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東

中國畫畫家

李照東(1954年8月),廣東汕頭人。中國畫畫家 ,擅長創作山水畫花鳥畫。李氏曾受鄭輔宣、王蘭若、劉昌潮、林豐俗及饒宗頤等名師指授,亦是當代對繪畫入古致深探索應用的代表[1]。他篤信佛教,對佛家禪宗思想特別推崇[2]

李照東
出生1954年8月(7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汕頭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職業藝術家

李氏現為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廣州畫院特聘研究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述古堂學術主持人[3]

生平

編輯

李照東1954年出生於廣東汕頭的書畫世家,自幼隨父親李永芝研習字形結構與筆墨章章法,因出眾天賦而與方楚雄、莊小尖同被譽「神童」[1][4]

海派啟蒙

編輯

1962年時,八歲的李照東開始為媒體所關注。其書法作品在《南方日報》、《文滙報》、《羊城晚報》等刊登,更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訪問,珠江電影製片廠特別拍攝紀錄片《小小書法家——李照東》[5]

1965年起,李照東向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和詩人佃介眉先生求教。佃老題「天骨弱齡無壅滯」以贈之,寓意其書法天賦出眾、年少有為;又稱讚其「少年能踵晉唐風韻,王鐸後未可復見」[6]。而在媒體報道後,地方有意栽培李照東在書畫方面發展,令其得鄭輔宣、王蘭若及劉昌潮等先生(皆師出海派)的教導,學習以梅蘭竹菊為主的海派花鳥畫[5]

寫生探索

編輯

1973年開始,李照東的作畫重心由花鳥畫轉為山水畫外,開始持續到大自然寫生。他得林豐俗、梁留生兩位先生指授,亦大量臨摹了梁留生、胡佩衡的原作,以及梅清石濤等山水小品畫冊[7]

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李照東因工作關係移居深圳,得以接觸到來自全國的書畫家。其時,黃賓虹原作頻現,其濃密渾厚的畫風令李照東深受啟發;由此鍛鍊出的筆墨技巧配合對大自然寫生的一直堅持,令李照東確立「師法自然」、「援書入畫」的個人風格[6]

1996年,李照東首次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

入古出新

編輯

千禧年後,李照東上溯宋元,向更深遠的古法拓進,同時寫生不懈,作品呈現出渾樸蒼茫、生機湧動的氣象,其花鳥畫亦走向成熟[8]。同時,他開始於各地舉辦個人展覽,展出書畫作品,而作品亦被不同博物館等收藏。 2000年,李照東再次於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作品展。

2005年,作品獲「首屆中國寫意畫展」優秀奬

2007年,作品《連山行忽開》、《山紫更斜陽》、《寒林空見日斜時》人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之《東方視覺——中韓現代藝術展》

2009年,作品《長潭玉笛》入選人民出版社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年而特別編製的《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9]、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慶祝建國60周年而籌辦之「60年60名家邀請展」

2010年作品獲第十六屆亞運會中國畫展優秀獎

2013年,作品《蜀道難》入選羅浮宮國際美術展

2015年,作品《匡廬煙嵐》入選第二屆兩岸文化藝術交流高峰會,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

2016年,作品被納入高等院校教材,即中國文聯出版社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模範·李照東山水畫作集》

2019年,作品入選「新時代——新二屆中華民族大團結作品展」

20221年,作品被納入高等院校教材,即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之《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李照東繪畫作品》

2024年,廣東衛視製作之紀錄片《李照東人物傳記:從善如流》首播

個人展覽

編輯
  • 2014年2月12日至3月12日在廣東普寧市定合藝術空間展館舉辦「輕寒飛燕影——李照東花鳥作品展」[11]
  • 2014年7月11日至7月22日在廣東南岸美術館舉辦「逃禪——李照東國畫展」[12]
  • 2019年1月19日至1月30日在深圳市羅湖美術館舉辦「妙合化權——李照東中國畫藝術展」[13][14]
  • 2020年7月25日至7月31日在深圳市麒麟山畫院舉辦「無南北——李照東精品寫生展」[15]
  • 2024年2月7日至3月6日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舉辦「鍾靈毓秀——李照東書畫展」[16][17]

主要出版物

編輯

李氏多年來曾出版不同畫集、書法集等。

  • 《李照東書畫集》[20]
  • 《藝海潮聲︰百年潮人中國畫集萃》[21]
  • 《雪泥鴻爪·李照東山水丙戌卷》[22]
  • 《法順風隨·李照東卷》[23]
  • 《隨緣行·李照東寫生作品集》[24]
  • 《高等藝術院校教學模範·李照東山水畫作集》[25]
  • 《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李照東繪畫作品》[26]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連曉平. 敢擔者大,神童已老,玩童足矣——著名畫家李照東訪談錄. 人物. 2016, (331): 50-52. CN 11-1185/K. ISSN 1001-6635. 
  2. ^ 李照東書畫展儒釋道文化. 大公網. 2009-10-06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臺灣)). 
  3. ^ 李照東介紹頁面. 中國畫家網. [2024-06-21] (中文(中國大陸)). 
  4. ^ 高正奎. 笔墨达人――李照东. CCTV. 2007-08-06 [2024-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0)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吳, 堅旭; 雲, 雪梅; 王, 少輝. 《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李照東》.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10–15. ISBN 978-7-5434-6041-6. 
  6. ^ 6.0 6.1 孫克. 清剛勁健 渾厚華滋——讀李照東積墨山水畫. 人物. 2016, (331): 45-47. CN 11-1185/K. ISSN 1001-6635. 
  7. ^ 吳, 堅旭; 雲, 雪梅; 王, 少輝. 《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李照東》.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22–30. ISBN 978-7-5434-6041-6. 
  8. ^ 吳, 堅旭; 雲, 雪梅; 王, 少輝. 《中國名畫家全集當代卷·李照東》.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 50–51. ISBN 978-7-5434-6041-6. 
  9. ^ 潘, 公凱 (編). 《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ISBN 978-7-01-008220-2. 
  10. ^ 李照東書畫展儒釋道文化. 大公網. 2009-10-06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臺灣)). 
  11. ^ 南方都市報. 李照东举办“轻寒飞燕影”花鸟作品展. 新浪新聞. 2014-02-21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2. ^ 《逃禅——李照东国画展》南岸美术馆开幕. 新浪廣東. 2014-07-12 [2024-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3. ^ 肖靜文. 《妙合化權》——李照東中國畫作品展. 香港商報. 2018-12-28 [2024-06-21] (中文(臺灣)). 
  14. ^ 肖紅艷. 李照东中国画作品展开展. 深圳新聞網. 2019-01-21 [2024-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5. ^ 無南北 李照東精品寫生展深圳開幕. 香港商報. 2020-07-27 [2024-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臺灣)). 
  16. ^ 汕頭日報. 活动预告 | “钟灵毓秀·李照东书画展” 将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开展. 南方網. 2024-02-07 [2024-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7. ^ 林彥恂、林蓁. 鮀城新年文化味“拉满”. 汕頭市人民政府網. 2024-0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8. ^ 浙江美术馆推出“和光接物·李照东作品展”. 新華社. 2024-04-13 [2024-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19. ^ 和光接物·李照東作品展浙江美術館成功展出. 中國網. 2024-04-30 [2024-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9) (中文(中國大陸)). 
  20. ^ 李, 照東. 《李照東書畫集》. 廣州: 嶺南美術出版社. 1995. ISBN 7536212070. 
  21. ^ 李, 照東. 《藝海潮聲: 百年潮人中國畫集萃》. 成都市: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2. ISBN 9787541021718. 
  22. ^ 李, 照東. 《雪泥鴻爪•李照東山水丙戌卷》. 香港: 藝術出版社(香港). 2006. ISBN 988-99314-8-6. 
  23. ^ 李, 照東. 《法順風隨·李照東卷》.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039-3229-8. 
  24. ^ 李, 照東. 《隨緣行·李照東寫生作品集》. 合肥: 安徽美術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398-5218-8. 
  25. ^ 李, 照東. 《高等藝術院校教學模範·李照東山水畫作集》. 北京: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190-0933-5. 
  26. ^ 李, 照東. 《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李照東繪畫作品》. 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