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勞動黨的意識形態

本文是關於朝鮮執政黨朝鮮勞動黨的意識形態。

金日成主義和金日成金正日主義

編輯

金日成主義(김일성주의)和《確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一道由金正日於1974年正式提出。[1]據報道,金正日這樣做是為了加強他在朝鮮勞動黨內的地位,利用他父親在政治上至高無上地位。[1]金日成主義指的是金日成的思想,而《確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是朝鮮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指南。[1]金正日認為,他父親的思想已經發生演變,因此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名字。[2]朝鮮官方此前曾將金日成的思想描述為「當代馬克思列寧主義」。通過稱之為「金日成主義」,金正日試圖將他父親的思想提升到與斯大林主義毛澤東主義同等的威望水平。[2]在將「金日成主義」引入朝鮮詞典後不久,金正日就開始呼籲對朝鮮社會進行「金日成主義改造」。[1]

有政治分析家認為,金日成主義和主體思想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而且這兩個術語是可以互換的。[1]然而,金正日在他1976年的演講《關於正確認識金日成主義的獨創性》中說,金日成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從這種思想演變而來的影響深遠的革命理論和領導方法」。[3]他進一步補充說:「金日成主義是原創思想,不能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框架內解釋。作為金日成主義精髓的主體思想是人類歷史上新發現的思想」。[2]金正日更進一步,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已經過時,必須由金日成主義取代。[4]

有分析家認為,這一術語標誌着從社會主義向民族主義的轉變。[4]這在1982年金正日慶祝父親70歲生日時發表的講話中很明顯,他在講話中表示,熱愛國家高於熱愛社會主義。[5]這種特殊主義催生了諸如「朝鮮民族第一論」、「我國式會主義」等概念。[6]

2011年12月金正日逝世後,2012年4月舉行的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將金日成主義更改為金日成金正日主義김일성-김정일주의)。[7]會議上的黨員還表示,朝鮮勞動黨是「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黨」,並宣布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是「黨的唯一指導思想」。[7]隨後,朝鮮中央通訊社表示,「朝鮮人民長期以來將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革命政策思想稱為金日成金正日主義,並將其視為國家的指導方針。 」[8]

朝鮮勞動黨在1980年將黨章中的馬列主義改為金日成思想,並在2012年10月將朝鮮金日成廣場上的巨幅馬克思和列寧像撤除。[9]

「偉大領袖」理論

編輯

與將生產和交換的物質條件的發展視為歷史進步的動力(見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同,主體思想認為人類一般是歷史的動力。[10]「人民群眾放在一切的中心,領導者是群眾的中心」。[10]朝鮮認為,主體思想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意識形態」,其中「人是一切的主人,決定一切」。[10]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同,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中,人民的決定取決於他們與生產資料的關係,主體認為人民的決定考慮但獨立於外部因素。[10]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樣,主體認為歷史是有規律的,但只有人才能推動進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推動者」。[11]然而,群眾要想成功,就需要一位「偉大領袖」。[11]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人民群眾將領導(基於他們與生產的關係),但在朝鮮,偉大領袖(朝鮮語當中稱呼領袖為「首領」)的角色對於領導是必不可少的。[12]這一理論幫助金日成建立了對朝鮮的一人統治。[12]

該理論將偉大領袖變成了絕對主義的最高領袖。[13]工人階級不是為自己思考,而是通過偉大領袖思考。[13] 偉大領袖是工人階級的「最高大腦」(即「策劃者」),這意味着他是工人階級的唯一合法代表。[13] 階級鬥爭只有通過偉大領袖才能實現,一般的艱巨任務,特別是革命變革,也只有通過偉大領袖才能實現。[13] 在歷史發展中,工人階級的領導力量是偉大領袖。[13] 偉大領袖也是一個無懈可擊、廉潔從不犯錯、永遠仁慈、永遠為群眾執政的人。[14]偉大領袖制度要發揮作用,必須有統一的思想體系,金正日為此提出了《確立黨的唯一思想體系十大原則》。[15]

階級分析

編輯

與上層和下層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朝鮮王朝不同,朝鮮採用了「人民」聚集在一起的概念。朝鮮沒有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而是將國家分為三個等級——產業工人、農民和文員(samuwon;사무원)——每個階層都與其他階層一樣重要。文員階級由知識分子和小資產階級組成,如文員、小商販、官僚、教授和作家。這是朝鮮階層分析所獨有的,旨在提高該國人口的教育和識字率。[16]通常,馬克思列寧主義國家只重視農民或勞工,因此在蘇聯,知識分子並沒有被定義為一個獨立的階級,而是一個從幾乎所有階級(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成員中招募自己的「社會階層」。

朝鮮相信能通過勞動實現快速工業化,並相信自然要服從人類的意志。通過將社會階層重組為理論上平等的群眾,朝鮮政府聲稱將能夠在未來幾年實現自力更生。然而,這一說法受到了外國觀察家的質疑,因為該國每年都遭受嚴重的糧食短缺,並且嚴重依賴外國援助。[16]

朝鮮式社會主義

編輯

朝鮮式社會主義,在朝鮮國內稱為我國式社會主義,是金正日於1990年12月27日在《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是我國式社會主義》的演講中提出的一個意識形態概念,體現出主體思想[6]1989年革命導致東方集團國家垮台後發表講話時,金正日明確表示,朝鮮需要——並且因為——我國式社會主義而得以倖存。[6]他認為,東歐的社會主義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以機械的方式模仿蘇聯的經驗」。[6]他說,他們不明白蘇聯的經驗是基於特定的歷史和社會情況,不能被除蘇聯以外的其他國家使用。[6]他補充說,「如果經驗被認為是絕對的,教條式地接受,就不可能正確地建設社會主義,因為時代在變,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都不同」。[6]金正日接着批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教條式應用」[17],但朝鮮不會遇到這樣的困難。[18]用他的話說,當共產黨上台時,朝鮮是「一個落後的殖民半封建社會」,但由於朝鮮勞動黨不接受基於歐洲資本主義經驗的馬克思主義或基於俄羅斯經驗的列寧主義,他們孕育了主體思想。[18]金正日認為,感謝金日成,革命「提出了適合我國人民願望和我國具體國情的獨到的路線和政策」,[18]「主體思想是處於工人階級革命思想發展最高階段的革命理論」。[18]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Lim 2012,第561頁.
  2. ^ 2.0 2.1 2.2 Shin 2006,第89–90頁.
  3. ^ Shin 2006.
  4. ^ 4.0 4.1 Shin 2006,第90頁.
  5. ^ Shin 2006,第90–91頁.
  6. ^ 6.0 6.1 6.2 6.3 6.4 6.5 Shin 2006,第91頁.
  7. ^ 7.0 7.1 Rüdiger 2013,第45頁.
  8. ^ Kim 2012,第6頁.
  9. ^ BBC中文网 - 简要新闻 - 朝鲜金日成广场去除马克思列宁像. www.bbc.com. [2023-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3) (中文(簡體)). 
  10. ^ 10.0 10.1 10.2 10.3 Lee 2004,第4頁.
  11. ^ 11.0 11.1 Lee 2004,第5頁.
  12. ^ 12.0 12.1 Lee 2004,第6頁.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Lee 2004,第7頁.
  14. ^ Lee 2004,第8頁.
  15. ^ Lee 2004,第9頁.
  16. ^ 16.0 16.1 Cumings 2005,第404–405頁.
  17. ^ Shin 2006,第91–92頁.
  18. ^ 18.0 18.1 18.2 18.3 Shin 2006,第92頁.

來源

編輯

書籍

編輯

期刊論文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