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藥
抑菌藥(bacteriostatic drug)又稱抑菌劑[1](bacteriostatic agent,bacteriostat,Bstatic)、制菌劑[2],是具有抑制細菌繁殖藥效的抗菌藥物。與抑菌藥相對的一個概念是殺菌藥,即能起殺滅細菌作用的抗菌藥物。不過抑菌藥與殺菌藥並非嚴格對立的概念,部分抗菌藥物可能既是抑菌藥,又是殺菌藥。例如氯黴素在作用於革蘭氏陰性桿菌時只有抑制其增殖的藥效,而在作用於其他抗菌譜內的微生物時可以將其殺滅[3][4]:370-371。
藥理學
編輯相比殺滅細菌的殺菌藥,抑菌藥的作用是抑制病原細菌的繁殖。通過對病原細菌增殖的抑制,抑菌藥物能為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留出啟動對入侵的病原細菌的免疫反應的時間、阻止病原細菌感染的擴大化[4]:370-371。
根據作用的病原細菌種類不同,同一種抗菌藥物可能有時體現為抑菌藥、有時體現為殺菌藥。氯黴素即為一例。當作用於革蘭氏陰性桿菌時,氯黴素起抑制其增殖的作用;當氯黴素作用於其他抗菌譜內的微生物時,可以將其殺滅[4]:370-371[5]。
臨床應用
編輯抑菌藥無法直接殺死細菌。因此,如果在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反應前就停藥,仍然存活的病原細菌可能很快就會大量增殖導致病情惡化。因此,對於病情較危重的病人而言,相比抑菌藥應優先選用殺菌藥[4]:370-371。此外,治療AIDS患者等喪失免疫能力的病人時應使用殺菌藥而非抑菌藥[6]。
抑菌藥與殺菌藥聯用可能可以增強對病原細菌的殺滅作用,但具體效果如何很難預測。抑菌藥與殺菌藥的聯用也可以起到延緩病原細菌出現耐藥性的作用[7]。
實例
編輯氯黴素、克林黴素、乙胺丁醇、林可酰胺類抗生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呋喃妥因、新生黴素、惡唑烷酮、大觀黴素、磺胺類藥物、四環素、替加環素,以及甲氧苄啶都是抑菌藥的實例[3][8]。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存档副本. [2023-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0).
- ^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a8cc2e9efc4a48b1427eb47c15e78069/?seq=2
- ^ 3.0 3.1 3.2 朱依諄. 药理学 第7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464. ISBN 978-7-117-14403-2 (中文(中國大陸)).
- ^ 4.0 4.1 4.2 4.3 Michelle A. Clark. Pharmacology 5th. US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SBN 978-1-4511-4320-1 (英語).
- ^ Matthew Stubbs; Narin Suleyman. Crash Course: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E-Book.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3-01-30: 6. ISBN 0-7234-3773-4.
- ^ Paul G. Engelkirk; Janet L. Duben-Engelkirk.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Essentials of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Williams & Wilkins. 2008: 163. ISBN 978-0-7817-9701-6.
- ^ R.R. Levine; C.T. Walsh; Rochelle D. Schwartz-Bloom. Pharmacology: Drug Actions and Reactions, Seventh Edition. CRC Press. 2000-04-15: 492. ISBN 978-1-85070-497-3.
- ^ Shetty N, Aarons E, Andrews J. Chapter 5: General principles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rews J, Shetty N, Tang JW (編). Infectious Disease: Pathogenesis, Prevention and Case Studies. Wiley-Blackwell. 2009 [2019-08-03]. ISBN 1-4051-354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