944年7月恢復設立冀中區黨委、冀中行署、冀中軍區。抗戰勝利後,冀中區奉命在勝芳籌備接管天津,張國堅任天津公安局局長。[6]後因美國海軍在天津登陸作罷。

解放戰爭期間,任張家口市委副書記兼市委社會部長,晉察冀中央局社會部副部長、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業務處處長。1949年7月調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交通運輸計劃處處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處長,中財委第三辦公室副主任。1954年11月任國務院第六辦公室(交通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第六辦公室副主任兼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1958年3月,國務院第六辦公室與國家經委合署辦公,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歐陽毅回憶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8年7月版,ISBN: 9787801362162
  2. ^ 成仿吾:《戰火中的大學:從陝北公學到人民大學的回顧》,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43頁
  3. ^ 王勝軍:「陝甘寧邊區華僑組織的成立及演變發展」,《新西部(理論版)》, 2016.
  4. ^ 張翠華 陳驪驪:「成仿吾與陝北公學」,《教育家》, 2015(1):22-27.
  5. ^ [ 容全堂:「陝北公學分校在旬邑縣看花宮」,來源:中紅網,2013-06-18]
  6. ^ 華子游:「作家梁斌的"公安"情緣」,《東方劍》,2006年第2期:第36-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