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匣

為可連續射擊的槍械儲存並供應彈藥的容器

彈匣(英語:magazine)是一種為可連續射擊的槍械儲存並供應彈藥的容器。這種容器包含可拆卸與固定兩類,最主要的功用是將預先安裝在彈匣內的彈藥在射擊過程當中依序的送入槍機當中。

左圖為雙排、單排、旋轉式彈匣,右圖為四排彈匣。

彈匣有多種大小與形狀,以搭配各類槍械和使用場合。容量較少的彈匣只有數發的容量,較大的則可以安裝數百發子彈

彈匣類型

編輯

彈倉

編輯

固定式彈匣(fixed magazine),也稱內置式彈匣(internal magazine)或整合式彈匣(integral magazine),中文又稱彈倉,是指永久性/半永久性安裝在槍體內的供彈具。

管式彈倉

編輯

管式彈倉(tubular magazine)是最早被使用在制式槍械上的一種內置彈匣,現今主要使用在霰彈槍、泵動式榴彈發射器及桿動式步槍上,可分為單管及雙管式,一般固定在槍管下方,彈藥以頭尾接連方式蓄入管式彈倉。

由於在倉中的子彈首尾順次排列,在槍械搖晃震動時後面的子彈有可能頂在前面子彈的底火上將其擊發、造成走火事故,因此該種方式適合鈍頭(如 40 毫米榴彈)、縮頭(空尖彈)或平頭(霰彈)的彈藥,而不適合尖頭的普通步槍 / 手槍彈。

盒式彈倉

編輯

內置盒式彈倉(internal box magazine)是早期栓動步槍常見的供彈具,通常是在槍托里鑿出空間並嵌入一個儲蓄子彈的容器,用容器底部的彈簧供彈板將子彈依次頂出。

可拆式彈匣

編輯

盒式彈匣

編輯
 
兩種STANAG彈匣,左為柯爾特(Colt)生產的20發彈匣,右為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生產的30發彈匣。
 
中華民國國軍T91的30發可視式STANAG彈匣

可拆式盒式彈匣(detachable box magazine)為最常見的供彈具,以內部的彈簧把彈藥推至彈匣口,一般使用在手槍、自動霰彈槍衝鋒槍步槍機槍等需要連續射擊的槍械上。從蓄彈形式上則可以分為單排、雙排、四排彈匣:單排彈匣結構較簡單且闊度較小,但裝彈量低;雙排彈匣彈藥為左右排列方式,通常裝彈量較高(以相同高度計算),但尺寸較大;四排彈匣則為一種更高裝彈量的彈匣,尺寸更大,彈藥以各雙二排的方式排列,在彈匣末段變為雙二進一。可拆式彈匣多為現代槍械使用,在彈匣內彈用完後就可快速更換另一個,而固定式彈匣則需要以彈夾壓入彈藥,只在進行分解維護時才拆開。

旋轉式彈匣

編輯
 
以扣鏈齒推動的Ruger 10/22可拆旋轉式彈匣。

旋轉式彈匣(rotary magazine)常見於手動步槍上,以扣鏈齒或撥彈杆推動,分為可拆式及固定式,一般只能裝十發彈藥或以下。

彈鼓

編輯

彈鼓(drum magazine)為輕機槍等連發槍械常用的供彈具,裝彈量比盒型彈匣為高,彈藥經旋轉撥彈輪由內至外到達供彈口,可分單室及雙室設計。

彈盤

編輯
 
DP機槍的彈盤,可裝彈47發。

彈盤(pan magazine)有時又稱為平盤式彈匣,是一種類似彈鼓的供彈具,但彈藥排列方式不同,彈頭指向轉軸軸心,以彈簧的力量使整個彈盤旋轉,從而把彈藥送進槍機

彈筒

編輯

彈筒(helical magazine)為一種大容量螺旋式供彈具,主要對應手槍彈,彈藥以螺旋方式排列[1]。彈筒對生產技術的要求較高,同時較難維持可靠性,裝填彈藥步驟煩複,或需專門工具。

按進彈類型區分

編輯

彈匣有單進與雙進之分,即同時有幾排槍彈進入供彈位置。也經常和彈匣牌數共同給出,如:單排單進,雙排單進,雙排雙進,四排雙進等。 單進廣泛用於手槍和部分衝鋒鎗(毫無疑問所有單排彈匣都是單進),優點是有利於減小武器寬度,缺點是可靠性較低;雙進廣泛用於衝鋒鎗、自動步槍和少數手槍(比如斯捷奇金自動手槍,採用20發雙排雙進彈匣),可靠性較高而體積也相應稍大。

更形象地舉例,AK系列、AR-15系列等現代步槍採用的是雙進彈匣(雙排雙進),大部分大容量現代手槍和斯登、M-3 「黃油槍」等衝鋒鎗採用的是單進彈匣(雙排單進)。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