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林 (抗聯將領)
李福林(1907年5月21日—1937年7月),原名公道軫,又名崔東范,朝鮮族,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哈東遊擊隊司令,2015年8月入選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1]
李福林 | |
---|---|
本名 | 公道軫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07年 大韓帝國咸鏡北道穩城郡 |
逝世 | 1937年7月日 滿洲國通化省通河縣二道河子 | (29—30歲)
別名 | 崔東范 |
民族 | 朝鮮族 |
語言 | 朝鮮語、漢語 |
職業 | 軍人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早年生涯
編輯1907年5月21日,李福林出生於朝鮮咸鏡北道穩城郡,1918年2月隨家人遷居吉林省和龍縣明岩村,1927年加入朝鮮共產黨。1928年8月起,李福林先後在寧安縣、海林縣、阿城縣從事農民運動。1930年3月,他在阿城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被任命為阿城縣委書記,11月被捕入獄。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營救出獄。[2]:177-178[3]:110[4]:146
出獄後,李福林被派往哈爾濱任中共滿洲省委巡視員。1932年春,他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將珠河縣委改組為珠河中心縣委,並任組織部長。同年秋,他與金策在珠河縣組織了有千餘人參加的反日遊行。[2]:177-178[3]:111[5]:266
游擊隊時期
編輯1933年6月,李福林和李啟東等人被派往孫朝陽的義勇軍部隊做爭取工作。同年秋,孫朝陽被日軍殺害後,孫朝陽的同夥試圖謀殺趙尚志、李福林等七人。七人根據內線情報遂攜帶十餘部槍支脫離孫朝陽部隊。同年10月10日,珠河反日游擊隊以這七人為基礎加之珠河縣委補充的6人和兩支步槍在三股流(今尚志市三陽鄉)正式成立。趙尚志任隊長,李福林任黨支部書記。很快,游擊隊就擴大到40餘人,設一個大隊和三個中隊。[2]:179-180[6]:261[3]:111
1934年6月,珠河反日游擊隊被改編為東北反日游擊隊哈東支隊,趙尚志和李福林分任支隊長和黨委書記。哈東支隊中共黨團員的人數一度達到90餘人。1935年1月,哈東支隊吸收部分義勇軍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李福林任執法處長。[2]:180[6]:261-262
抗聯時期
編輯1935年9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擴編為六個團,李福林被任命為第一團政治部主任。1936年初,趙尚志率第三軍主力西征。李福林率留守的一團在延壽、方正地區,建立起游擊根據地。同年8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李福林被任命為第一師政治部主任,兼哈東遊擊隊司令。[2]:181-182[6]:262[5]:267
1936年9月,李福林當選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委員和組織部長,同年冬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六、八、九軍依東聯合辦事處主任。1937年1月,李福林為配合三軍主力西征,率一師一團在哈東堅持游擊戰,攻打林口縣城、延壽警察大隊,在夾信子伏擊日軍西山大尉的部隊。同年4月,由於漢奸告密,李福林率部去省委開會途中,在通河縣二道河子遭到六、七百兵力的圍攻,後在戰鬥中犧牲,時年30歲。[2]:182-183[6]:262-263[5]:267
紀念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國政府網. 2015-08-24 [2024-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2.2 2.3 2.4 2.5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 東北烈士紀念館 編. 《东北抗日烈士传 第一辑》.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0.
- ^ 3.0 3.1 3.2 和龍市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 《和龙市革命老区发展史》. 經濟日報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196-1224-5.
- ^ 於曉峰; 黃有福 金昌錫. 《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 第十卷 人物英华篇》.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34-7560-3.
- ^ 5.0 5.1 5.2 中國軍事博物館編著. 《勇者无畏 为国捐躯的八百将校》. 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5. ISBN 7-80091-721-5.
- ^ 6.0 6.1 6.2 6.3 中國朝鮮族歷史足跡叢書編委會. 《烽火》. 民族出版社. 1992-06. ISBN 7-105-01492-X.
- ^ “追寻冰城红色印记”——通河县革命烈士陵园. 哈爾濱新聞網. 2021-11-22 [202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6).
- ^ 通河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牢记使命守初心,严明纪律铸党魂”主题党日活动. 通河縣人民政府. 2024-07-03 [2024-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