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隆-珀蒂定律

杜隆-珀蒂定律(英語:Dulong-Petit law)是物理學中描述結晶態固體由於晶格振動而具有的比熱容的經典定律,由法國化學家皮埃爾·路易·杜隆(Pierre Louis Dulong)和阿列克西·泰雷茲·珀蒂英語Alexis Thérèse Petit(Alexis Thérèse Petit)於1819年提出。

定律的內容為:許多固體其比熱容(單位焦耳/(開爾文· 千克))均為3R/M,其中R普適氣體常數(單位焦耳/(開爾文·摩爾))M摩爾質量(單位千克/摩爾)。換言之,晶體的無量綱熱容恆等於3,其中C為總熱容,n為摩爾數,N為包含的原子總數,k玻爾茲曼常數

儘管杜隆-珀蒂定律形式極為簡單,但它多數晶體在高溫下(300K以上)熱容的描述仍是十分精確的。在低溫下,由於量子效應逐漸明顯,本定律不再適用。對晶體低溫熱容較好的描述是固體物理學中的德拜模型(德拜T3定律)。固體熱容的現代理論認為,熱容來自固體中晶格的振動。這是愛因斯坦首先提出來的。因此,杜隆-珀蒂定律陳述的是氣體經典熱容。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Landau, L. D.; Lifshitz, E. M. (1980). Statistical Physics Pt. 1. Course in Theoretical Physics. 5 (3rd ed.). Oxford: Pergamon Press. p. 193,196. ISBN 0-7506-3372-7.