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拜達
《朱拜達》(印尼語:Zoebaida)是一部在1940年上映的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愛情片,由楊眾生執導,並由菲菲·楊主演,是蘇莉普參演的首部電影。該片以帝汶島為故事背景,拍攝工作在一家荷蘭人擁有的片場進行,前後花了27天完成。這部電影反響一般,如今可能已經散佚。
朱拜達 Zoebaida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楊眾生 |
監製 | 曾福祥 |
原著 | 蒂姆莉雅娜 楊眾生作品 |
主演 | 菲菲·楊 |
攝影 | J·J·W·史蒂芬斯 |
製片商 | 東方影業 |
產地 | 荷屬東印度 |
語言 | 印尼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故事大綱
編輯製作
編輯《朱拜達》的導演楊眾生從事過戲劇界,這是他繼《馬塔蘭的短劍》之後第二部執導作品[3],改編自自己撰寫的舞台劇劇本《蒂姆莉雅娜》(Timoeriana) [4]。印尼電影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指出,本片的對象是來自低下階層的民眾[5],也指出角色的名字純屬虛構,他們身上的華麗服裝則顯得荒誕,可見楊氏想利用這部影片進行一次自由的試驗[1]。鄭丁春在1939年拍攝影片《白茅》時,選擇在偏遠地區拍攝,為電影平添幾分異國情調;比蘭認為《朱拜達》可能是楊眾生對《草》的回應[6]。
《朱拜達》是東方影業的作品,由東方影業的東主曾福祥(Tjan Hock Siong)監製,音效剪接工作則由K·N·文(KN Boen)負責[7]。影片由全荷屬東印度影片公司(Algemeen Nederlandsch Indisch Filmsyndicaat, ANIF)員工、印歐人攝影師J·J·W·史蒂芬斯(J. J. W. Steffens)攝製,拍攝場地是一片位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空地,旁邊就是當年東方影業以1500荷屬東印度盾的月租租用的全荷屬東印度影片公司片場。楊眾生和曾福祥在空地上搭建村莊場景,之後花了27天完成拍攝工作[3]。本片的配樂包括七首歌曲,由Oriental Novelty Five組合演奏,他們的表演風格受到了夏威夷音樂的影響[8]。
這部黑白電影由楊眾生的妻子菲菲·楊主演,其他演員還包括愛莎(Aisah)、穆穆·瑟加拉(Moemoe Segara)、奧馬爾·羅德里加(Omar Rodriga)和S·波尼曼[7]。這也是著名格朗章歌手蘇莉普的電影處女作[9]。飾演朱拜達一角的菲菲·楊在1930年代就已經是舞台劇明星,製片商希望她的名氣可以拉抬本片的票房成績[10]。
發行與反響
編輯《朱拜達》在1940年底上畫[3],在11月中已經在棉蘭上映[11],到12月時也已經在泗水的電影院放映[2]。鄰近巴達維亞的市鎮芝里汶(今屬西爪哇省)也設有電影院,他們在1941年3月放映這部影片[12]。
比蘭指出,土著知識份子認為本片的對白和舞台劇類近,並對此持批評態度[1]。《東印度報》(De Indische Courant)一片匿名影評則認為本片盡是誇張的情節,也能清楚地看到舞台劇的影響,但指出片中的近景和遠景互相交錯,能夠令觀眾保持專注[2]。
後續
編輯《朱拜達》面世後,東方影業又製作了兩部電影,當中只有《五色》是楊眾生的作品,該片在1941年上映後不久,他就和妻子一起離巢,轉投大華影業(Majestic Pictures)。東方影業則在同年推出最後一部電影《血的呼喚》後倒閉[13]。蘇莉普之後還參演了24部電影,直至1990年息影為止[9][14]。
這部電影如今很可能已經散佚。美國視覺人類學家卡爾·G·海德認為,所有在1950年前製作的印尼電影均已散失[15]。不過,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電影目錄》中表示,印尼電影資料館把好幾部荷屬東印度電影保存下來。印尼電影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還指出荷蘭政府新聞處收藏了幾部日本宣傳電影,使之留存至今[16]。
腳註
編輯- ^ 1.0 1.1 1.2 Biran 2009,第254頁.
- ^ 2.0 2.1 2.2 De Indische courant 1940, Sampoerna.
- ^ 3.0 3.1 3.2 Biran 2009,第228頁.
- ^ Biran 2009,第253頁.
- ^ Biran 2009,第248頁.
- ^ Biran 2009,第260頁.
- ^ 7.0 7.1 Filmindonesia.or.id, Kredit Zoebaida.
- ^ Filmindonesia.or.id, Zoebaida.
- ^ 9.0 9.1 JCG, Soerip, Miss.
- ^ Biran 2009,第250頁.
- ^ De Sumatra Post 1940, (untitled).
- ^ Bataviaasch Nieuwsblad 1941, (untitled).
- ^ Biran 2009,第229頁.
- ^ Filmindonesia.or.id, Soerip.
- ^ Heider 1991,第14頁.
- ^ Biran 2009,第351頁.
參考資料
編輯-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亞語).
- Filmografi Soerip.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印度尼西亞語).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2016-07-13]. ISBN 978-0-8248-1367-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0).
- Kredit Zoebaid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印度尼西亞語).
- Sampoerna: 'Zoebaida'. De Indische courant (Surabaya: Kolff & Co). 1940-12-21: 2 [2013-03-30] (荷蘭語).[失效連結]
- Soerip, Miss. Encyclopedia of Jakarta. Jakarta City Government. [2013-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30) (印度尼西亞語).
- (untitled). De Sumatra Post (Medan). 1940-11-11: 10 [2013-03-30] (荷蘭語).[失效連結]
- (untitled). Bataviaasch Nieuwsblad (Batavia: Kolff & Co). 1941-03-27: 12 [2013-03-30] (荷蘭語).[失效連結]
- Zoebaida.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印度尼西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