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城牆為舊日照縣城城牆,位於今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境內東部偏北、東港區日照街道,現城牆與護城河均已不存。

清康熙十一年(1672)《日照縣誌》城郭圖。
清光緒十二年(1886)《日照縣誌》城池圖。
1970年5月原日照縣城及周邊地區衛星航拍。
原日照城牆東南隅,歷史上此處曾建文昌閣,今日照市東港區市民廣場東南。

歷史

編輯

漢代曾在日照境內置海曲縣、崑山縣等,後廢。北宋元祐二年(1087)置日照鎮,屬京東東路莒縣,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升為日照縣,歷金元明清相繼屬山東東路莒州、山東益都路莒州、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山東莒州直隸州和沂州府等[1]

縣城始築於金代,原為土城,元前至元十七年(1280)邑人相士安增修,明正德七年(1512)署縣事王伯安重修,有東、西二門,萬曆二十一年(1593)知縣杜一岸砌以磚石。此外嘉靖三十六年(1557)知縣張執中在城西築土城三面,並設南、北、西三門,崇禎三年(1630)知縣鄭麟喻砌以磚石,並與舊城合而為一。清康熙十三年(1674)、五十一年(1712)、乾隆二十五年(1760)、嘉慶五年(1800)、咸豐十一年(1861)和光緒十一年(1885)多次重修[2]。近代以來城牆逐漸被拆除,護城河亦被填平[3]

建築

編輯

日照城牆元前至元十七年(1280)時城周二里,高二丈余(約6.4米),萬曆二十一年(1593)增至二丈六尺(約8.32米),明崇禎三年(1630)兩城合併後城周四里,略呈方形,設陸門四座,分別為東門永安門(今東港區政府院東牆外南端,海曲中路與華陽路交叉處偏東)、西門振武門(今海曲西路真誠大藥房有限公司辦公樓前稍西處)、南門朝陽門(今蘇寧廣場南側)和北門拱極門(今正陽路北段日照市中醫醫院東北隅牆外),其中東門設瓮城(),兩城合併前另有西門太平門,清康熙時建樓名太平樓(後圮,今日照百貨大樓西側附近,原西門外有太平橋,後亦在城內)[4],光緒年間在城東南隅新建文昌閣[5]。護城河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時寬、深均為一丈(約3.2米),清順治九年(1652)均增至一丈二尺(約3.84米)[2][3]

城內東西大街即今海曲中路,北街即今正陽路(因1966年前尚存三座牌坊又名牌坊街)。城內主要建築有縣署(位於東門內,已不存,其址今為東港區政府)、典史署(位於縣署東北,原為主簿署)、常平倉(原名監穀倉,又名西倉,位於館驛巷西北)、東常平倉(位於縣署東南,原為察院)[6]、奎峰書院(清道光年間新建,位於十字街太平橋南)[7]、城隍廟(位於縣署西北)、火神廟(位於城隍廟西)、龍神祠(位於火神廟西北,原為鹽義倉)、東嶽廟(位於西門裡)、普照寺(位於縣署北)[8]等。原學宮(日照縣學文廟)曾在城內縣署西南,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改在城外東關,但教諭署和訓導署仍在城內(分別位於縣署西南和南門內街東)[9]

此外城內曾有明代進士坊(位於縣署西,為進士陳達立)、柱史坊、雙鳳齊鳴坊(均位於縣署東,為舉人齊宗賢、進士齊宗道立)、文英坊、恩褒坊(均位於北門裡,前者為舉人申安立,後者為奉政大夫申克敏立)、錫命綸恩坊(位於南門裡,為文林郎申懷暨奉直大夫申其學立)、貞同天地坊(位於十字街,為申禎妻金氏立)和清代四世一品坊(位於北門裡,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為李應廌家族而立)等多座牌坊[10][11],今均已不存。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清·陳懋修,張庭詩纂,《光緒日照縣誌·卷一·疆域·沿革》:周為莒地,後入楚,秦屬琅邪郡,漢屬徐州琅邪郡,為海曲縣,又為崑山縣,後漢崑山縣廢,改海曲為西海縣,屬徐州琅邪國,曹魏屬城陽郡,省入莒縣。……宋屬京東東路密州,仍並於莒縣,元祐二年於莒縣置日照鎮,三年入膠西縣臨海軍,轄於密州。金改為日照縣,屬山東東路莒州,元屬山東益都路莒州,明隸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國初縣因明舊,雍正八年屬莒州直隸州,十二年改屬沂州府。
  2. ^ 2.0 2.1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城池》:金改日照鎮為縣,始築土城。元至元十七年縣人相士安倡眾增修,周二里,高二丈有奇。明正德七年署縣事王伯安重修,門二,東曰永安,西曰太平。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杜一岸砌以磚,高二丈六尺,上闊八尺,增築瓮城重門,敵台四座,穿濠深廣皆丈。先是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張執中附城西築土城三面,南門曰朝陽,北曰拱極,西曰振武,至崇禎三年知縣鄭麟喻砌以石,與舊城為一,周四里,共敵台十二,垛口一千四百八十有三。國朝順治九年知縣呂補袞於新城外浚濠,深丈二尺,廣如之,圍以馬牆,惟地脈入城處不鑿濠。康熙七年地震城圮,十三年知縣楊士雄修之,五十一年知縣成永健重修,於西門側鑿濠。乾隆二十五年知縣李綬、嘉慶五年知縣賀孟逵皆因舊修補,咸豐十一年知縣張書升、縣紳丁守存等重修,光緒十一年知縣陳懋復修焉。
  3. ^ 3.0 3.1 《日照古城》. 日照日報. [2020-04-17]. [失效連結]
  4. ^ 《光緒日照縣誌·卷一·疆域·古蹟》:太平樓,城之舊西門也,明中葉擴城基,西門猶存。國朝康熙間,知縣佟國瓚建樓其上,懸鐘焉,高踞勝地,文士歌詠,後以雨圮,移鍾東門。《光緒日照縣誌·卷二·建置·橋梁》:太平橋在城裡十字街,即舊西門橋。
  5.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學校》:又城東南隅文昌閣,光緒五年知縣宮本昂建。
  6.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公署》:典史署在縣署東,舊為主簿署。……常平倉(原名監穀倉)在館驛巷西北,東常平倉在縣署東,系察院故址。鹽義倉在北門內東巷,乾隆七年知縣李孕昌建,後奉文併入常平倉,改舊基為龍神祠。
  7.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學校》:奎峰書院在城內十字街太平橋南,道光十八年知縣周瑞圖倡縣紳出資創建。
  8.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壇祠》:城隍廟在縣署西北,明洪武二年創建。火神廟在城隍廟西,萬曆三十六年改建。龍神祠在火神廟西北。東嶽廟在城西門裡。普照寺在縣署北,明一統志洪武二十四年建,已圮。
  9.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學校》:縣學舊在縣署西南,元至正辛卯縣尹仇敬創建。……(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張執中改建明倫堂與齋房於東關外。……今教諭宅在縣署西南,訓導宅在南門內街東,皆舊學署基址。
  10. ^ 《光緒日照縣誌·卷二·營建·坊表》:進士坊,進士陳達,在縣署西,圮。雙鳳齊鳴坊,舉人齊宗賢,齊宗道,在縣署東,今圮。柱史坊,進士齊宗道,在縣署東,圮。文英坊,舉人申安,恩褒坊,褒封奉政大夫申克敏,二坊在城北門裡。錫命綸恩坊,褒封文林郎申懷暨奉直大夫申其學,在城南門裡。……貞同天地坊,為申禎妻金氏立,在城內十字街。……國朝四世一品坊,褒封內閣學士李應廌四世,在城內。
  11. ^ 《四世一品石牌坊》. 日照日報. [2020-04-17].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